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劳动和就业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企业作为重要的市场主体,在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我们要明确他们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鼓励其在新时期作出更大贡献。

企业社会责任一般指企业在完成自身的盈利目标的同时,有义务扮演好社会角色,满足社会相关利益的需要。近年来,国货以硬核的品质开始打破被国外品牌全方位压制的局面。这些品牌的企业以自己的优势承担着独特的民族使命。华为集团以领先世界的5G技术令国人引以为自豪,格力集团以质量为先使得消费者引以为傲,还有一大批国产品牌的企业以高质量发展的追求赢得国人信任。这些企业善于抓住了国人内心的审美潮流,如李宁的国潮服装、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等等,无一不在诉说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魅力。

因此,企业要在精神生活上“先富起来”,要富而有爱、富而有责,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以模范表率引领公序良俗。秉持光荣传统,以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营造千百万劳动者奋发努力、艰苦创业、不断创新的氛围。企业还要具有家国情怀,为国创业、为民造福,要以诚信立足,承担道德责任。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企业在新时期应如何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你我他人人有责。某校高一年级,以“践行社会责任、做新时代劳动者”为主题,举办演讲比赛。假如你参与演讲.请你列出三条演讲提纲。
2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从年龄结构看,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5~50岁人口占比63.35%,比2010年下降6.7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8.7%,比2010年上升5.44个百分点。从城乡人口结构看,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超过9亿人,占比63.89%,比2010年上升了4.21个百分点。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影响的路径是(     
A.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总量减少→工资水平提高→低端产业加速对外转移
B.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程度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下降→农业生产水平下降
C.人口老龄化→消费结构变化→银发经济规模扩大→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D.人口老龄化→人口出生率下降→资源约束缓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022-03-17更新 | 2878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苏省2021年高考政治试题

3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41178万人,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另有一个显著特点是人口流动依然活跃,人口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从流向上看,人口持续向沿江、沿海地区和内地城区集聚,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主要城市群的人口增长迅速,集聚度加大。但目前人口和GDP占比还不匹配(如下表),未来劳动力流动所能释放出的增长潜力依然巨大。

城市与省份GDP总和(万亿人民币)人口总和(亿人)GDP占全国比重人口占全国比重
北上广深12.40.7312.5%5.2%
长三角24.52.2524.1%15.9%
珠三角8.90.788.8%5.5%
成渝城市群6.80.956.7%7.2%

   基于全国地级市数据的测算表明,平均而言流动人口每增加1%,会带来地区GDP增长0.54%。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从要素驱动转换到人才支撑的创新驱动。近年各大城市上演“抢人大战”,不仅符合人才竞争决定未来城市格局的基本逻辑,更是争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动权的现实需求。因为人口流向的背后不仅是产业、就业、收入,还涉及到宜居、医疗、教育、生活环境品质等因素。抢的是人口红利,拼的是城市竞争力,“抢人”之后,城市面临发展产业和改善公共服务留住人才的长远任务。


面对我国流动人口的新趋势、新布局,有人认为:“人口和劳动力的再布局将是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新增长点。”请从经济角度论证上述观点。
2021-08-12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2届高三8月检测政治试题

4 . 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2020年6月,李克强总理在山东烟台考察时,称赞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人间的烟火,是中国的生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许多地方尝试为地摊经济松绑。一时间,地摊经济成为热门话题。

地摊经济向来备受争议。城市管理者认为,地摊经济占道经营、污染环境、噪音扰民、食品安全无法保障。消费者认为地摊经济给生活带来方便,让城市更有烟火气。

中央文明办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这就给城市主管部门更好地服务民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实现“烟火”与“文明”共生,大有文章可做。


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从《经济生活》角度看,为什么说“地摊经济是人间的烟火,是中国的生机”。
(2)有人认为,人们对地摊经济不可能形成一致看法,也没有统一评判标准。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加以分析。
(3)请以《实现“烟火”与“文明”共生》为题,写一篇政治小论文。
要求:
①综合运用《政治生活》第一二单元和《生活与哲学》知识加以阐述。
②观点明确,紧扣主题,理由充分,合乎逻辑。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50字左右。
2020-11-25更新 | 20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离开劳动,不可能一个快乐的失败者,本身就是另一个胜利者有真正的教育。”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这表明(       
A.美好生活在劳动中创造B.劳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育人是劳动的根本目的D.劳动能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6 . 为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许多国家出台了超强的财政刺激政策,我国发行了有相对优势的“特别国债”。发行特别国债对经济调节的传导过程是(             )
①消费总需求增加,内需扩大
②劳动者收入增加,购买力提高
③企业复工复产,就业增加
④政府投资增加,市场活力增强
A.④B.③
C.④D.①

7 . 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等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2月23日,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召开。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作出战略部署。综合考虑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叠加的影响,作为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安国之策的就业,依然面临着严峻形势。这次会议强调要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根据就业形势变化调整政策力度,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以此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懈致力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着眼提高未来的“答卷能力”。针对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中国正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把在疫情防控中积累的经验真正转化为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体制机制。中国在国家治理上的探索与完善,生动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与时俱进,这也是中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所倚重的制度保障,并为世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战,正在打响一场全面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广大志愿者积极响应,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邻里守望,在抗击疫情的基层工作中主动作为,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疫情面前,没有谁是旁观者,人人参与、齐心协力,胜利终将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原因。
(2)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的理由。
(3)如果你所在社区准备开展以“着重邻里关爱,践行志愿精神”为主题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请你为此写一篇倡议书。
要求:①综合运用《生活与哲学》和《文化生活》知识。
②紧扣主题,理由充分,观点明确,合乎逻辑。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50字左右。
2020-03-29更新 | 4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0届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8 . 近年来,我国人口形势发生重大转折性变化,劳动年龄人口开始下降,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出发,作出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计划生育也实现由控制人口数量为主向调控总量、提升素质和优化结构并举转变。2016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全面两孩政策”。2018年,我国新出生人口1523万,比上年减少200万,低于预期,人口增长率创下自1962年以来的新低。生育权是个人和家庭的基本权利,生或者不生、生多少和何时生是公民选择的权利,但事关国家和民族能否生存与延续。人口学家呼吁国家应调整相关政策构建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鼓励生育。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经济生活》的角度,阐释当前党中央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必要性。
(2)为什么说“全面两孩政策”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结果?
(3)假如你是全国人大代表,就“构建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写一份建议。
要求:①综合运用《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知识。
②紧扣主题,措施正确,理由充分。
③术语规范,字数200字左右。
2019-04-25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七市(南通、泰州、扬州、徐州、淮安、宿迁、连云港)201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政治试题

9 . 专家研究报告认为,2010年中国低端劳动力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农民工为代表的低端劳动力工资不降反升,且增速超过城市工人工资的涨幅;低端劳动力的供给已经由总量过剩转向结构性过剩。中国在未来五年左右将面临持续的加速性的市场化工资上涨的局面。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劳动力工资上涨对中国经济有怎样的影响?
(2)在下图中画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长期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
2019-04-15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海安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10 . 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全球人工智能浪潮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正在积极健康发展。2015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69亿元,2016年达到96亿元,2017年达到136亿元,此后在技术和应用的驱动下,继续快速发展,同比增速超过40%,到2023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100亿元。

注:截至2017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共计2617家。美国占据1078家居首,亦即美国企业占全球总数逾40%,中国以592家企业排名第二,其后分别是英国,以色列,加拿大等国家。
(1)请结合材料一数据绘制我国人工智能市场发展趋势图,并分析我国人工智能市场发展状况。
材料二       某机构对人工智能发展进行了社会问卷调查(见下表)
问题: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劳动力逐渐被智能机器所取代,面对这种现状,您持有什么样的看法?
选项小计比例
A.支持,是科技发展的必然64764.7%
B.应当限制人工智能对人类就业的竞争13613.6%
C.完全反对,人工智能应当只为人类服务,不应当影响人类的就业21721.7%

(2)请从调查问卷中选择你所支持的一个观点,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加以说明。
2018-04-08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