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无论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还是“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抑或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都为我们描绘了一抹令人悦目舒心的中国色彩——青色。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青色是“万物生之色”,时至今日,中国人对青色依然情有独钟。由此可知(     
①中国传统色彩是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
②虽历经千年,人们对中国色的认知却保持一致
③独特的中国色融合了自然具象与人类心灵意象
④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24更新 | 16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高三三模政治试题
2022高二·全国·专题练习
2 . 良渚古城遗址有“中华第一城”的美誉,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杭州亚运会吉祥物之一“琮琮”的设计灵感就源自良渚文化的代表性文物玉琮。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运用了玉琮的神人兽面纹和鱼鳞纹元素,在色彩上选用了玉琮特有的南瓜黄,设计出了一款造型别致、寓意深刻的亚运吉祥物。由此可见(     )
①社会实践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促进文化创新
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特定的文化载体
④传统文化的内在属性决定了其价值的实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2-24更新 | 174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
3 . “秋分种,立冬盖,来年清明吃菠菜。”从入冬开始,这句谚语成为某小学孩子们的口头禅。该校将绿色生态教育纳入学校建设,开辟生态种植园。种植园被分成小块地,分别由各个班级负责管理,成为孩子们口中的“责任田”。目前,该种植园已成为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开展绿色环保、科学种植、生态观测等多种活动的综合性载体。材料表明(     )
①文化教育影响青少年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发展文化并享用文化
③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活动能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④绿色生态教育变革了教育方式,实现了教育创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3-30更新 | 18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2023年3月高三一模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读万卷书”遇到“行万里路”,碰撞出一种新的旅行方式和学习方式——研学游。曾经,书本是孩子的世界;现在,世界是孩子的书本。暑假,孩子们纷纷走进研学大课堂,主动学习,探索世界,追逐精彩,一路成长。数据显示,暑期研学游强劲复苏,2022年7月研学游订单量环比6月增长4倍。

暑期以来,江苏省南京市的“雨花石研学”“小农夫研学”“军事夏令营”“江豚拯教A计划”等研学产品几乎每期都满员。“江豚拯救A计划”以保护江脉为主题,通过调研江豚生存环境、走访江豚保护站、采访护豚人等形式,提升了青少年探索自然、关爱环境、增强生态保护的意识,研学还融入了野外生存技能、救生技巧、地质科考、环境监测、长江保护等综合体验,颇受学生和家长青睐。在北京香山公园,青少年寻访红色印记,聆听红色故事,参与红色文化研学游活动,感悟革命精神。在山东三孔景区的研学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参加祭孔朝圣、体验“六艺”、背诵《论语》、寻源考古等活动,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研学游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分析青少年参与研学游的必要性。
(3)某校拟开展“重走长征路”教育研学活动,请你拟定一个学习主题并说明活动目的。
2022-09-08更新 | 31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西部联考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高三·广西柳州·专题练习

5 . 国产电影《长津湖》是一部致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争题材片,该片上映之前网上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意向观众(有观影意向的人)人数迭创新高,稳居今年国庆档榜首,且年龄构成如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1.对图中数据的合理解读是(     )
A.20岁至40岁人群或成主体消费群体
B.20岁至29岁人群从众消费心理明显
C.经济实力是导致年龄占比差异的主因
D.35岁至39岁人群在消费中最为理性
2.《长津湖》的主题是致敬中国人民志愿军,该片上映之前意向观众人数就迭创新高。这足以体现(     )
A.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文化和发展文化
B.人们积极主动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熏陶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创新的根本源泉
D.每个人的文化素养都是后天逐步培养的
3.电影《长津湖》取材于抗美援朝时期的真实案例,故事让人们再现那段历史,缅怀英雄。其创作思路反映了(     )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B.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C.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根本目的
2022-08-1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文化创新 课时重点练
6 . “摸摸虎头,吃穿不愁;摸摸虎背,荣华富贵”。黎侯虎是起源于商周时期以虎为图腾的传统手工艺品,其造型生动、威风凛凛,在民间有赐福、镇宅等文化内涵,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当地,黎侯虎是馈赠亲友的佳品,深受大众喜爱。材料表明(     
①黎侯虎手工艺品源远流长,得益于其特有的包容性
②传统文化在发展中因时而变,其基本内涵得到丰富
③黎侯虎文化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④文化是实践的产物,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21年12月,中国西藏邱桑温泉古人类手脚印入选2021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手脚印岩面艺术是距今20万年的古人类有意识地将自己的双手和双脚用力压到软泥上,软泥硬化后形成富有美感的岩面“雕塑”。这一发现加深了我们对人类历史长河中“艺术”一词涵义的理解。这一成果表明(     
①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具有鲜明的社会历史性
②艺术源于社会生活并且始终忠实反映社会生活
③考古发现为古代艺术作品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④考古发现为研究人类文明演进提供了物质载体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数字化阅读不断发展。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18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9.4%,较2019年上升了0.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   
①数字阅读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智能设备作为大众传媒的新形式,具有选择、传递、沟通、共享文化的功能
③数字阅读正逐步取代传统阅读方式
④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苗族人以绣布为画纸、以针线为笔墨,凭借代代相传的技艺,把历史文化和对家乡的赞美、对亲人的祝福定格在精美的刺绣中。蝴蝶纹样代表着生命的起源、护佑;阴阳鱼纹表示万事万物阴阳相合,在时间长河中轮回旋转,是苗族祖先对天地、宇宙的认知。一些苗族服饰至今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传统风格。据此,我们能够认识到(     
①苗族文化内涵丰富、独树一帜       ②文化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呈现出来
③苗族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质       ④苗绣是文化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1-26更新 | 105次组卷 | 3卷引用:我们的中华文化 课时重点练
10 . 浙江余姚井头山遗址考古整理出多处生活遗迹、大量陶器,鹿角、稻谷等动植物遗存。这些遗迹遗存展现了我国东南沿海先民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这说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③遗迹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5-05更新 | 255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南宁市三中2021届高三收网考文综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