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3 道试题

1 .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严密法治体系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可靠保障。

近年来,美丽中国建设的法律规范更加完备,法治保障体系呈现出以宪法为核心,以综合性环境保护法和单行法为主体,以环境标准、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为补充的立法结构特征,法律规范更加完备,可操作性不断增强。

美丽中国建设的法治实施更加高效,我国不断推动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资源领域行政执法持续推进,执法方式不断优化,执法效能不断提升,有效推动生态环境资源领域法律规范的落实。

美丽中国建设的法治监督更加严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刚性监督作用有效发挥,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开展执法检查监督,效果显著。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持续推进,关注长江、黄河流域中重大问题,精准、科学地实施督察,并依法追责问责,取得了显著成效。

与此同时,进一步健全技术支持机制,深化卫生遥感技术、三维全景影像技术等现代化办案技术在法治中的应用,为美丽中国法治保障体系提供科技支撑。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法治是如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

2 . 2023年7月4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我们愿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各国提供新的发展机遇,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100多年来,中国通过自主实践找到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版权属于中国,中国始终胸怀天下,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和平注入更多正能量,为全球发展带来更多新机遇。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版权属于中国,机遇属于世界”这一观点的理解。
2024-04-2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基于时政素材的高考政治主观题模拟训练1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中国与东盟携手走过“一带一路”黄金十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

十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多国共商共建了中老铁路、雅万高铁、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等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旗舰项目,勾勒出一幅愈发清晰的区域互联互通图景。

在绿色发展领域,东盟国家均已加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中国和东盟在绿色低碳、清洁能源、生态环保、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合作不断走深走实。尤其是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印尼、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培育经济增长点的“新宠”,上汽通用五菱、长城、哪吒、长安等中国车企纷纷落地东南亚,有力带动当地就业及推动东盟电动汽车产供链的构建。

在数字经济领域,近年来,中国与东盟持续加强在电子商务、科技创新、5G网络、智慧城市等数字领域合作,尤其是通过发展“丝路电商”,激发东盟跨境电商发展潜力。

结合材料,运用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与东盟是如何携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发展大联动的。
2024-04-2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基于时政素材的高考政治主观题模拟训练1

4 .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中国共产党打出自我革命的组合拳,坚持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坚持严查“四风”问题,加强政治巡查,保持高压态势,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从健全纪检监察法规制度体系,推动党内法规制度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为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提供坚实保障。持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接续开展的党内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为广大党员干部补钙壮骨,不断淬炼党的自我革命锐利思想武器。

百年大党在自我革命中淬火成钢,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机活力,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之治、中国之治的独特优势,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的。
2024-04-27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基于时政素材的高考政治主观题模拟训练1

5 . 大国拥有更多资源,具备更强能力,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挥更大作用,为人类发展与进步作出更多贡献。

2023年3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在两国元首引领下,2023年,中俄各层级交往不断推进,双边贸易额提前实现2000亿美元目标,展现出两国互利合作的强大韧性和广阔前景。

2023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斐洛里庄园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在相互尊重、平等互惠基础上,双方探讨了各领域对话合作,在政治外交、人文交流、全球治理、军事安全等领域达成20多项共识。习近平主席指出,我和总统先生是中美关系的掌舵者,对人民、对世界、对历史都担负着沉甸甸的责任。

大国拥有更多资源,具备更强能力,中俄、中美通过元首外交引领大国合作,担负着对人民、对世界、对历史的责任。结合材料和世界多极化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4-04-2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基于时政素材的高考政治主观题模拟训练1

6 . 近年来,我国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提速,各级政府依法行政能力明显增强,广大人民法治获得感越来越强。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统筹跨部门跨领域综合行政执法,通过一支队伍、一个团队、一套应用的“大综合一体化”,实现生态环境、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农业农村等多部门联合执法,对辖区内工地、小区、企业、商超、餐馆等监管对象“综合查一次”,妥善解决了交叉执法、重复执法、监管缺位等执法痛点,有效提升基层行政执法效能和群众满意度。

“大综合一体化”赋能法治政府建设,有效提升了人民的法治获得感,结合材料和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7 . 202310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多次发表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20236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对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进行初审,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共收到311人提出的586条意见,另收到来信6封。社会公众主要就充实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丰富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加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等,提出了意见建议。

爱国主义不仅是“软性”的道德规范,也是“刚性”的法律规范。我国宪法规定,国家要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上升为法律是遵循宪法规定的题中应有之义。国家机关应当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爱国主义教育,将充分发挥公职人员在忠于国家、为国奉献,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爱国主义教育法突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要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以法之力唱响新时代爱国主义主旋律,以法之名推动和保障爱国主义教育,将汇聚起无数个实干、追梦、奋斗的你和我,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前行。

请从《政治与法治》角度,结合材料说明爱国主义教育法是怎样以法之名激发新时代爱国主义伟力的。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2月6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2023年经济形势和2024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4年经济工作;听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2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审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掌舵领航,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指引奋进方向。

制度优势是我国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保证。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事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某地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该地以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推动实现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引领乡村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的各项工作,探索建立党建引领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加强普法宣传,整合专业调解组织、司法、公安等多种力量,促进矛盾纠纷依法、及时、就地化解,营造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阐述该地探索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中的成功经验。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乡村治理现代化既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也关系乡村振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推进。

缘由一盏清茶,而建一座茶亭的海南施茶村,曾经以穷得只有石头而闻名,如今村民富裕、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成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海南省村民自治示范村”。这得益于施茶村把乡村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和有力抓手。施茶村以党建为引领,依托火山优质旅游资源,发展火山石斛等特色产业,积极探索“党建+人民调解”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在区、镇、村三级的基础上,建立农户党建联络员,定期上门谈心,收集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村里邀请了老干部、老教师、老乡贤等“五老”人员成为法治宣传志愿者,通过编写、教唱具有法治教育意义的民谣让村民在潜移化地接受法治教育。家风家训也是施茶村得以长治久安的一大亮点。施茶村打造“乡贤文化库”,将文明公约、村规民约等纳入其中,通过树立乡村道德模范典型人物,由乡贤担任“教导员”,积极涵养良好乡风家风。施茶村还积极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开展线上工作培训,微信群转发学习、交流先进调解典型案例等方式,不断提升人民调解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通过壮大基层治理力量,施茶村构筑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打造了和谐施茶、法治施茶、美丽施茶,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东方样本。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施茶村蝶变的密码。
2023-12-25更新 | 310次组卷 | 20卷引用:高考模拟试题 必修3《政治与法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