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劳动和就业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截止2022年上半年,全国农村公路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项目数量2458个,总投资额51.6亿元,发放劳务报酬总额4.7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4.9万人次,其中,脱贫户1.2万人次。以下对以工代赈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传导路径表述正确的是(     
A.运用市场调节就业→减少直接赈济→激发创造活力
B.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增加农民收入→落实社会救助
C.弘扬劳动创造精神→提升劳动技能→增加劳动收入
D.创造就业岗位增量→稳生产保民生→促进共同富裕
2 . “让每一个敢想敢拼的你,找寻到实现人生梦想的机遇”这是中央广播电视台推出的“国聘行动”公益广告词。“国聘行动”启动三年来,凭借聚合央企、国企和民企的头部就业资源,不断壮大规模、增强效能,架起大学生等求职者与招聘岗位之间的桥梁,以社会合力共促就业。这样做是基于(     
①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需要             
②就业是社会稳定的主要支撑
③为劳动者提供更优质的职业选择             
④政府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在闲暇时间接几张单子,跑几趟活儿,既体验了不一样的生活状态,又能赚一点儿零花钱,何乐而不为呢?”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依靠互联网寻求工作机会的求职者越来越多,“零工经济”这种新的经济模式应运而生,并渐渐地融入我们的生活。“零工经济”模式的流行(        
①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体现按劳分配原则
②能降低劳动者的就业成本,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③能增加劳动者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所得的收入
④增强就业的灵活性,改变了当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中央高度重视劳动教育(     
①有利于让学生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思想
②是因为劳动融入教育能促进人的发展
③对于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具有决定性意义
④旨在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促进劳动力市场充分竞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6-1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高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于2022年4月27日开幕,大会以“技能强国,创新有我”为主题,共设置77个交流区,展示各级工匠550多位、各类实物和模型展品近800件、职工创新成果1300多项。举办创新交流大会(     
①可以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②能全面提升劳动者道德素质,调动劳动者创新积极性
③表明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重要力量
④强化了技术工人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扩大良性互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比上年增加83万人,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要强化就业优先,是基于(     
①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②劳动者就业有利于实现自身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提供就业岗位是通过再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
④劳动者通过就业获得劳动报酬,就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6-0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等2022届高三下学期名校联考政治试题
7 . 新科技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一方面,一些工厂以机器替代人工;另一方面,电子商务、手游、在线娱乐等新业态出现,产生了人工智能工程师、电竞运营师、数字化管理师等新职业。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新职业比传统职业更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B.劳动者应提高技能和素质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
C.创业带动就业是实现充分就业的唯一途径D.体力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8 . 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9629元,增长9.6%,成为拉动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动力。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实现居民收入稳定增长,需要多措并举。下列选项能够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传导正确的是(     
①进一步推进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企业持续发展稳就业
②完善按要素分配→提高财产性收入→实现多元化投资增收益
③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
④依托转移支付→拓宽再分配方式→促进劳动报酬与生产效率同步提高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创新和高水平人才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恰逢其时。粤港澳大湾区2020年创造经济总量超过11万亿元,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国际化水平领先的区域之一。湾区涵盖深圳先行示范区和广州南沙自贸区,拥有华为、中兴、大疆等一大批科技创新公司,有5所世界排名(QS)前100位的大学及一大批高水平大学。粤港澳各城市相继推出了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招才引智计划,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正在加速融合,给大湾区发展带来勃勃生机和创新活力。2021年9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合球创新指数(CII)报告》中,中国深圳-香港-广州作为一个都市区单元,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排名榜上名列第二。


(1)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说明我国提出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探究粤港澳大湾区应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2022-01-23更新 | 30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综合测试(一模)政治试题
10 . 尊重劳动、弘扬劳模精神是党的优良传统。广大劳模以平凡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和国家先后召开16次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超30000人次。党和国家十分尊重劳动、弘扬劳模精神是基于(     
①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和人的存在方式
②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③只有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
④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归根到底要看他的物质贡献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