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产决定消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需求曲线(D)与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平衡点)。如果不考虑其他条件,当某种条件发生变化时,会引起E点向E′点移动。以下对这种移动解释合理的是
①随着国际油价大幅度下跌,我国汽车市场发生甲图变化
②中央确立“房住不炒”政策,商品房市场发生乙图变化
③加快5G网络设施建设进度,5G手机市场发生丙图变化
④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口罩市场发生丁图变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期,以榨菜、方便面为代表的方便食品热销,引发人们关于“消费降级”的议论。吃着榨菜和泡面,出门共享单车,购物拼多多……在有些人看来,老百姓开始捂紧钱袋子,消费档次降低了。

然而细细分析不难发现,方便食品热销其实得益于其推出的高端产品和特色产品。某知名榨菜生产企业的高端瓶装“下饭菜”推向市场仅3年销量增长10倍,休闲即食的脆口榨菜销售额年均增速逾50%。某知名方便面生产企业低价面销量下滑近24个百分点,高价袋面销量却增加14.8%。2018年前三季度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3%,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78%,恩格尔系数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7个百分点,服务消费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

2018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发布,强调要破除一系列影响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培育重点消费领域细分市场,全面营造良好消费环境,不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1)根据上述材料,对当前我国“消费降级”的论调进行驳斥。
(2)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当前我国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的重要意义。
2018-12-02更新 | 324次组卷 | 4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实现适销对路和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需求可以促进生产,生产也可以创造需求。由此,出现两种思路的改革:

材料二 制度性交易成本过高、腐败状况存在、管制过多,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到供给成本,致使创业型企业的存活率较低。供给侧改革要求政府自身也要有所作为。
(l)根据材料一和《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指出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理论依据,并分析供给侧改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为政府自身在供给侧改革中有所作为建言献策。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2014年前三季度部分经济数据

注:2003年至2007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116%,2008年至2011年年均增长96%,2012年至2013年都是7.7%。
材料二:从消费学角度来讲,随着群众的收入水平的提高,群众的消费层次会发生显著变化,文化娱乐、体育休闲等新型消费业态便应运而生。
2014年,家居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家具品牌、家装公司开始瞄准年轻消费群体开始“返老还童”,开发或者推出了“年轻化”的家具和家装套餐产品。家居行业目标直指80后、90后新兴消费群体。80、90后的消费需求远远不同于70后,他们更注重生活品质的享受,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业内人士表示,抢占年轻消费市场,将成为未来衣柜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沿信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对国内家居市场的走向带来重要影响。
材料三: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人民日报》评论指出:新常态下,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发展质量却上了一个台阶。随着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投入和能耗污染较少的服务业脱颖而出,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需求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力资源稀缺性凸显,收入分配结构也将不断优化。
(1)解读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谈谈新型消费业态发展的经济意义。
(3)结合材料说明,企业应怎样适应“新常态”,谋求更好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13-14高三上·北京东城·阶段练习
5 . 网络已融入我们的生活。
虽然公司只有两万五千名员工,但在淘宝网开店的公司数是900万家,比较活跃的有300多万家店。预计今年全年的销售额占中国整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10%。
——马云
李克强总理给予新经济形态淘宝网充分的肯定。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新经济形态淘宝网的经济意义。
11月11日处于传统零售业十一黄金周和圣诞促销季中间,此时天气变化正是人们添置冬装的时候。2009年,天猫(当时称淘宝商城)开始在这一天举办促销活动,最早的出发点只是想做一个属于淘宝商城的节日,让大家能够记住淘宝商城。结果一发不可收拾,现在“双十一”成为电商消费节的代名词,甚至对非网购人群、线下商城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力。淘宝电商们创造了一个消费时点。
(2)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电商们是如何创造消费时点的。
11月11日,最早只是老百姓戏称这天为“光棍节”,而淘宝电商们则把这天打造成了“中国消费者日”。有人认为,他们把仅具文化意味的“光棍节” 打造成全民血拼的“网购节”,让网购时点定格,把网购上升到商业文化层面。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分析上述观点。
在网络信息实现快速、高效、全面传播的同时,网络谣言虚拟隐藏,也像是“流行性病毒”。古人云:“众议成林,无翼而飞;三人成市虎,一里能挠椎”。谣言止于“智者”。网民要坚持理性思考,主动承担起净化网络环境的责任。
(4)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公民如何让谣言止于“智者”。
2014-07-23更新 | 215次组卷 | 4卷引用: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普通高中示范学校高三12月教学质量调研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