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保护黄河,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毛泽东“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到习近平“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心系黄河治理,为黄河治理倾注毕生心血。在百年治黄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发生着深刻变化。由区域性表象治理到全面系统的“治本”,由局部治理到一体化保护和综合治理,多措并举最终改写了治黄历史,创造了黄河“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是干什么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所以我们要不断看有哪些事要办好、哪些事必须加快步伐办好,治理好黄河就是其中的一件大事。”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只有系统解决黄河流域治理面临的难题才能真正实现“黄河宁,天下平”的美好愿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材料二   长期以来,黄河流域面临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洪水威胁等问题。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号召。2020年,中共中央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黄河保护法的制定,多次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网络“云对话”、专家座谈等途径征集意见、开展论证,于2022年10月30日表决通过《黄河保护法》。2023年4月1日《黄河保护法》正式实施后,各地人大、政府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统一部署安排,分别做好地方立法、监督管理、政策宣传等工作,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青山净水的美好期盼。从顶层设计到贯彻落实,以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资源,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大保护大治理的格局初步形成,“水清、景美、人富足”的幸福愿景日益成为现实。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发挥制度优势落实“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号召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老旧小区改造为代表的城市更新,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如何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儿上?“站在群众的角度想,为了群众的利益,靠着群众的力量干,努力实现‘温暖旧改’”,是酒仙桥摸索出的旧改经验。朝阳区酒仙桥街道社区党工委结合主题教育,坚持党建引领群众工作,树立了“旧改为了群众,旧改依靠群众”的工作思路,探索“沉浸式群众工作法”。街道始终“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通过召开专题会等多种形式思想动员,以暖心的方式推动旧改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居委会制定老旧小区改造民意调查表,通过入户走访的形式广泛征求居民改造需求及意愿,解答群众疑惑,收集群众诉求,不断完善改造计划和实施方案。

群众的事情还要“依靠群众的力量干”。社区充分发挥群众力量共同推进旧改工作,搭建“1+2+3+5”志愿服务体系,即搭建1个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平台,组建“久爱新家”“久爱红霞”2个社区党建品牌,发挥社区党委各支部、志愿者群众和社会组织3个层面作用,建立5支服务队伍,分层次分区域开展志愿工作。“温暖旧改”赋能城市更新。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凝聚共识、化解矛盾、协力推进,让城市更新形成有序参与、有效治理的良性循环。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朝阳区酒仙桥街道社区的“温暖旧改”是如何赋能城市更新的。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刘某是江西省赣州市某村党支部书记,村里的大事小情,村民们都愿意找她商量解决,她也因此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管家婆”。再加之过去做过接生婆、媒婆,她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三婆”书记。

2023年,村里想打造一个新产业,关于新产业怎么开展、怎么建设,她与村干部同村民热烈地讨论着:

——问:“新产业作为村集体经济怎么运营?”

——答:“土地入股,与公司合作,签订协议,市场化运作。”

——问:“发展新产业是好事,我们能帮上啥忙?”

——答:“专业的、真正想做事的村民,可以到新企业上班,当师傅、做技术员……”

——问:“产品怎么定价?能不能打开销路?”

——答:“合作公司会去考察市场、拓展销路。”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该村发展新产业思路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该村治理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4 . 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物业服务问题,近些年来,W市通过推行“三联工作法”,构建协商机制,进一步优化小区服务,推进物业服务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

将红色物业建设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内容。市、县两级成立物业行业党委,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选派党建指导员+组建群团组织”方式,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在全市物业行业全覆盖,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各街道、社区全部建立物业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构建上下贯通的责任体系。

社区党组织牵头落实支部联建、决策联动、工作联手的“三联工作法”,构建“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业主”的“五位一体”协商平台,共同解决矛盾和纠纷。

设置党建文化长廊,发挥其教育居民、服务居民的功能。在红色物业小区成立红色先锋站,设立党员先锋岗,组建“小红帽志愿队”“夕阳先锋队”等志愿服务队伍,积极推进小区治理。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凝练W市的基层社区治理之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原创性科学概念,是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全篇的一个关键词。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牢记初心与使命,带领中国人民持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工业化”、“四个现代化”、现代化“三步走”战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中国依靠十几亿人民的奋斗,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实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从“现代化的迟到国”转变为“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成为和平崛起的典范。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阐述中国共产党应如何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谈谈如何才能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2023-07-09更新 | 29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曲塘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调研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无我——从党的二十大看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170多次。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将无我"的崇高境界,这是"不负人民”的使命担当。

无我,是不变本色。正是在延安,党的七大首次将"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写进党章。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后来镌刻在了中南海新华门内的影壁上。

无我,是为了人民的福祉。泸定桥上的冲锋,是为了“穷人的天下”;烈士的慨然就义,是为了建立"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病"的理想国度……百余年来,共产党人一切"无我"的奋斗与牺牲,都是为了人民的福祉。

无我,是力量源泉。革命圣地延安,许多人到访这片热土,探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密码。答案就如这黄土地一般朴实——曾经,《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感慨:“中国共产党总能从大多数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

无我,催生无限的创造力。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曾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第一个答案,这就是让人民监督政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党的自我革命。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为什么"无我"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
7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中国共产党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①增强了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②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③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④体现了中国制度自信,是中国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保障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3-04-24更新 | 2821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合调研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时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某校高三学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以下是三位同学的发言摘录:

甲: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乙:我们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丙: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


结合同学们的发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阐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何以不可逆转。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开篇即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立足我国国情,把握减贫规律,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减贫理论也是研究前沿。在脱贫攻坚实践中,中国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可以理解为“七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形成脱贫攻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坚持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营造全社会扶危济困的浓厚氛围;坚持求真务实、较真碰硬,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分析党为什么能领导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0年风雨兼程,永葆初心和使命;100年奋勇争先,拼搏书写奇迹;100年不懈奋斗,矢志复兴梦想……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进的力量。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正视问题、克服缺点。在筚路蓝缕的石库门,在星火燎原的井冈山,在确定宗旨的延安城,在“进京赶考”前的西柏坡,在青藏高原的“天路”,在大漠深处的航天城,在印下血书的小岗村,在冲破禁区的蛇口,在连通世界的“桥头堡”,在制度创新的“示范区”,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回到历史现场,探究历史脉络,便可找到一个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依然年轻的密码。

现如今,实现中国梦的接力棒已经交到当代青年手中。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青年是主力军,他们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工作人员中,90后、00后超过三分之一,更多优秀青年在抗疫一线火线入党,他们说,“我从未如此坚定”“越是艰难越向前”。

一个个历史时刻,一段段拼搏故事,见证着百年风雨的光荣与梦想,也让人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朝气与活力。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阐释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依然年轻的密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