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成绩斐然,硕果累累,成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截止2023年3月,我国已经与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涵盖投资、贸易、金融、科技、社会、人文、民生等领域,助力解决人类面临的绿色低碳发展、健康卫生合作、国际减贫等共同问题。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努力,构建以新欧亚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大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为依托的互联互通网络,完善路、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布局,帮助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基础设施,广泛开展扶贫合作,增进沿线国家福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给世界提供了新的国际合作范式,真正成为造福世界的“发展带”,惠及人类的“幸福带”。


共建“一带一路”,日益成为造福世界的“发展带”,惠及人类的“幸福带”。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
2023-06-21更新 | 365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十一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

2 . 材料一   美国等西方国家长期在中东地区拉一派打一派,挑动宗教政治矛盾从中渔利,沙特长期受到石油美元的牵制,在美国带领下,不断制裁伊朗,维护美国霸权,让伊朗处于世界的边缘。伊朗享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但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制裁下,经济长期不景气,与全球经济脱节,贫困问题凸显。与此同时,宗教冲突、恐怖主义等问题在中东滋生,扰乱这些国家政治秩序的同时,也给本就脆弱的经济造成沉重的打击。

材料二   2023年3月6日至10日,在中方支持下,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在北京举行对话。10日晚,中国、沙特、伊朗三方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

对于沙伊两国,中国都保持着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的外交关系。正如民间化解邻里纠纷的往往是双方共同的好友,中国与沙伊的紧密关系,为此次中方居间斡旋奠定了良好基础。

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同,中国在中东不搞军事投射,不谋求特殊利益,始终坚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同中东各国交往,视中东地区的长治久安为中方的利益所在。

2022年4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沙伊双方在北京举行会谈,以及达成三方联合声明,与全球安全倡议中“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的内容相一致。声明中强调“尊重各国主权,不干涉别国内政”,也与全球安全倡议相吻合。


(1)当今世界仍然很不安宁,结合材料一,运用“和平与发展”的知识指出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在促进沙伊建交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3 . “中美之间该竞争时竞争,能合作时合作,必须对抗时对抗”是关于中美关系的美式定义。对此,中国外交部指出,这一定义中对抗遏制是本质,合作是权宜之计,竞争是话语陷阱。当美方有求于中方时就要求合作,在有优势的领域就脱钩断供、封锁制裁,为遏制中国而不惜冲突对抗。从中可获得的启示是(       )
①中美之间既有共同利益又有利益冲突
②美国在处理中美关系时奉行霸权主义
③中国主张通过平等对话处理中美关系
④中美关系的基本内容是竞争、合作与对抗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9-03更新 | 952次组卷 | 15卷引用: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4 . 下图反映了2013-2021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额(单位:亿美元)。根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数据,中国已连续四年成为全球第二大引资国,引资魅力稳中有升。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彰显了中国始终把实行对外开放作为自己的出发点
②反映出我国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加快促进国际产能合作
③得益于中国不断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开放水平
④体现了世界对未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预期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2-03-16更新 | 870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工业园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易》曰:“利者,义之和也。”《墨子》云:“义,利也。”我国将外交实践与传统智慧相结合,强调“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下列选项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
A.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
B.国家利益与人民根本利益相一致
C.国家利益是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D.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
6 . 中国和东盟山水相连、血脉相亲,友好关系源远流长。2021年是中国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30年来,中国在东盟对话伙伴中创造了多项“第一”: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一个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第一个同东盟商谈建立自贸区、第一个明确支持东盟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这表明(     
①中国与东盟各国存在广泛共同利益②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③中国坚定维护东盟各国的国家利益④中国奉行富邻睦邻的外交政策基本立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2-27更新 | 3930次组卷 | 29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7 .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大国更应该有大的样子,要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中国将落实好两年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的承诺,深化农业、减贫、教育、妇女儿童、气候变化等领域国际合作,助力各国经济社会恢复发展。为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中国将向联合国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人道主义应对计划再提供5000万美元支持;中国将设立规模5000万美元的第三期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信托基金;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将在2025年到期后延期5年;中国将设立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和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新助力。中国将继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是如何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的?
12-13高一下·广东广州·期末
8 .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加强海洋的开发、利用、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长远发展。中国将建设海洋强国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宣示中国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与亚太地区人民一起探讨蓝色经济发展模式,合作推进发展,让美丽的海洋造福人类。
请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建设海洋强国,让美丽的海洋造福人类的依据。
2020-10-27更新 | 1176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政治试题
9 . 对于全球气候治理的《巴黎协定》,美国认为对美国企业不利,宣布退出该协定。中国明确表态,将继续做好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工作,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多边进程,坚定不移维护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美对全球气候治理的不同态度体现出
①美国反对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各项主张
②非传统安全威胁是世界发展的主要障碍
③国家利益的要求不同是两国态度不同的根源
④中国对世界持续发展的责任担当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的题为《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落实好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主动扩大进口等四大举措,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我们就有足够的底气,应对开放和创新之路上的各种风险。
材料二:中美两国目前的基本关系是:斗俱伤,离招损,道不同,相为谋。“斗俱伤”,是指中美如果发生无法管控的严重冲突,中国固然会遭受巨大损失,美国受到的损害也会大大超出其民众的心理和实际承受力。“离招损”,是指中美经济融合度高,即使是相互隔阂,两国福利也会受到损害。“道不同,相为谋”,是指中美在根本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但为了国际经济体系的稳定,很多事情双方可以并且必须合作。
材料三:中国应根据自身情况和既定节奏确定的原则和顶层设计来推进包括“中国制造2025”在内的各项改革开放举措,不被一时一处的摩擦所干扰,稳步推进民族复兴伟大事业。
联系材料一、二、三,从当代国际社会的角度说明中国在对外开放中的基本态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