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一书生动讲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其讲话、文章和谈话中所引用的中国古代名言名句和经典故事,反映了他从中所汲取的治国理政智慧与理念。下列古语与党的执政理念相符合的有(       )
①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
②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④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下列成语、俗语、古语与有关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①防微杜渐……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②严师出高徒……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好事多磨……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             
④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A.①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
3 .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为了要达到自己的最终胜利,他们首先必须自己努力:他们应该认清自己的阶级利益,尽快采取自己独立政党的立场,一时一刻也不能因为听信民主派小资产者的花言巧语而动摇对无产阶级政党的独立组织的信念。”下列名言警句和党要“认清自己的阶级利益”相一致的是(     
①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孟子
②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王维
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5-11更新 | 29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响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学考)试题
4 . 我国古代法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智慧和资源,如出礼入刑、隆礼重法的治国策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天下无讼、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慎刑思想,援法断罪、罚当其罪的平等观念等。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多个场合引用相关名言警句,比如,“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等。这说明(     
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需要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②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在当代社会仍然焕发着时代价值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培育法治文化提供了精神滋养
④人们的法治意识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和浸润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3-11-26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1)请列出1条与上述漫画“变废为宝”蕴含的哲理相符的名言警句。
(2)阐释“变废为宝”所蕴含的矛盾观的相关原理,以及它给我们学习、生活的启示。
2023-05-0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6 . 崇尚实干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优秀品格,历史上一直流传着许多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风尚的名言警句。
p“路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
q“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r“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下列对上述判断认识正确的是(     
①p使用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②q使用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③r使用了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④p、q、r都使用了关系判断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我国古代哲人留下了许多富含哲理的名言警句,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有(     
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②天不言而四时起,地不语而百物生
③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 . 下列外国名言谚语与我国名言诗词表达的哲理相同或相近的是(     
①独行快,众行远(拉美谚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②金字塔是一块块石头垒成的(阿拉伯谚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③语言是叶子,行动才是果实(阿拉伯谚语)——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④宝石布满大地,不动手就到不了怀里(哈萨克斯坦谚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马克思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下面谚语或者名言跟马克思的观点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学以致用
B.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C.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D.实践出真知
2023-11-2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10 . 中外的俗语和名言有提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好的苹果酒也有木桶的味道;太阳也会有黑子等。这里强调的是(     
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②无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全面正确认识矛盾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
④在认识矛盾时既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把握矛盾的次要方面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