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施茶村是海口市乡村振兴的样板村。多年来,村党支部书记洪义乾带领其所在支部创新工作方法建起了微信工作群,了解并及时解决群众困难;选拔有知识、有技术、有公益心的人进入“两委”班子,提高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通过深入调研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等方式厘清发展思路。该村的发展得益于党支部(     )
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满足村民生活需求       
②发挥其领导作用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③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乡村振兴之中             
④通过民主协商,扩大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必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和队伍纯洁。

措施或建议

不想腐

示例: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提升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准,使之对腐败产生一种内在的厌恶感;完善工资制度、建立阳光化福利保障制度等,使之不必冒险利用公权牟取私利。

不敢腐

(请勿在此处答题)

不能腐

(请勿在此处答题)

材料二   近年来网上高点击率的反腐、防腐图片: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从“不敢腐”“不能腐”中任选其一,提出具体措施或合理建议。
2020-11-2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17届高三春季普通高中会考政治试题

3 . 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领导人民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迈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奋力争取温饱(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战争留下的满目疮痍,党和政府带领人民迅速恢复生产,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直至改革开放前,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虽然明显改善,但总体上仍然处于奋力争取温饱阶段。

▶稳定解决温饱(1979—1991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的推行、城市国营企业自主经营权的扩大和一系列收入分配改革措施的出台,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较改革开放初期有了明显提高。

▶实现总体小康(1992—2012年)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我国又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新热潮,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进入21世纪,党中央、国务院不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落实一系列居民增收政策,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迈向全面小康(2013—2018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深化实施,重点群体收入增长措施持续发力,精准扶贫政策深入推进,对城乡居民的收入增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生活的历史性跨越。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腐败治理是治国理政的重要议题,腐败治理的成效如何直接决定着政权的兴衰与国家的命运。根据反腐败斗争形势调整反腐败政策和措施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

历史时期针对问题及解决方法
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暴露出党政机关内部的贪污、盗窃国家资财肆意挥霍现象和官僚主义问题,党中央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开展“三反”斗争;全党整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改革开放针对经济领域的权钱交易,党中央纠正各种不正之风,重点打击经济领域腐败现象,廉洁从政成为反腐败的基本目标。全党坚持标本兼治,先后开展多次主题教育活动;中央纪委和国家监察委员会合署办公,集中力量抓反腐败工作……
进入新时代针对损害群众利益、政商勾结等现象,党和政府不仅将廉政作为反腐败的目标,也日益重视廉政建设,打“老虎”、拍“苍蝇”,惩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 ……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反腐败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千百年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一直是关系社会稳定家庭幸福的大事。让千千万万老年人生活安心、舒心、顺心,始终是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目标。

材料一   表一   31省老年人口三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比

地区/人口普查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
七普六普五普七普六普五普
全国19063.5311883.175880.8813.50%8.87%7.5%
山东省1536.41942.98503.8915.13%9.84%9.06%
江苏省1372.65856.78413.8116.20%10.89%9.81%

材料二   党和政府采取多种惠及老年人的改革和措施,如连续增加养老金、为老年人提供安全有效方使廉价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改革完善社保制度、建设覆盖城乡老人的社保体系、推广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加快发展老年教育等,已经收到明显效果。老年人实现了多年的梦想,大大增加了获得感和幸福感。


运用《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针对材料一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我国的社会保障”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更好地托起老年人的“稳稳的幸福”。
(2)结合材料二,运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相关知识,阐述“党高度关注老年人养老”的道理。
(3)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请设计两条关爱老年人的宣传标语。
2020高三·山东·学业考试

6 .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领导人民实现了生活从温饱不足到迈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奋力争取温饱(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战争留下的满目疮痍,党和政府带领人民迅速恢复生产,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直至改革开放前,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虽然明显改善,但总体上仍然处于奋力争取温饱的阶段。

>稳定解决温饱(1979-1991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的推行、城市国营企业自主经营权的扩大和一系列收入分配改革措施的出台,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较改革开放初期都有了明显提高。

>实现总体小康(1992-2012年)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我国又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新热潮,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国务院不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落实一系列居民增收政策,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迈向全面小康(2013-2018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深化实施,重点群体收入增长措施持续发力,精准扶贫政策深入推进,对城乡居民的收入增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深化实施,重点群体收入增长措施持续发力,精准扶贫政策深入推进,对城乡居民的收入增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生活的历史性跨越。
2020-01-13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政治试题
7 . 家风,中华文化的缩影,文明的延续
材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材料二:2017年12月25日至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做起。职位越高越要忠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敬畏法律、敬畏纪律,自觉管住自己,在廉洁自律上作出表率,才能担起肩上的重任。中央政治局的同志都应该明史知理,不能颠倒了公私、混淆了是非、模糊了义利、放纵了亲情,要带头树好廉洁自律的“风向标”,推动形成清正廉洁的党风…要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坚决反对特权现象,树立好的家风家规。
材料三:对中国人来说,有家就有家风。从世族大家文字化的家训、家谱,到普通百姓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家规、家教形式不同,传递的都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家风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起点,家风是一个人和一家人成长的“地基”;家风,影响着一个家族每一代人的成长;家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家族绵延不断的教育形成的家庭风气。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弘扬和培育当代中国精神?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党的知识”分析“中央政治局同志带头树好廉洁自律的‘风向标’的依据。
(3)结合材料三,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为文明家风建设提出方法论建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