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加入了庆祝“中国年”的行列。从高官政要的祝福,到商家市场的布置,再到普通民众的参与,这些变化无不表明,中国春节文化在海外的热度正在加速提升,世界越来越青睐“中国年”。这(     
①表明认同其他民族文化是文化交流的前提
②映射出中国综合国力和影响力的整体提升
③反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体现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强大物质基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2 . 家书作为一种古老的传递信息和交流的工具,是维系家人情感的一种联系方式。一封典型的家书往往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这是家书独有的价值体现。各个时期的家书,从侧面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为后人认识那个时代提供了新的视角。这说明(     
①文化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 ②文化是由经济、政治决定的 
③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 ④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2021-08-25更新 | 391次组卷 | 6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A卷)
3 .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40天之际,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发布。“一起向未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是态度,是倡议,更是行动方案,符合当下世界需要携手走向美好明天的共同诉求。可见,该口号的提出(   
A.具有中国的民族特色,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B.有号召力,具有国际化视野,说明文化具有世界性
C.说明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D.表明人的文化素养是在一定环境和活动中形成的
2022-01-14更新 | 34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4 . 2018年,“真香警告”“隔壁小孩都馋哭了”“家里有矿”“我劝你善良”等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网络流行语。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个热点和一种生活方式。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网络流行语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④网络语言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物质现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12-2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南木林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0年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悄然肆虐神州大地,人民健康遭受严重威胁。

疫情来势汹汹,出现人传人和医务人员感染,病毒存在着变异的可能,疫情存在进一步扩散的风险。人们对病毒的认识和斗争是不断前进的。最早暴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时人们不知道病毒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因此没有有效防制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可以确定病毒来源于动物,人与人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因此主要防止疫情蔓延的办法是把患者隔离,切断传染源,控制疫情;目前尚无有效抗病毒疫苗和治疗药物,防止疫情暴发也无有效办法,人类对该病毒的认识防控还是一个相当长期艰巨的任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人类与病毒的斗争会在不远将来最终取得成功。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面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新型肺炎期间,涌现出一大批杰出人物和优秀的精神感染着我们奋斗。如逆行挂帅出征的“钟南山精神”,热忱工作无私奉献的“白求恩精神”,历经磨难而不衰,团结一致迎难而上的“非典精神”。


(1)结合材料一,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说明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是如何体现这一过程的。
(2)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观的知识,说明人类战胜病毒的过程。
(3)结合材料二并利用文化知识回答,这些精神在对抗疫情时起了什么作用?
2020-07-2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劳动模范身上体现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2018年“五一”期间,习近平强调全社会都应该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

材料二:1979年,旧口镇曙光村曾出了一位全国劳动模范——康兰英,书写了一段传奇故事。在如今的美丽乡村建设中,曙光村以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为主线,将劳模精神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催化剂,把劳模精神深深印在了每个村民的心中。曙光村以劳模精神为主题,打造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占地一万多平方米的劳模活动广场建有劳模纪念碑、事迹长廊和综合活动中心,不仅为村民们提供了健身休闲的场所,更是成为一个向村民宣扬劳模精神的阵地。村风村貌两手抓,曙光村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净化保持、绿化提升、村民素质提高,让村民们看到了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崭新变化。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劳模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劳模精神在曙光村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3)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反映劳模精神的名言警句,试列举两个。
2019-02-17更新 | 405次组卷 | 2卷引用:【市级联考】湖北省荆门市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决定了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提出实现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论断,制定了“三步走”战略。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从1951年开始,我国编制实施14个五年规划(计划),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和“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列举的十个重要理念: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分别来自《礼记·礼运》《论语·五子之歌》《论语·为政》等传统经典。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对待传统文化的过程经历了“否定—改造—吸收外来文化精华—传承创新”的转变。近代以来,在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下,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被认为是现代化的严重障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受五四新文化精神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否定和排斥居于主导地位;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发生转变,认为要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化相融相通、协力共进。


(1)结合材料并运用实践是认识基础的知识,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正确之路。
(2)中国式现代化要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予以说明。
(3)班级将召开“新时代与新青年”主题班会。请你写出两条发言提纲。

8 . 2019年4月28日,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为主题的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人类正从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走向尊重自然、融入自然。让园艺融入自然,让城市融入自然,让绿色融入城市,体现了人类渴望自然、返璞归真的精神追求。北京世园会会徽取名“长城之花”(见图)。图中六片三色花瓣的和平花,象征着世界和平,和谐相处,构建美丽家园。会徽中间的花蕊与长城的融合既有外在的时尚气质,又具备内在的东方文化脉络,将元素与世界表达结合一起。



(1)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举办世园会的依据
(2)北京世园会会徽的设计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9 . 为推动漳州乐器制造业跨越发展,有市政协委员建议以打造“乐器生产+音乐教育+文化交流"的产业集群,把乐器产业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特色产业。这一建议
A.体现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B.说明文化能转化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
C.意识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D.认识到了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019-03-0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福建省漳州市2018 -2019学年高二(必修3〉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思想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随着40年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宪法修改是顺应时代新变化的必然之举。宪法修改是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在广察民情,广纳民意,广聚民智的基础上严格依法按程序进行的,反映了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这次宪法修改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在总体保持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这必将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法治保障。

宪法修改是顺应时代新变化的必然之举。运用认识社会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阐述。27.中共十九大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中国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催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明确了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内容包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8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在新时代的新实践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定是引领这个新代胜利前进的伟大旗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的意义。
2019-02-2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