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人工智能点燃新引擎

近期,聊天机器人ChatGPT迅速成为全球科技界的焦点。这再次表明,人工智能不仅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和经济发展的新引警,更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和国际科技竞争的“必争之地”。

1.除了ChatGPT,近年来,一些同样具有想象力的全新场景也涌现出来:可以作诗作曲的清华大学虚拟学生“华智冰”、活跃在社交平台的虚拟人“AYAYI”,这些虚拟人(     
A.属于生产关系要素B.属于上层建筑要素C.属于生产力的要素
2.数字化转型发展势必涉及大量人工智能产业算法领域的工作,因此,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和凝聚变得十分关键和迫切。以上论断所体现的哲学方法论是(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要抓住重点和关键C.不失时机,促成飞跃
3.(多选)网络购物既带动了快递业的蓬勃发展,也存在个人信息泄露风险。有鉴于此,国家邮政等部门提出推行隐私面单、虚拟号码等个人信息去标识化技术,从信息源头阻断不法分子实施犯罪的可能性。由此可见(     
A.现实的需要是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的动力
B.来源于实践过程的认识就是真理性的认识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面对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冲击,教育学者认为: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方式亟待改变,我们的人才观需要重新定义。每一个教育者和学习者都需要思考这一问题:具备           (哪些能力)人才可以更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你的观点是什么?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内容,论证自己观点。
5.ChatGPT是一个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对话机器人,旨在实现对人类语言的理解和生成。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甚至能完成撰写视频脚本、翻译,写论文等任务。可见,ChatGPT(     
A.已成为意识的完全表征B.将实现世界本质的颠覆C.是人类智慧的延伸拓展
6.(多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AI也在逐渐发展壮大。在算法上不断迭代、演进、升级,已经历四个版本,旨在不断提升效果和精准性。AI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体现的方法论是(     
A.重视了量的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B.通过实践深化对事物的深层次认识
C.上层建筑不断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
D.先进的社会意识助力推动社会发展
7.ChatGPT还能火多久?就教育行业角度来说,有人认为,ChatGPT回答问题所使用的内容,看起来有模有样,但实则搜索而非探索、仿造而非创造,没什么创新价值。也有人认为,它将推动教育数字化智慧化发展,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有关内容,评析上述观点并说明理由。
2024-01-2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 上海市嘉定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 . 扎根中国国情的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探索,终于走出了一条与西方现代化不同的发展道路,这是一条带有自身鲜明民族特色的、符合本国国情的、着眼于中国与世界共同进步发展道路,也是迄今为止由后发国家独立探索的、以自身文化为根基的、不依附于西方文明的唯一成功的现代化道路,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局限性,打破了西方某些政客和学者高唱的“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唯我独尊的教条主义的思维定式。

1.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选)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可归结为如下几个历史阶段:求取中国现代化建设之政治独立性——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初步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的历史性突破及其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与拓展,从而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由此可见(     
A.中国式现代化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
B.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最佳方案
C.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
D.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3.(多选)2023年7月16日,第九届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在北京国二招宾馆举行,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名誉会长华建敏在讲话中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提速的过程中也进入了关键期。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建设更高质量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     
A.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B.坚持社会保障水平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的原则
C.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D.由政府主导,通过国家财政解决社保资金问题
4.(多选)2023年1月19日,国务院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全面介绍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理念、实践与成效,分享中国绿色发展经验。绿色成为新时代中国的鲜明底色,绿色发展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下列关于中国绿色发展所呈现出的“四个自信”理解正确的是(     
A.坚定道路自信,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坚定理论自信,汲取中华传统文化“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态智慧
C.坚定制度自信,完善生产资料所有制,助力绿色产业发展
D.坚定文化自信,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加快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
5.(多选)回顾2022年,“党的二十大”“中国式现代化”“俄乌冲突”“网课”“冰墩墩”“精神内耗”“雪糕刺客”等成为年度热词榜单上的高频词。从某种意义上讲,年度热词就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窥探到某些社会心态与社会现象,也有助于人们对过去一年进行一次“全景式解读”。这表明(     
A.社会存在随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
C.一定的社会意识必然是对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反映
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6.(多选)2023年9月28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招待会上指出:“74年来,我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这表明(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B.我国已经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
D.确立党的领导地位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的根本原因
7.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起步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因此,今年的“两会”(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举世瞩目。2023年全国两会上,“高质量发展”再次成为吸引世界目光的“热词”。

小明同学查阅资料,对“高质量发展”做了脉络梳理:


对此,小明认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


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内容,对小明的观点加以说明。
2024-01-1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1(上海专用)

3 . 社会治理从“政绩”向“民生”转变的积极探索

2023年淄博烧烤火爆出圈,全国各地都有大量游客去淄博撸串。网上的留言说出了众多去“赶烤”游客的心声:那就是去淄博吃的不是烧烤,而是情怀与温暖。

1.淄博烧烤节期间,外地游客众多。对于外地车辆存在违规停车的现象,淄博交警挨个电话提醒移车,而没有直接贴罚单,没有采取一罚了之的做法。网友称,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城市!淄博交警的这一行为(     
A.体现了权责法定的政府
B.是执法部门坚持文明执法的表现
C.体现了智能高效政府的生动体现
2.爆火后的淄博也有困扰,游客暴增、酒店售罄、交通拥堵,城市旅游接待能力备受考验。为此,淄博市政府需要(     
A.加强监管,为新生消费热点保驾护航
B.依法执政,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C.依法履职,为“淄博消费热”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
D.领导立法,为“淄博消费热”提供法律保障
3.为了守护“人间烟火”的安宁静好,作为淄博烧烤主要区域的张店区不断增派警力加大对夜市、烧烤摊等场所的巡逻力度,提升了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加大夜市重点巡逻,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A.体现了我国政权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B.表明我国民主具有真实性,是全民民主
C.有利于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
D.体现了维护国家稳定的对内职能
4.淄博烧烤火了,一跃成为烧烤界的顶流,这一现象从哲学上体现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_________
5.淄博烧烤出圈了,伊扬的鸭货店也成了淄博的“网红景点”之一,然而由于围观的人过多影响了生意,网络上很多不怀好意的恶评,也给伊扬带来了难以承受的压力,目前伊扬的店铺已暂停营业。
结合材料,运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知识,简要说明我国该如何持续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
6.2023年春天,凭着“烤炉+小饼+蘸料”烧烤灵魂“三件套”的淄博烧烤火爆出圈了。淄博烧烤价格接地气,人均30多元就可以吃饱,吃法的独特性,服务的周到性,这样的价格服务体系有很大优势;从业企业成立烧烤协会,加强行业自律,诚信经营、童叟无欺,共同维护淄博烧烤的美名;政府借助市场之力,开通了烧烤专列,制定了烧烤地图,同时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弄虚作假和缺斤少两行为,保障饮食安全。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淄博烧烤火爆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2023-10-29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4 .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强

“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问”问天、“天宫”览胜,“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一个个饱含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与文化传承的任务,一次次展示中国航天勇攀科技高峰的探索成就,展现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1.2021年10月16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的载人飞船是(     
A.神舟十号B.神舟十一号C.神舟十二号D.神舟十三号
2.从2000年10月第一颗北斗一号试验卫星成功发射,到今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完成部署,20年来,44次发射,中国先后将4颗北斗试验卫星,55颗北斗二号、三号组网卫星送入太空。这是航天央企人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实现新中国跨越式发展的又一壮举……中央企业科技创新项目捷报频传,为我国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基础。材料表明(     
A.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B.国有经济对发展重要行业至关重要
C.公有制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D.央企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3.(多选)外层空间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探索宇宙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中国不仅追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也始终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理念。这主要体现的是我国在探索宇宙过程中坚持的新发展理念是(     
A.创新B.绿色C.开放D.共享
4.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引领的。我们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解决发展中面临的诸如创新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将下列内容进行正确连线。
新发展理念注重解决的问题
①创新A发展不平衡问题
②协调B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③绿色C发展动力问题
④开放D社会公平正义
⑤共享E发展内外联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科技创新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小何同学在国家统计网上了解到以下数据(见图)。

(1)从上图中你可以获得怎样的结论?依据是什么?
_____

小何又查阅了近些年我国普通本专科毕业生数(见图2)和全国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见图3)的相关数据。



(2)根据以上图1、图2和图3,小何预测我国必将建成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运用所学内容说明小何作出此预测的理由。
_____
2024-01-1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考试政治试卷

5 . 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

生产力迭代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内生引擎。抓住生产力转型升级的契机,就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1.(多选)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力。据此理解,新质生产力(多选)(     
A.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B.是对传统生产力的颠覆
C.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是生产力发展过程中质的飞跃
2.(多选)“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对生产力认识的新突破,我国曾经有学者提出过新生产力、先进生产力等概念,现在更进一步适应时代要求,把握新的发展形势,提出新质生产力,更加丰富了生产力理论的科学内涵。人们对生产力的认识表明(     
A.概念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反映
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C.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D.谬误与真理对立推动认识发展
3.有观点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创新环境,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开花结果。”这一观点符合下列哲学观点(     
A.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C.社会历史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4.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在制定规划时,既要有共性的支持政策,又要根据企业诉求,设计个性化政策,做到“一企一策”。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看,这符合的方法论要求是__________
5.新质生产力是以产业升级为方向的生产力。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与传统产业相比,新兴产业因其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产业辐射面广等特点,使其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竞争的关键点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体力量。但是,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不是绝对隔离绝缘的。传统产业不等同于落后产业,强调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也不是简单化地抛弃传统产业。这意味着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兴产业,高度依赖传统产业作为基础。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大、占比高,依托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兴未来产业,形成的新质生产力更具根植性。这意味着,以产业升级为导向,实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是当前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结合材料,运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知识,说明实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是当前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2023-12-3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外国语大学云间中学、进才中学、交大附中嘉定分校、复旦附中青浦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四校联考政治试卷

6 . 在改革中彰显制度优势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这奇迹的创造,离不开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也离不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1.请在编号处选填相应的选项(请将答案按照题号填涂在选择题部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历史的重要关头,中国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

A.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B.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C.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D.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_______
(2)_______
(3)_______
(4)_______
2.小王同学准备拍摄一部反映我国农村改革初期的微视频。在他构思的镜头中,合理的是(     
A.外景:村委会门口悬挂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红色横幅
B.内景:村民挤在村委会观看“中国加入WTO"的新闻纪录片
C.近景:村民老刘听说“乡村建设行动”即将启动,笑得合不上嘴
D.特写: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大包干”红手印的图片
3.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     
A.社会主义革命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
4.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推动中国实现了“伟大飞跃”,以下观点不符合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的是(     
A.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B.中国从贫穷落后到基本实现现代化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D.中国人民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
5.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要看这个国家面临什么样的历史课题,需要完成什么样的历史任务。这句话启示我们(     
A.一国的发展道路要立足这个国家的基本国情
B.一国发展道路的错误必将导致国家性质的改变
C.一国面临的历史课题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发展道路
D.一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这个国家所处的历史阶段
6.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风景这边独好”。我们自信“风景这边独好”的理由是(     
A.找到了适合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了道路自信
B.形成了指导党和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理论,树立了文化自信
C.在党的领导下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高度的理论自信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主题
7.某地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正在逐步完成从“确权到人”到“确权到户”的制度转变,从而更好地让集体土地入市流转,使农户更好地分享工业化收益。这一做法表明(     
A.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C.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D.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8.某学校高一年级举办“坚定自信,实现中国梦”主题团队会,并且组织师生到当地的党史馆展厅参观。在这里,同学们看到了这样一组资料:毛泽东——开国大典上的讲话;邓小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习近平——描绘绿色中国梦,与人民共守“绿水青山”。这组资料反映的主题是(     
A.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
B.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C.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D.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9.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在疫情面前,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事,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抗疫体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②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最大的优势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之不易
④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决定道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1-2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7 . “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年来,浙江持之以恒实施“千万工程”,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其中,李祖村是浙江“千万工程”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承载着乡村建设的万千期待。

1.21世纪初,浙江省3.4万个村庄中,3万个村环境较差,呈现出“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景象,“起早贪黑赚钞票,垃圾堆里数钞票,躺在医院花钞票”成为一些村民的写照。下列选项中,能够准确归纳当时村民生活本质的是,我国(     
A.发展已经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社会的主要矛盾已发生重大转变
C.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2.(多选)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作出了实施“千万工程”的战略决策,提出从全省近四万个村庄中选择一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一千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根据材料,下列选项中,对这一战略决策的制定与实施理解正确的是(     
A.这一战略决策的实施有助于提升浙江省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
B.决策以开展广泛的调研为基础体现了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
C.示范村经验能被推广的原因在于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
D.决策成功的原因在于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时贯彻了民主集中制
3.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祖村开始了它的蜕变之旅,开展了路面硬化、路灯亮化等工程。为解决资金问题,大伙都行动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修成的道路为之后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1)村民们之所以能积极参与公共工程建设,其最直接的制度原因在于(     )
A.广大村民拥有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的民主意识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赋予了村民广泛的参与民主管理的渠道
C.村民作为人民的一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人翁
(2)(多选)李祖村持续推进本村的环境美化,良好的生态环境引来了“金凤凰”,目前已引进各类创业主体52家,既有创业的老村民,也有青年归乡人。丰富业态成为青年创客“展现才华的用武之地”,也带动了乡村发展,让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5.2万元。由此可见(     )
A.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有助于民生的改善
B.建设现代市场体系才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C.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D.公共服务的优化促进了共同富裕的实现
(3)刚刚大学毕业的小陈同学看到了乡村“美丽经济”背后的勃勃商机,决定用自己已有的积蓄进行投资扎根农村,以经营民宿的方式自主创业。小陈新建民宿的相关设施已就绪,准备投入运营。
从法律的角度,小陈同学在创业程序上还存在哪些疏漏之处。
______
4.(多选)以“千万工程”为代表,经历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3年的2.43缩小到2022年的1.90,这一变化趋势有助于为我国经济(     
A.提供澎湃的发展动力B.实现城乡之间平衡发展
C.创造永续发展的条件D.落实发展为人民的目标
5.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不断丰富“千万工程”这一政策的内涵: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引领起步,推动乡村更加整洁有序,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推动乡村更加美丽宜居,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强化数字赋能,逐步形成“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生动局面。
结合材料,综合所学,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角度,说明“千万工程”政策理念要在不同阶段不断丰富政策内涵的哲学依据。
2023-12-1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质量调研政治试卷

8 . 一、理想在召唤正当奋斗时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新征程,再出发!新时代的中华儿女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探寻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其世界意义在于(     
A.以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
B.现代化必须关注人口以及人与自然关系
C.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强大伟力
2.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纳入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A.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体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
C.符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3.党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从“人民监督”到“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在“赶考”路上以两个答案回应了这个问题。我们不禁感慨: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保持先进性。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不懈地开展自我革命。
为准确呈现以上演绎推理,横线处应是:中国共产党(     
A.只要不断自我革命,就能保持其先进性
B.只有不断自我革命,才能保持其先进性
C.具有坚持人民监督和自我革命的赤心
4.2022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们回信,勉励他们学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建设航空强国积极贡献力量。
(1)2012年11月25日,身为歼15飞机现场研制总指挥的罗阳,在圆满完成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出海执行歼15舰载机首次起降训练任务,返回大连当日,因连日工作积劳成疾,不幸以身殉职。我们至今仍然怀念罗阳并以“罗阳青年突击队”命名(       )
A.是对心系“卓越奉献”的价值呼唤
B.是对心怀“国之大者”的战略思考
C.是对心向“科技自强”的目标探寻
(2)(多选)“航空发动机能设计出来,但是没有高超的焊接等工艺,也造不出来。”提到产业升级,人们会联想起科学家、工程师,其实现代工业是一个协作体系,技术工人的作用同样不容小觑。社会对高级技术工人的渴求,说明(       )
A.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B.敬业匠心承载着“技术报国”的宏愿
C.产业工人的合法权益得到社会的关注
(3)(多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可以理解为(       )
A.如果进行伟大斗争,我们就能实现伟大梦想
B.只有进行伟大斗争,我们才能实现伟大梦想
C.如果没有进行伟大斗争,我们就不能实现伟大梦想
5.某校高三学习小组围绕议题“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展开讨论,在阅读理论原著时,注意到以下语段: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

“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箭,必须用了去射中国革命之的。”(毛泽东《整顾党的作风》,1942年2月)

“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


阅读以上语段,同学们深有感触地说:“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论断有着丰富的哲学内涵,凸显出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独特理解和运用。综合运用相关哲学知识,分析说明同学们的这一感言。
2022-12-24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等级考质量调研政治调研

9 . 牢固树立和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总体国家安全观应运而生,为维护和塑造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多选)变局因其复杂多变而充满不确定性,必须准确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本质和大势,顺势而为、谋事而动、提升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的能力,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不确定的世界增加确定性。下列对上述认识中所蕴涵的科学思维方法,理解正确的有(     
A.“顺势而为、谋事而动”蕴涵了联想思维
B.“危中寻机、化危为机”蕴涵了逆向思维
C.“把握大变局本质和大势”蕴涵了超前思维
D.“于变局中开新局”蕴涵了发散求异思维
2.(多选)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在以下推进国家安全体系的要求和哲学依据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A.以经济安全为基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3.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在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强制与实施B.颁布与命令
C.制订与修改D.制定和认可
4.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在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问题上,必须指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方向,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认识和行动。这告诉我们,保证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必须(     
A.重视法的政治职能,也要重视社会职能
B.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体作用
C.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2023年全国两会上的焦点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各地都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材料中体现的辩证法思想有(     
A.克服矛盾的斗争性,构建就业岗位与需求的同一性
B.要重点解决主要矛盾,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扩大就业
C.抓住就业矛盾主要方面,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多发高发,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享受美好数字生活,数据“安全锁”必不可少,要让数据安全托起美好数字生活。为此,党中央把电信网络安全纳入到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牵头研究起草,广泛听取地方以及专家意见,经过深入研究论证,反复修改,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2022年9月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法律,中国电信网络安全保护由此开启历史新纪元。该法于2022年12月1日正式公布实施。

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知识,说明在《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立法过程中我国是如何做到科学立法的。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运用逻辑与思维的有关知识,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给该判断加上联结项。并据此拟定一个三段论。
2024-01-09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3(上海专用)

10 . 某校高一(1)班学生在学习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知识时,纷纷上网搜集材料,学以致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材料一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开创出的不同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全新选择。习近平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照搬西方国家的道路、制度、文化等)”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

材料二   2023年6月14日,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在北京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自1971年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以来,中国始终遵循《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精神,坚持把人权普遍性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符合时代潮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为中国人权进步和国际人权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三   党的自我革命和党领导的社会革命是有机统一的。要“同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生活的官僚主义现象进行斗争”。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弱项,始终拿好“放大镜”“显微镜”,对各项工作系统扫描、全面体检,落实到人、具体到事,对“小问题”给予“大重视”,做到小事不放松、小节不忽视,及时发现和准确把握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在预警上做文章,在化解上下功夫,找到调查研究的“正确打开方式”。

材料四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2022年3月,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海碳中心)获批设立。在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进程中,有些地方不顾经济发展,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只发展零碳产业,激进式、运动式“减碳”。对此,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新要求:要树立“先立后破”的工作思路,纠正运动式“减碳”,平衡好经济稳定发展与碳减排有序推进。

材料五   近年来,我国各大盐碱地集中区遵循“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从自身的水盐条件出发,进行分类改造,唤醒“沉睡”的耕地资源。松嫩平原因季节性降雨不均,土地盐碱化严重,故采用培育耕层、以稻治碱、连通河湖的方法,涵养生态,沃土好水种出了优质稻。内蒙古河套灌区因大水漫灌,只灌不排,耕地出现次生盐碱化问题,但不同地块的盐碱化程度不同,故分别采用“留”“用”“改”方法,科学灌溉,解开了次生盐碱化症结。新疆地区盐碱地全年干旱少雨,于是推广有机肥还田,培育种植“吃盐植物”,收效同样明显。



【设计意图】基础检测(1--4):这部分选题考察学生对本课时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识别。达到到必备基础知识的简单、正确的再认和描述。

【设计意图】知识综合(5--7):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高考必备知识的综合性考察,同时也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概括能力。能对相关知识做辩证的比较,或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拔高训练(8--11):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高考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察,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哲学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社会现象和某一观点做出分析、评析的能力,并能揭示其背后的哲学逻辑。

【设计意图】开放探究(12--14):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必备能力的的深度考察,答案不唯一,调度多种知识,观照学生思维个性,注重考查考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
1.简述矛盾同一性的知识。
2.矛盾基本属性是什么?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3.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4.矛盾的特殊性含义及其表现是什么?
5.从矛盾的角度,分析“双碳”工作中的“破”与“立”的关系。
6.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我国盐碱地与可耕地相互转化的条件。
7.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知识,谈谈党员干部如何找到调查研究的“正确打开方式”。
8.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为什么“党的自我革命和党领导的社会革命是有机统一的。”
9.有评论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崭新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世界意义的现代化。”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10.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11.运用矛盾同一性的知识说明旅游业的发展要如何协调平衡好经济稳定发展与碳减排有序推进的关系。
12.运用《哲学与文化》其他知识,就如何综合利用盐碱地提两条建议,并说明理由。
1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探究分析我国走出一条符合时代潮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的合理性。要求:紧扣主题,不少于200字。
14.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知识,探究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是如何打破“现代化=西方化”迷思的。
2023-09-2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题多问3.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