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三、【理论链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西迁精神
1、【政治生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一切的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前进,不断夺取新胜利的核心力量。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1)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政治保证,具有重要意义。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就是要确保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具体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3)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3)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4)       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员前仆后继、顽强战斗、英勇牺牲。中国共产党现在已经拥有九千多万名党员。广大党员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不图名利、辛勤劳动、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树立了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文化生活】
一、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力量(作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5、文化与经济、政治
1)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要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一是文化氛围的无形影响,二是参加文化生活的影响。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因此我们要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②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4、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对人的作用)
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和载体。(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已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②增强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文化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A.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去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B.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③文化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4、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5、文化创新的途径: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A.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B.对待外来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既要排除“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又要排除“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
四、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是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的原因。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2、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熔炼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4、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地位)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作用)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要表现在具体的行动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怎么做)
6、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重要性+必要性+意义)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高举民族精神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A.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B.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C.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③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A.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B.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从而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3、【生活与哲学】
一、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②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变革客观对象的实践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产生新要求;实践提供更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注意认识的来源是实践。认识的内容是客观事物。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个,参与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和学习间接经验。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2、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加实践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⑵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⑴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③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⑵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②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③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3.价值与人生价值
⑴价值: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⑵人生价值: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需要依靠社会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因此每个人理当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回报社会,满足他人。一个人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②人生的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③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是看他的贡献。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在今天,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4价值观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⑴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在生活中,我们都要面对如何选择自己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的的问题,选择正确,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选择错误,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人们努力的方向、行为的态度、方式和结果也就不同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人们在面对公义和私利、生与死的冲突时作出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幸福观、家庭观和恋爱观,也决定着人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的基本态度、思维方式和行动结果。
总之,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是我们能否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我们应该树立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5.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主体性特征。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⑴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⑵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的价值追求。
6.如何真正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⑵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⑶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考虑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⑷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利益没有发生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和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7.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创造价值。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⑵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8、个人与社会相统一原理
①、原理: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①、方法论: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即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同时又要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2022-01-02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热点12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2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2020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和科学家精神: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科学家精神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必将进一步鼓舞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的时代新人大规模地涌现出来。这些新人的“新”,不仅是生活和工作形态的新,也不仅是社会身份的新,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新,是新的精神气质、新的生命追求,是在多元文化思潮中对自我、对生活、对中国与世界新的认识和新的想象,以及由此而来的新的行动与实践。新人的身上体现着新的创造性、革命性的时代精神,体现着一个时代的精神高度和理想激情。在这个意义上,文学艺术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就是认识时代反映现实,有力地塑造和讴歌新时代英雄的形象,以文学创作向改革先锋,科创英模,抗疫英雄致敬!


(1)结合材料一,运用追求直理的知识谈谈对“科学家精神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文学艺术有责任塑造和讴歌新时代英雄形象的原因。
(3)假如某班举行“致敬英雄,放飞梦想”主题班会,请同学列举两个发言要点。
2021-02-25更新 | 29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科综合政治试题(南昌二中、九江一中等)
3 . (二)品读经典

何为经典?哲学家对此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经典具有伟大的“内在品质”或“内在价值”,可以跨越时间或空间。总书记说,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中国的年轻人应该喜爱读书,多读经典。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核心思想理念、_______和中华人文精神等。
2.音乐家巴赫的作品在他去世80年后才成为经典。有学者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巴赫的音乐后来成为德国民族统一和清教运动这一伟大事业的一部分。从联系的观点看,这体现了(     
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现实生活中,那些听上去悦耳、看上去优美的作品在刚出现时往往能够博得震耳掌声,但几乎都很难成为经典。这种一开始的直觉表象与往后的判断推理常常表现不一致。为此,对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的理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目的B.感性认识必然上升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D.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4.流行作品之所以不可能成为经典,也同样是因为与众人所见类同而为众人喜闻乐见,爱众人所爱,怨众人所怨,因为下一代人又有所爱所怨,即使爱恨不变,也需要以每一代的新语言重新说出。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体现了(     
A.判断经典没有客观标准B.矛盾具有普遍性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5.为此,有学者认为“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其具有伟大的‘内在品质’或‘内在价值’,可以跨越时间或空间”。由此可见(     
A.对立统一是普遍存在的现象B.看问题既要抓主要矛盾也要抓次要矛盾
C.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D.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在曲折中前进
6.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被奉为经典,不仅对中华文明,而且对世界文明影响深远。关于文化的作用和意义,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有助于一个国家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③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塑造人、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文化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四点主张,彰显了包容并蓄、融合共生的中国智慧,体现了宽广的世界视野、深厚的人文情怀。世界好,亚洲才能好;亚洲好,世界才能好。把握大势、顺应潮流,坚持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让和平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光芒熠熠生辉,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
请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有关知识,说明亚洲各国应如何承担自己的责任,让和平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动力源源不断。
2023-01-14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练习政治试题
4 . 2019年东方卫视推出大型寻访纪实节目《闪亮的名字》,通过走访纪实和影视化演绎的手法来讲述英雄故事,展现“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让观众看到英雄、了解英雄、崇敬英雄。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寻访英雄,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体现着个体的良知和时代的温度
B.寻找英雄,是尊重英雄,重新书写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C.英雄精神是民族精神的表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力量
D.中华优秀文化植根于英雄精神之中,铸就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丰碑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18年5月25日至7月10日,阿富汗国家宝藏在河南郑州博物馆展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馆长告诉记者:“在阿富汗国立博物馆的大门前,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一句铭文,‘文化存,国家生’。一字一句都表现着我们无论如何都会保护我们文化遗产的决心!”对于“文化存,国家生”,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促进国家、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关系国运兴衰
④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有观众这样表达自己的观感:“通过参观这个展览,我了解了阿富汗的历史和文化,对阿富汗国家宝藏的颠沛窘境感同身受,也增强了保护中国国家宝藏的意识。”这体现文化生活的道理有
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
②人们接受健康文化的影响,是被动学习的过程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8-10-1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6 . 何为经典?哲学家对此众说纷纭。因为经典具有伟大的“内在品质”或“内在价值”,可以跨越时间或空间:因为经典是历史性的,经典经常表现为“一项伟业的一部分”,批评和质疑往往不是经典的敌人。

1.巴赫的作品在他去世80年后才成为经典。有学者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巴赫的音乐后来成为德国民族统一和清教运动这一伟大事业的一部分。从联系的观点看,这体现了:(       
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
④整体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现实生活中,那些听上去悦耳、看上去优美的作品在刚出现时往往能够博得震耳掌声,但几乎都很难成为经典。这种一开始的直觉表象与往后的判断推理常常表现不一致。为此,对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的理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B.感性认识必然上升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D.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3.流行作品之所以不可能成为经典,也同样是因为与众人所见类同而为众人喜闻乐见,爱众人所爱,怨众人所怨,因为下一代人又有所爱所怨,即使爱恨不变,也需要以每一代的新语言 重新说出。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体现了(       
A.判断经典没有客观标准B.矛盾具有普遍性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4.为此,有学者认为“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其具有伟大的'内在品质'或'内在价值',可以跨越时间或空间”。由此可见:(       
A.对立统一是普遍存在的现象B.看问题既要抓主要矛盾也要抓次要矛盾
C.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D.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在曲折中前进
5.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被奉为经典,不仅对中华文明,而且对世界文明影响深远。关于文化的作用和意义,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有助于一个国家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③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塑造人、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文化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1-01-29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 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 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最重要的就是弘扬长征精神,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中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长征精神体现了生活与哲学的哪些哲学道理?
(2)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新时期为什么要继续和弘扬长征精神?
(3)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就如何弘扬长征精神提出两条建议。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的时代新人正在大规模地涌现。这些新人的新,不仅是生活和工作形态的新,也不仅是社会身份的新,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新,是新的精神气质、新的生命追求,是在多元文化思潮中对自我、对生活、对中国与世界的新的认识和新的想象,以及由此而来的新的行动与实践。新人的身上体现着新的创造性、革命性的时代精神,体现着一个时代的精神高度和理想激情。在这个意义上,文学艺术承担着艰巨的责任,就是认识时代、反映现实,有力地塑造和讴歌新时代英雄的形象。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文学艺术有责任塑造和讴歌新时代英雄形象的原因。
(2)请你就文艺工作者如何塑造和讴歌新时代英雄形象提二条合理化建设。
2022-09-3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 河南省固始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历史教训,制定和颁布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这部准则对于新时期清除十年“文革”的负面影响、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具有积极意义。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基础、社会结构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员结构、党的活动方式等也发生了新变化,党内政治生活也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根据新情况,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新经验,十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落实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需要弘扬长征精神。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弘扬长征精神是为了不忘初心,改进党内政治生活是为了继续前进,因此,弘扬长征精神对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1)结合材料分析《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制定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2)结合文化的作用谈谈你对“弘扬长征精神对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解。

2017-02-21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云南省云天化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文)试卷

10 . 在此次活动中,中俄双方还共同举办《多彩中国 新时代中俄》影展。气势磅礴的港珠澳大桥,整装待发的和谐号动车组,憨态可掬的国宝大熊猫,一张张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照片,展示出现代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各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材料说明(       
A.作为精神力量的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B.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具有相应的物质载体
C.自然环境的不同决定着文化的差异
D.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积极影响
2.文化是中俄追求共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文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就是指人们的受教育程度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③文化不具有意识形态性质        
④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通过影展来展示现代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各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       
①文化与经济具有相互交融的特点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各有特色
④文化创新有利于增强经济自信和政治自信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0-04-26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备战2020年高考政治之时政热点深入解读》(第四辑)考法07 中俄两国民众共庆“中国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