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劳动和就业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乡村振兴,金融先行。2021年,某地银行金融机构围绕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适时调整政策,扩大乡村振兴资金有效供给。加大对发展潜力较大的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提供低于市场同类贷款利率的贷款资金,积极帮助农村地区引进、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全年为涉农企业及农牧户节约利息支出1761万元;银行电商平台与特色农副产品进行融合,打造农副产品线上销售新渠道,发放电商人才贷款344万元、返乡创业担保贷款5.65亿元;推出“光伏贷”“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贷款”等绿色信贷产品100亿元,开创“生态保护+金融”发展新模式,推动多村发展“含绿量”和“含金量”双提升,累放累收各类粮食贷款39.73亿元,涉及粮食种、产、购、销全产业链,还主动对接国家种业战略规划,发行30亿元的主题金融债券,专项用于支持种子繁殖基地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金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
2022-03-23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二次统一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2 . 全国劳动模范周家荣感言:“什么叫作不简单?什么叫作不容易?就是要长时期甚至用几十年的时间认认真真、持之以恒地做好一件事情,这就是不简单,就是不容易。”这启示我们(   
①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工作都很光荣
②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③只有刻苦学习,不断创新,才能有所成就
④只要踏实劳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3 . 国家统计局公布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7万人,超额完成全年预期目标。这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①市场主体稳定②社会发展韧性增强③城乡收入差距缩小④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B.①劳动者技能提高②个人全面发展③居民获得感增强④社会民生得到改善
C.①居民收入增加②消费需求扩大③社会财富增加④居民美好生活需要得以满足
D.①劳动者权益得到保护②生产效率提高③劳动者就业观念转变④形成崇尚劳动的风气
2022-02-25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大联考文综政治试题

4 .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回答下列小题。

1.读我国城乡就业人员及结构变化图,下列选项分析正确的是(     

①我国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工资水平显著提高
②城镇就业人数占比提高,城乡就业结构持续改善
③我国农村就业比重持续下降,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
④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增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十四五”时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为推进更高质量就业,政府应(     
①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不断扩大就业容量
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③优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
④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自身的技能素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2-1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政治试题
5 . 在“2021劳动就业与职业发展促进行动”启动仪式上,中国劳动学会会长表示中国将进人高技能人才引领的“技能劳动时代”,-大批产业工人将由“人口红利”向“技能红利”转变,要促进优秀“蓝领”通过勤劳、创新、致富,率先进人中等收入群体。由此可以推断(     
①社会对“蓝领”劳动的认可和对“蓝领”劳动价值的尊重
②“蓝领”行业将创造更多的财富,缩小“蓝领”收入差距
③“蓝领”行业将加剧人才竞争,带来行业规模的逐步缩小
④“蓝领”的从业环境将得到改善,激励“蓝领”技术创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1-19更新 | 45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面脱贫后的又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通过的《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指出,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普遍达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

在浙江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过程中,一系列创新发展的务实举措徐徐展开。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变革赋能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高质量发展;探索“农业十休闲康养”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带富乡亲们的生活,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借助“互联网十”实现学有优教、老有颐养、弱有众扶,稳步提高保障标准和服务水平;深化“两进两回”行动,青年、乡贤回农村,实施青年农创客培育行动,开设青年“农创客”“新农人”创新实验班,在乡村创业就业的大学生超过10万人……这些生动的实践描绘出共同富裕的新篇章。


(1)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浙江省是如何通过创新发展探索新时代共同富裕之路。
(2)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青年到农村创业创新。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就新时代青年如何更好地创业创新提出四条建议。
2022-01-16更新 | 2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1月)政治试题
7 . 2021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精准有效,取得良好政策效应。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231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积极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传导路径是(   
①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社会生产发展
②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促进国内大循环
③扩大社会就业规模,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④保证财政支出强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
A.③→①→②→④B.④→①→③→②
C.④→③→①→②D.①→③→④→②
2022-01-11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高考联盟 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教学检测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近期,人社部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下表为《方案》部分内容。

目标“十四五”期间,实现新增技能人才4000 万人以上,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达到30%,东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挂能人才比例达到35%,中西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3个百分点。
措施(1)实施"技能强企"行动。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方式,助推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发展壮大产业工人队伍。
(2)加大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奖励体系。提升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体现技能价值激励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
(3)融入世界技能运动,实施“技能合作"行动。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实施“技能中国行动”所采取措施的经济生活依据。
2022-01-0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十所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9 . 马克思把劳动比喻为整个社会都在围绕旋转的“太阳”,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说:“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大力弘扬劳动精神,热爱劳动。这是因为(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离不开人的劳动
②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③劳动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作用
④劳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和经济制度的基础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1-12-30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政治试题
10 . 2021年10月26日,某地举办“劳模大讲堂”,邀请全国劳模与当地一线职工现场交流。在此期间,劳模们讲述了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和感悟,和大家分享了在平凡的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宝贵经验和感人事迹。该地重视劳动教育是基于(     
①劳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能动性活动
②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
③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劳动是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