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村民自治的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年来,某村积极探索,成功走出一条善建、善为、善治的乡村治理新路径。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党员干部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优秀的家风家教,为群众立标杆、做示范,引导其他村民积极参与到乡村治理的实践中来。

通过创立院落党小组、“自管委”、微网格“三员合一”机制,搭建院落协商平台。全村25个院落制定310条院落治理公约,成功拆除32处乱建偏房、粪棚,整治约3000米房前屋污水沟。

紧扣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村民“说事、提案、建议”等制度,组建宣讲团和矛盾纠纷引导团,持续开展《民法典》和禁毒禁赌防邪宣传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今,自觉抵制铺张浪费,遇事找法用法,争当文明村民,争创文明家庭,已在村民中蔚然成风。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该村的探索实践对乡村治理的启示。

材料二   推进乡村振兴,人大代表责无旁贷。某地人大工委引导代表主动作为,积极参与,不断发挥代表来自人民、密切联系群众的特点和优势,切实发挥代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带头作用,将人大代表锻造成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实力量。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围绕“人大代表——乡村振兴的坚实力量”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③总字数在150字左右。
2 . 近日,山西省晋中市“六抓六治”治理模式入选第四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该模式以党建为引领,抓队伍建设,实现乡村“有人治”;抓组织体系,实现乡村“有序治”;抓能力提升,实现乡村“有招治”;抓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有力治”;抓网格党建实现乡村“有效治”;抓制度执行,实现乡村“有章治”。该治理模式(     
①重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保障了村民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②构建多元融合、协同治理的基层治理格局,开辟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③坚持党的领导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机结合,切实提升了乡村治理的效能
④创新了基层区域自治的样态,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贵州省道真县隆兴镇浣溪村积极探索农村基层自治新路径,突破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的传统模式,整合组建片区性质的“群众自我管理委员会”(“自管委”),实行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办,把基层民主交到群众手里。

★该村按照“片委民选、片规民立、片事民办”的思路,着力破解基层自治组织“无人干”“怎么干”“干什么”三大难题,走出了一条“村支两委揽全局、自管成员挑重担、广大村民齐参与”的农村基层自治新路子。

★从“自管委”成立后,该村加大村务公开、政策公开力度,遇事同群众商量,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完善民主选举和村民议事制度,村民组长和村民代表由村民推选,村级事务由村民说了算,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从“自管委”成立以来,该片区(浣溪村)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和公共安全事件,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曾经远近闻名的“扯皮村”成了游客纷至沓来的“旅游村”。


结合材料和《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浣溪村是如何通过发展民主转变为先进村的。
4 . 广西玉林市不少村有了“村务商议团”它们对事关村民利益重大事务行使“议事”职责、对村里重大决策行使“协商”职责、对村委会工作行使“监督”职责。“村务商议团”
①创新了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形式
②是村民行使决策权和监督权的新途径
③是村民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新方式
④是新时代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新路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村基于不少村民在外地打工难以到场参加村委会换届选举的现状,在镇政府指导下组织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全部通过互联网群组投票,成功选出了新一届村委会。这表明互联网时代的村委会选举应当:
①适时改变村民在民主选举中的主体地位
②采用间接选举方式,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③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④拓宽路径实现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6 . 国家首批批复115个县级单位试点乡村治理新模式。通过首批试点探索一批路径方法,健全一批政策制度,打造一批典型示范,形成一批工作抓手,探索乡村治理的新模式新路径,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有利于(       )
①健全基层政权体系,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②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推进基层民主进程
③扩大村民自治权利,拓宽村民自治途径       ④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7 . 2018年6月28日,L村根据新时代发展要求和村民意愿,通过选举组建了村民理事会,探索出民事民办、民事民治、民事民管的乡村治理新路径。村民理事会的建立       (  )
①明确了村民参与基层民主管理的义务    ②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 
③创新了政府社会治理的方式                  ④发挥了村民在自我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08-14更新 | 284次组卷 | 3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8 . 近年来,贵州省在福泉等地探索开展了以村民小组为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工作,在村民小组开展党组织建设、自治组织建设、便民服务建设,探索“微自治”的路径,为实施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基层治理基础。这种“微自治”模式
①拓宽了村民自治途径,有利于创新乡村治理模式
②完善了乡村治理体系,有利于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③健全了基层政权体系,有利于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④夯实了村民自治基础,有利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进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枫桥,一座历史悠久的小镇,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枫桥经验”的发源地。上世纪60年代初,在社会实践中,浙江诸暨枫桥干部创造了以“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为主要内容的“枫桥经验”。1963年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要充分珍措“机桥经验”、大力推广“枫桥经验”、不断创新“枫桥经验”。

进入新时代“枫桥经验”有了新的内涵:党建引领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政治灵魂。反映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本质特征。人民主体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价值,实现人民的利益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价值导向。路径创新是新时代“机桥经验”的实践特质,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主要路径。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防并举”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手段。共建共享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工作格局。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新时代我国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应如何推广“枫桥经验”。

10 . 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重视激活主体责任是某地新集体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该地的总体经验是:村党支部始终坚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动摇,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富民政策,带领村民学习市场经济理论,切实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村委会实行民主管理、村务公开,创造公平、公正的议事环境;积极探索产权制度改革创新的路径,把经营管理的才能和村民自治制度运用到发展新集体经济中。广大村民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带领下,发挥主人翁精神,实行村民自治,为全村致富出谋划策。


在基层民主建设中该地重视激活主体责任,请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