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劳动和就业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牢牢占据两会热词“C位”的当数“新质生产力”。

【名词解释】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是新质生产力的三个重要特征,而创新则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从新质生产力的这些重要特征来看,教育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教育培育了新质生产力人才,提升了全社会人力资本和全民素质,提高了全社会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教育又影响着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数量和质量。

【案例链接】

日前,在贵州七星关刺梨科技小院里,贵州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们忙得热火朝天。依托小院自主发明专利,他们正在申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刺梨机械化简易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实现刺梨种植由粗放型经营向精准化管控的跨越。与过去常规种植管护相比,产量提高了34.9%,品质提高了46.2%。

“科技小院”全称为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研究生培养单位把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长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着力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全省28家科技小院瞄准贵州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目标,聚焦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扎实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科技小院逐步成为贵州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重点抓手和重要平台。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教育促进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展的传导路径。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据全国总工会统计,截止2023年底全国已建立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8万多家。创新工作室围绕企业中心任务和重点难点问题,发挥劳模、工匠业务专长和技术优势,带动员工同成长、共进步,使职工从“不敢创、不会创”到“人人创、抢着创”,一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涌现出来,汇聚起企业创新发展的强大动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激发劳动者工作内驱力,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
②劳模是生产过程的主体,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强大动能
③激发劳动者创造创新活力,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
④利于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2023年8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部署开展“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引导在村农民和在外老乡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动员热衷家乡建设事业的专业人才、经济能手、文化名人、社会名流等能人回乡参与建设。这是因为(     

①劳动者是物质财富的源泉

②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和资源赋能

③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

④我国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和奋斗精神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某市围绕全市5大农业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建立田问学校,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农业创业培训。近年来,该市累计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农业创业培训13.9万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达78.8%。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影响路径是(     
①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③提升农民技能水平
④满足乡村发展人才需求
⑤优化乡村人力资源结构
A.⑤→③→④→②→①B.④→③→⑤→①→②
C.②→③→⑤→④→①D.③→⑤→④→①→②
2024-03-24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考点02生产、劳动与经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要求,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扶志扶智,聚焦产业就业,不断缩小收入和发展差距。下列举措有助于实现这些目标的有(       )
①主要依靠中央财政对农业支持,促进农民增收
②发挥消费拉动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消费帮扶
③丰富国有经济实现方式,鼓励农户发展庭院经济
④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随着新能源汽车、5G、虚拟现实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应领域的技能人才需求也不断增长。预计到2025年,仅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技能人才缺口将达到近3000万人。对此,国家应(     
①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调动工人钻研业务的积极性
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
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④推动经济持续发展,为高素质人才提供更多岗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2023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为1200万人左右。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指出:随着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各项政策举措持续发力显效,企业等经营主体恢复发展,带动用工需求扩大、就业岗位增加,中国就业形势将稳定向好。下列关于稳就业推动经济发展传导效应正确的是(     
①促进生产资料生产的复苏
②推动生活消费品生产的复工复产
③保障居民劳动收入,提振消费信心
④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拉动经济增长
A.①→③→②→④B.①→②→④→③
C.③→②→①→④D.③→④→②→①
2023-06-29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必刷题 题型01 传导类选择题
8 . 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2023年1月10日,国家发改委颁布了新修订的《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该办法强调,在政府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中,在不影响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能组织当地群众务工的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该规定意在(     
①丰富社会救助形式,增加劳动者转移性收入
②发挥人力资源优势,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③挖掘工程用工潜力,增加当地群众劳务报酬
④激发劳动者积极性,通过就业获得劳动收入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让每一个敢想敢拼的你,找寻到实现人生梦想的机遇”这是中央广播电视台推出的“国聘行动”公益广告词。“国聘行动”启动三年来,凭借聚合央企、国企和民企的头部就业资源,不断壮大规模、增强效能,架起大学生等求职者与招聘岗位之间的桥梁,以社会合力共促就业。这样做是基于(     
①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需要             
②就业是社会稳定的主要支撑
③为劳动者提供更优质的职业选择             
④政府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8—202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状况


材料二   2023年3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的经济增长5%左右的预期目标是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和需要。由于受疫情影响,过去三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速为4.5%,就业压力比较大。面对这样的困难,5%的经济增长目标高于过去三年经济平均增速,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经济增速如果过低,可能导致经济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暴露,风险就会增加。如果经济增速设定过高,会导致各方面资源条件比较紧张,不利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这些方面来看,5%的预期增长目标符合当前发展情况。此外,从体制保障和当前经济运行情况,以及资源要素支撑条件来看,能够支撑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


(1)解读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我国政府确定2023年的经济预期目标为5%左右。
2023-04-12更新 | 375次组卷 | 5卷引用:模块四必考题型专练 图表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