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劳动和就业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隐形贫困人口“,网络流行词,是指有些人经常在微信朋友圈晒吃喝玩乐的照片,但实际上非常穷,不是没有钱,只是赚钱速度赶不上消费速度,这告诉我们(       
①树立正确金钱观,做到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②树立正确劳动观,坚持劳动奉献光荣的理念
③树立正确理财观,坚持风险与收益相统一的原则
④树立正确消费观,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理念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19年全国1卷高考语文作文的话题是劳动。题目要求考生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下列选项能为上述话题提供理论支撑的是(       
①劳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            
②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
③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④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近年来,“夜经济”的悄然兴起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引擎。

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之后,各地陆续出台支持夜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重庆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优化“夜经济”的营商环境,降低经营主体的准入门槛,简化审批程序,激发创业创新。商家不断推出富有特色的品牌项目,改变了传统的购物消费为主的消费业态,形成了包含“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在内的品质化、个性化、多样化夜间消费市场,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商家在夜间取得的营业收入占到总收入的40%。“夜经济”的发展将使重庆市在文化、旅游、娱乐、影视、会展等产业有更大的探索空间。2019年12月公布的《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报告(2019)》,重庆位居“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榜首,彰显了城市魅力,“点亮”了别样繁华。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重庆市“夜经济”繁华的主要原因及意义。
4 . 拥有某项技能,通过网站或者APP找到愿意为之付钱的用户,于是在全职工作之外,增加了一项临时工作,这就是互联网时代新的用工方式--“零工”,由此形成的经济形态被称为“零工经济”。这种经济形态(       
①降低了劳动就业成本,能够大幅度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水平
②增强了劳动者就业的灵活性,但也会增加劳动者维权的风险性
③推动了创新经济的发展,也对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完善提出挑战
④解放了人的时间和创造力,改变了当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0-09-12更新 | 98次组卷 | 63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然而深度贫困仍是当前脱贫攻坚短板中的短板,必须采取超常规举措进行攻克。

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提出促进搬迁人口脱贫的“五大路径”;一是面向市场需求,通过发展特色农林业脱贫一批;二是加强就业指导和劳务输出工作,通过发展劳务经济脱贫一批;三是发展农副产品营销、餐饮、家政、仓储、配送等现代服务业脱贫一批;四是探索“易地扶贫搬迁配套设施资产变股权、搬迁对象变股民”的方式,通过资产收益扶贫脱贫一批;五是把符合相关条件的搬迁对象纳入社会保障兜底脱贫范围,通过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促进搬迁人口脱贫的“五大路径”对贫困人口生活和收入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百姓冷暖牵挂于心。2019年2月1日,在北京市西城区石头胡同顺丰快递物流营业站,习近平特地来这里看望慰问正在忙碌的“快递小哥”。习近平为最辛勤的劳动者点赞,也为在寒风中奔忙的他们送来了融融暖意。下列关于劳动者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荣、幸福属于劳动者B.劳动者是生产过程中的主体
C.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和主要标志D.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2019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把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报告指出,2019年要继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对城镇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中的性别和身份歧视,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在新形势下,怎样使就业优先政策全面发力。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中共十九大报告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与之呼应,“就业优先”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被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报告强调,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必须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优先”二字不寻常,意味着,宏观政策酝酿出台将全面评估其对就业的影响,财税、金融、产业、投资、贸易等经济政策将注重与就业的衔接配套,如果发现有矛盾,让就业优先。

可以预期的是,“就业优先”不仅将稳稳地托住就业大局,还会给中国经济运行带来新改变:结构优化的步伐有望持续加快,因为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力更强劲;中小企业必然会得到更多支持,因为“小企业、大就业”;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肯定会越来越好,因为民营企业早已是新增就业的主渠道;创新创业的空间将更开阔,因为创业是一种更为积极的就业……而这一切变化,正是中国“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新呈现,见证着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稳健步伐。


结合材料,根据《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并运用“劳动与就业”的知识谈谈如何促进就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创新型大国,多个城市纷纷加入“争夺人才大战”,其实质是在争夺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资源。这是因为人才
①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     
②在社会创新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③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     
④是市场经济中最主要的参加者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