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成语、俗语等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的同一性哲理的有(     
①不见高山,不显平川②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③和实生物,同则不继④乱生于治,怯生于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1-31更新 | 143次组卷 | 5卷引用: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专项提升卷
2 . 用精当的诗句传达“中国经验”,借巧妙古语阐释“中国思想”是习近平主席讲话的鲜明特色。在这次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多次引用古典名句、俗语反映中国理念,与论坛主题巧妙呼应。下列对古典诗词、谚语的哲理剖析正确的是
①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基础
②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改革开放要顺应历史潮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③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量变必然引起质变,创造美好生活要注重量的积累
④苟利于民,不必法古;有周于事,不必循俗——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3 . 我国古代先贤留下了很多法治经典名言警句,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法治的呼唤与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以下古典名句所蕴含的法治思想与对其的解读相吻合的是(     

序号

古典名句

解读

“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

严格执法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全面依法治国

“法者,治之端也”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 . 中国的名言警句和成语中包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选项中成语与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③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④真金不怕火炼——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把事情办好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024-01-03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专项提升卷

5 . 下列成语或名言警句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的是(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B.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6 . 中华民族是智慧的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许多谚语、俗语、成语和优美诗句,它们蕴含着深深的哲理。下列俗语、成语与其哲理分析对应正确的是(     
①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②刻舟求剑——唯心主义观点
③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物质是运动的
④掩耳盗铃;画饼充饥——正确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3-16更新 | 234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专项提升卷
7 . 我国古代哲人留下了许多富含哲理的名言警句。其中“跬步不休,跛鳖千里;累积不辍,可成丘阜”语出《淮南子·说林训》,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哲理相近的是(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B.小时不知文中意,再读已是文中人
C.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D.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8 . 适当的引经据典可以阐明透彻的思想。中国古代先贤很早就提出了“法”的理念,留下了不少关于法治的名言警句。下列最能说明“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的古语是(     
A.公生明,廉生威。——郭允礼
B.国有常法,虽危不乱。——韩非子
C.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
D.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张居正
2022-06-25更新 | 185次组卷 | 5卷引用: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专项提升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坚持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的“第二个结合”。“第二个结合”,是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时空和作用上的差异,但在内容领域、观点见解、思维方式等方面又有诸多通达相融之处。毛泽东同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国传统“民为邦本”思想进行改造,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著名论断;将《汉书》中“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实证与考据方法进行创新转化,赋予“实事求是”以新的内涵,用以揭示辩证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与理论论述中,巧用中华文化名言名句,激活其内蕴的合理因素,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如从九州共贯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从万物并育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富民厚生到共同富裕等。这既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嫁接联通,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呈现出愈加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又以唯物辩证法激活了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出应有的当代气韵与时代风采。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第二个结合”对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2)“第二个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至上性和优先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强调“实践”的古语,请你列举两句。
10 . 以下谚语、诗句、名言与下图漫画蕴含的哲理相近的是(       

①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③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④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2-1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