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1964年,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导弹因发射基地气温骤然上升,导致火箭推进剂的体积膨胀,燃料贮藏箱内所能容纳的推进剂减少,导弹不能达到预定的射程。大家认为,解决此问题的唯一办法是增加燃料。但燃料贮藏箱的体积有限,装不下那么多。一位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他认为导弹不能达到预定射程是因为导弹自身太重,因此他建议卸掉600千克燃料,减少导弹的重量,从而提高推力和射程。最后导弹如期成功发射。


(1)这位年轻人运用的逆向思维方法是对________相关认识进行的反向思考。(     
A.事物结构顺序B.事物功能C.事物之间因果关系
(2)有同学由此提出:“如果进行逆向思维,我们就能产生创新性成果。”运用逆向思维方法的相关知识分析该同学的观点。
2023-09-1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学案

2 . 某校高一(1)班学生在学习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知识时,纷纷上网搜集材料,学以致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材料一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开创出的不同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全新选择。习近平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照搬西方国家的道路、制度、文化等)”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

材料二   2023年6月14日,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在北京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自1971年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以来,中国始终遵循《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精神,坚持把人权普遍性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符合时代潮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为中国人权进步和国际人权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三   党的自我革命和党领导的社会革命是有机统一的。要“同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生活的官僚主义现象进行斗争”。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弱项,始终拿好“放大镜”“显微镜”,对各项工作系统扫描、全面体检,落实到人、具体到事,对“小问题”给予“大重视”,做到小事不放松、小节不忽视,及时发现和准确把握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在预警上做文章,在化解上下功夫,找到调查研究的“正确打开方式”。

材料四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2022年3月,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海碳中心)获批设立。在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进程中,有些地方不顾经济发展,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只发展零碳产业,激进式、运动式“减碳”。对此,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新要求:要树立“先立后破”的工作思路,纠正运动式“减碳”,平衡好经济稳定发展与碳减排有序推进。

材料五   近年来,我国各大盐碱地集中区遵循“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从自身的水盐条件出发,进行分类改造,唤醒“沉睡”的耕地资源。松嫩平原因季节性降雨不均,土地盐碱化严重,故采用培育耕层、以稻治碱、连通河湖的方法,涵养生态,沃土好水种出了优质稻。内蒙古河套灌区因大水漫灌,只灌不排,耕地出现次生盐碱化问题,但不同地块的盐碱化程度不同,故分别采用“留”“用”“改”方法,科学灌溉,解开了次生盐碱化症结。新疆地区盐碱地全年干旱少雨,于是推广有机肥还田,培育种植“吃盐植物”,收效同样明显。



【设计意图】基础检测(1--4):这部分选题考察学生对本课时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识别。达到到必备基础知识的简单、正确的再认和描述。

【设计意图】知识综合(5--7):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高考必备知识的综合性考察,同时也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概括能力。能对相关知识做辩证的比较,或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拔高训练(8--11):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高考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察,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哲学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社会现象和某一观点做出分析、评析的能力,并能揭示其背后的哲学逻辑。

【设计意图】开放探究(12--14):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必备能力的的深度考察,答案不唯一,调度多种知识,观照学生思维个性,注重考查考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
1.简述矛盾同一性的知识。
2.矛盾基本属性是什么?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3.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4.矛盾的特殊性含义及其表现是什么?
5.从矛盾的角度,分析“双碳”工作中的“破”与“立”的关系。
6.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我国盐碱地与可耕地相互转化的条件。
7.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知识,谈谈党员干部如何找到调查研究的“正确打开方式”。
8.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为什么“党的自我革命和党领导的社会革命是有机统一的。”
9.有评论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崭新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世界意义的现代化。”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10.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11.运用矛盾同一性的知识说明旅游业的发展要如何协调平衡好经济稳定发展与碳减排有序推进的关系。
12.运用《哲学与文化》其他知识,就如何综合利用盐碱地提两条建议,并说明理由。
1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探究分析我国走出一条符合时代潮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的合理性。要求:紧扣主题,不少于200字。
14.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知识,探究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是如何打破“现代化=西方化”迷思的。
2023-09-2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题多问3.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 . 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相关知识,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在过去8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

材料二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标志着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编纂任务顺利完成。民法典编纂过程中部分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网络公开征求意见参与网络讨论收集意见和建议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
10次10次42.5万人102万条3次

【说明】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民法典的诞生将深刻影响每个人的生活。


(1)填空。
①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的过程是____________
②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是____________
(2)判断对错。(对的填写正确,错的填写错误)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
②人民群众就是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杰出人物。(     )
③在任何时期,人民群众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回答人民群众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4)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结合材料分析民法典的立法是如何贯彻群众路线的。
2023-08-0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四第二单元 综合练习(二)

4 .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浦东故事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新起点新征程,浦东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将充分发挥“王牌”作用,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率先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前景。

为了适应浦东“引领区”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创新政府服务管理方式,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高质量发展,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出台了法规《上海市浦东新区推进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若干规定》《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若干规定》。未来,上海市还将紧扣时代发展要求,为浦东改革发展立法,规范行政机关权限和程序,提高企业经营自主权,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稳定、可预期的投资环境,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同时,浦东积极推进高水平开放,以制度创新作为推动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区建设的“牛鼻子”,已基本建立了与国际经贸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先后设立了上海自贸区“一带一路”技术交流国际合作中东、东南亚、东亚分中心,仅中东分中心就先后颁发“出口产品符合性证书”2000余张,助力上百家企业产品“加速出海”。浦东又引导全国首家外资独资券商、首批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等一批首创性外资项目落户,吸引外资在上海市占比超过40%,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占比近50%,外贸总量占比约60%。

1.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一论断是(     
A.假言判断B.选言判断C.联言判断
2.
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形成和发展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1954年召开的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等四个方面现代化的目标。1964年确定了“四个现代化”的规范表述,即“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979年,邓小平提出:“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将“小康社会”作为“中国式的现代化”新目标。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20年,习近平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明确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进而在2022年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做了系统阐述,形成了蕴含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化、体系化思想理论。
对上述材料概括最完整的是(     
A.我国社会矛盾运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不断发展
B.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不断创新、日益完善、日趋成熟
C.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渐探索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3.我们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历史依据是(     
A.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新的历史阶段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方位
C.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4.(多选)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说的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这告诉我们实现共同富裕要(     
A.坚持适度原则,使收入差距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B.注意量的积累,不断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C.兼顾主次矛盾,既要效率优先,又要兼顾公平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收入群体精准施策
5.综合学科内容,从“科学立法”和“开放型经济”的角度,论述如何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浦东故事。
要求:
(1)综合运用学科内容,概括将浦东打造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做法,联系论题形成总论点;
(2)理论论证中论题、总论点、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逻辑较准确、连贯、完整;
(3)概括地引用上述案例进行事实论证,以充分支持论点;
(4)准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
(5)建议论述篇幅限制在400字左右。
2023-01-20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一模政治试题

5 .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品质。某校高二(1)班学生在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过程中,以“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为议题,纷纷上网搜集材料,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材料一   2023年,“一带一路”倡议迎来十周年。“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许勤华在接受采访时讲到,正确认识“一带一路”面临的新形势,从总体看,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呼吁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的“绿色复苏、数字建设”,我国可以进一步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绿色基建、数字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共建“一带一路”仍面临重要机遇。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变,各种安全问题干扰和破坏“一带一路”建设,诸多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挑战影响“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势头,我们面临巨大挑战。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抓住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材料二   在探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浙江省念好新时代“山海经”,将推动山区县发展定位成“新增长点”。淳安县聚焦“短处”向“长处”转化,原来的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产业受限的“短处”,如今变成山清水秀、资源丰富、人文独特的资源禀赋,成为推动山区发展的“长处”。围绕这些资源禀赋,当地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探寻山区县产业迭代升级的新路径,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描绘了“山区不是包袱,而是发展希望所在”的新画卷。

材料三   文旅产业,是能够满足人们“诗和远方”需求的高雅产业,是低门槛、高就业、广覆盖的大众型产业。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都把发展文旅产业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出一批富有创意的优秀文旅项目。如河南依托古都洛阳等地的深厚文化资源,重点打造出《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等一系列节目,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星星的故乡”是宁夏根据我国高质量发展文旅产业的有关政策,重点打造的特色文旅品牌,除了骑骆驼、看沙海日出日落之外,观星研学已经成为沙漠旅游体验的新时尚。为了把流量变为“留量”,淄博当地的文旅局纷纷出战,为淄博烧烤代言。为实现淄博文旅产业的长久发展,将本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开发成文化品牌,从而在烧烤的热度之余,为淄博打造和保留更多有地方特色的文化“IP”。

材料四   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子产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通过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听名师讲课、作业答疑、与同学互动等,电子产品让学习方式和内容越来越丰富,在推进智能化、个性化的学习,为教师获取教学反馈提供数据支持等方面有其特殊的优点。但电子产品成本较高,未成年人在使用电子产品的过程中,也可能会产生借学习之名玩游戏、近视、不爱运动等一系列问题,这引发很多家长的担忧,有些家长甚至断然阻止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将孩子与电子产品完全隔离。



【设计意图】基础检测(1--4):这部分选题考察学生对本课时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识别。达到到必备基础知识的简单、正确的再认和描述。

【设计意图】知识综合(5--7):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高考必备知识的综合性考察,同时也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概括能力。能对相关知识做辩证的比较,或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拔高训练(8--11):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高考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察,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哲学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社会现象和某一观点做出分析、评析的能力,并能揭示其背后的哲学逻辑。

【设计意图】开放探究(12--14):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必备能力的的深度考察,答案不唯一,调度多种知识,观照学生思维个性,注重考查考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
1.简述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2.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3.简述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
4.简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
5.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应如何坚持问题导向。
6.运用“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知识,简析我国许多地方发展文旅产业做法的科学性。
7.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说明浙江省在建设示范区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8.结合“主次矛盾”的相关知识,说明淄博为什么能将“流量”变“留量”?
9.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各地是如何实现文化和旅游“双赢”的。
10.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知识,说明应如何看待电子产品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
11.请联系实际,谈谈青少年应该怎样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让电子产品助力自身的成长。
12.运用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知识,写一篇哲学小短文,探究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危与机。
13.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观点,探究分析淳安县如何描绘“山区不是包袱,而是发展希望所在”的新画卷。要求:紧扣主题、逻辑层次清晰,字数不少于200.
14.文旅产业,是能够满足人们“诗和远方”需求的高雅产业,是低门槛、高就业、广覆盖的大众型产业。请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探究各地在把文旅产业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抓手的过程中是如何做到出圈、出彩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个左右。
2023-09-2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题多问3.4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