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哲学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6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骨文“新”活法。

“小殷”,一片来自三千多年前的甲骨,从昔日“惊天下”到如今融入现代人生活。甲骨文已不单单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神秘文字,而是出现在了各类文化产品和创新应用之中,拉近了人们和甲骨文之间的距离。很多甲骨文书法展、艺术展在国外举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结合材料,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知识,谈谈你对甲骨文“新”活法的理解。
2024-06-0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外国语学校高中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检测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建设航天强国

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开启了新的伟大篇章,中国航天迎来了关键的发展时期,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加强改革创新的顶层设计,强化战略规划对改革发展的牵引和指导作用,强化科技协同攻坚,推进系统工程管理创新,全力打造航天原创技术策源地,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

◆揭秘力量之源

“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和新时代北斗精神等阐释了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精神力量的共同特征:以热爱祖国为根本内核、以改革创新为时代意义、以自力更生为立业之本,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力量源泉,激励着科技工作者不断攀登新的高峰。加快航天强国建设必须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赓续传承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精神力量,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航天精神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力量源泉。
2024-06-04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外国语学校高中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检测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世界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更好保持战略定力、汇聚发展力量,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课题新要求。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首次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作出专门立法规定。

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推动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人民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用文化对人的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颁布的意义。
2024-05-2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亿多人口要吃饭,这是中国最大的国情。粮稳天下安,粮食安全涉及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关乎整个经济发展、关乎人民根本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亿万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将“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强调“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妄想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速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请你运用“价值观导向作用”的知识分析说明。
2024-05-2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关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安宁,也关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稳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迁,家庭教育及其支持体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2022年1月1日我国正式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一年来,北京市法院在对案件的调研中发现,家庭教育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部分家长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成长不上心、不尽心,致使子女没有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甚至出现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二是存在“不会管”问题,部分家长教育理念落后,教养未成年子女方式失当,方法严厉粗暴,动辄对子女实施体罚;三是少数离婚的父母只顾自己的利益诉求,推卸家庭教育责任,严重影响了未成年子女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1)结合材料,如果你是一名法官,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针对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对家长进行劝诫。
(2)试着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写出两个反映正确家庭教育观念的句子。
2024-05-2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旷古冰原,求索未知,这座以中华民族祖脉命名的考察站,点亮了冰封大陆新坐标,打造出极地建筑新标杆,注定将为造福人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秦岭站将填补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秦岭站建筑面积达5244平方米,面对南极暴雪、飓风等极端天气的考验,建造团队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南极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采用装配式、模块化的建造体系,在国内就已经量身定做了装配式钢结构件和功能模块,南极现场拼装后即可“拎包入住”,大大减少现场施工时间,实现短暂窗口期的快速施工。为应对超大风载荷,建造团队因地制宜调整建筑形态和布局,并通过凤洞与吹雪试验等,对薄弱部位进行加强。为解决钢材“冷脆现象”,国内厂商采用特制轻质高强的技术与材料,生产出能抵抗零下60摄氏度超低温和海岸环境强腐蚀性的钢材。针对南极干燥易燃环境,采用智慧火眼消防系统,10秒内可精准识别火情……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客观性的相关知识,说明秦岭站成功建造的原因。
2024-04-28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五个必由之路”是植根伟大实践的规律性认识,也是具有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论断,既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也是重大战略思想和工作部署。“五个必由之路”环环相扣,浑然一体,具有不可分割的逻辑关联。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相关知识,分析“五个必由之路”这一认识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的关系。
2024-04-04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统计2023年前来三星堆博物馆参观的中外游客达146.8万人次,文创销售超过3000万元。

三星堆遗址,代表了数千年前的古蜀文明面貌和发展水平,是同时期长江流域文化中内涵最丰富、面积最大的都城遗址。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星堆博物馆,了解历史文化遗址发掘研究、文物保护修复等情况后指出,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响的,展现了四千多年前的文明成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等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考古实证。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扬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一件一件来,久久为功,做出更大成绩。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知识,分析我们要做好三星堆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原因。
(2)寒假将至,天立某学校将组织学生参观三星堆遗址、博物馆并进行研学活动,请你写设计一份研学提纲(题目设计、前期准备、活动内容)。
2024-04-03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天立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统计2023年前来三星堆博物馆参观的中外游客达146.8万人次,文创产品销售超过3000万元。

三星堆遗址,代表了数千年前的古蜀文明面貌和发展水平,是同时期长江流域文化中内涵最丰富、面积最大的都城遗址。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星堆博物馆,了解历史文化遗址发掘研究、文物保护修复等情况后指出,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响的,展现了四千多年前的文明成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等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考古实证。要推动三星堆古蜀文明国际传播力、影响力,要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扬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一件一件来,久久为功,做出更大成绩,把“三星堆古蜀文明”这张亮丽的名片打得更响。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把“三星堆古蜀文明”这张亮丽的名片打得更响。
(2)成都某学校将组织学生参观三星堆遗址、博物馆并进行研学活动,请你写设计一份研学提纲(题目设计、前期准备、活动内容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中国积极履行公约义务。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中国把湿地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力保护修复湿地生态和水环境,从践行"两山"理念,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等产业,给人民带来更多实惠,到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出台《湿地保护法》,一系列务实举措推动中国湿地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建设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方案。2022年中国湿地面积达5635万公顷,以占全球4%的湿地,满足了世界1/5人口对湿地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需求。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中国正在谱写的湿地保护新篇章,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润泽子孙,惠及世界。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中国湿地保护方案蕴含的哲学智慧。

2024-03-29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