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村民自治的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即“三资”,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各地整合监督力量,开展农村“三资”领域专项整治工作。下列选项有助于提升整治工作效能的是(     
①某村成立“美德银行”,将村民善行量化成积分作为评先树优的依据
②某村公示栏设置了资金使用、项目实施、惠农补贴等村民关心关注的内容
③某县整合村镇综治中心等资源,打造“一村一调解室、一村一义务治安巡逻队”
④某地纪委监委选取典型案例拍摄警示教育片,督促建立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某村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模式,打造“微网格+服务”品牌,为网格居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人性化的服务。根据联户情况,将联户对象等级分为绿、黄、橙、红四色,联户党员干部根据联户群众不同等级开展精准走访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动向、反映诉求和意见建议。道路硬化、田间路修缮、线路维修等一批民生实事得以解决。由此可见,该地(       
①发挥基层自治组织作用,实现精细化治理     ②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③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④畅通民意诉求渠道,扩大村民民主权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在中国50多万个大大小小的行政村里,村村有一面“明白墙”,清清楚楚向村民展示村集体财务收支情况、帮扶济困名单、各类涉农资金使用、选举公告最新的政策宣传等村内大小事务。通过这面“明白墙”,村民可以了解并监督村里的工作,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都得到了保障。这说明(       
①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②全过程人民民主包括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
③我国的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民性、全覆盖的民主
④我国的村民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近年来,某村积极利用信用积分评价机制来改善乡村治理,把孝老爱亲、助残助困等美德行为纳入信用积分管理,村民可用信用积分在信用超市兑换生活物品,对信用积分等级高的村民还进行红榜表彰、典型宣传等,由“小”积分刮起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正一点一滴撬动基层治理“大”提升。可见,建设文明乡风要(     
①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激发乡村治理动能
②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广泛传播文明行为
③注重治理的精细化,引导村民崇善向上
④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保障村民治理权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浙江因地制宜出台安吉乡村治理标准、宁海村级小微权力清单等制度规范,创设嵊州“民情日记”、杭州小古城村“樟树下议事”等“村民说事”机制,首创“桶长制”“塘长制”“河长制”等,推广民主恳谈、村民票决制等民主自治形式,勾勒出乡村之治的新内涵。浙江的乡村治理实践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②丰富基层自治组织形式和实践形式
③开展民主协商,引导村民有序参与
④将基层的管理权分配给每一个村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近年来,A省纪委监委协调相关部门,搭建基层监督系统“阳光三务”平台,规范和细化村社70个公开事项。村民在家中只需打开“阳光三务”小程序,本村的党务、村(社)务、财务情况便一目了然。该平台运行一年多来,实现A省16233个村、社区全覆盖,注册人数超863万人,公开“三务”信息531万多条。A省“阳光三务”平台(       
①是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②便利了群众监督,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③创新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扩大了基层民主
④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干部工作作风问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镇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形成了系列化的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经验,包括: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组织党员开展联系群众、志愿服务等活动,积极履行法治宣讲、思想疏导、矛盾调处等职责;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以群众认同,群众满意作为根本要求,推动村级重大事项实行党支部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审议,村民决议的“四议”决策程序,由村干部具体落实的完整治理体系;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星级文明户”评定、“三好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践行移风易俗,深入宣传群众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通过举办法律法规知识讲座等形式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同时联动包村民警、法律顾问、驻镇法官等各方力量组建多元解纷工作小组,化解群众矛盾。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该镇的做法对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8 . 发源于浙江诸暨的“枫桥经验”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传家宝”、常学常新的“活教材”。据新华社报道,浙江全省共建成“群防群治”力量200.7万人,义务性治安巡防人员124.2万人,配备专兼职网格员95.5万人,就地就近帮助群众解决纠纷、化解矛盾。这说明(       
①科技数字赋能是进行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途径
②制度创新是进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中心环节
③人民群众是进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主体力量
④依靠群众最大限度把矛盾风险防范化解在基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肃省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子,形成了“五个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布局,重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进一步巩固了平安甘肃建设的基础。其亮点包括:编制“一套方案”,绘好试点工作“路线图”。通过党建引领、地企共建等措施,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成了治理优势,通过建立村民议事会等措施,进一-步做实了基层群众自治。设立“一个体系”,树起试点导向“指挥棒”。积极探索创新平安甘肃建设协调机制,将平安建设责任层层分解细化,促使各部门履行好维护一方稳定、守护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做实“一个载体”,打造社会治理“综合体”。建立“统一受理、分类调处”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等工作制度,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搭建“一个平台”,厚植融合共享“智慧树”。统一建设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打破信息壁垒,逐步实现对相关信息的实时感知、统计调查、研判预警、联动处置。完善“一套机制”,形成多方联动“共治圈”。完善便民利民的公共服务机制,让群众“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地”,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甘肃省探索社会治理的新路子,打造“平安甘肃”的路径。
2022-03-18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2022届高考一模文综政治试题
10 . 某地将“清单制”引入乡村治理,累计减少部门、镇街延伸事项40多项,在全市行政村全覆盖搭建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平台,大力推行干部问事、群众说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让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办成为现实。上述做法(     
①凸显了村民在自我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②从根本上保障了村民享有最真实的民主
③厘清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职能边界
④完善了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和管理形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3-14更新 | 402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文综政治联合调研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