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2023年9月23日傍晚,承载着105791208位“数字火炬手”力量的数字人火炬手,迈着坚定的步伐,跨过钱塘江,走入杭州亚运会主运动场,完成了全球首个数字点火仪式。这次点火仪式首创了一种万众参与、数实融合的数字点火仪式,让每个人都能在数字世界里参与亚运,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数字点火仪式的成功(       
①说明了科技决定文化发展,助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②满足了全球观众的文化需求,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③展现了中国的时代活力,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④体现了科技赋能体育事业发展,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浙江省沟溪乡余东村,因画而兴、因画而名,凭借农民画的蓬勃发展,沟溪乡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画好一幅画】

农民画的发展,在余东村始于二十世纪60年代末。村中自古多出能工巧匠,工匠们的精工美艺和匠心精神代代相传,为余东农民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业余美术创作学习班的举办,让绘画爱好者的专业能力有了不小提升,也让余东农民画的种子在田间地头发芽。2003年,余东农民画创作协会成立,越来越多的农民画爱好者加入协会,学习创作。这批土生土长的村民从当地民间墙围画、灶头画等艺术形式中汲取养分,开展农民画创作。“白天拿锄头,晚上拿笔头,把卧室当画室,把门板当画板”——当地的顺口溜正是“余东画村”里“乡村毕加索”的生动写照。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用画笔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丰富精神生活的追求。

【建强一个村】

新时代以来,余东农民画与新农村建设一路同行,村里的文化艺术氛围越来越浓郁。余东村用农民画装点村庄,既保留了乡村建筑文化肌理,也促进了文化艺术与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也构建起了一整条以农民画为底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链条,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由2019年的6万元跃升至2022年的112万元,农民画相关产业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农民画不仅为余东村注入生机活力,还促进了产业发展、村庄和谐、文明提升,极大增强了乡村凝聚力。

(1)有人认为,农民的实践为农民画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农民画的发展在当地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
(3)结合材料,运用质量互变的辩证思维方法,以“乡村毕加索点墨成金,妙笔绘就共富路”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3 . 《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会员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版)》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在全市推广使用,合同示范文本针对“健身行业过度营销导致冲动消费,因合同条款限制消费者退卡难”这一常见问题,为健身会员卡设置“七天冷静期”,充分考虑平衡经营者盈利点与消费者利益点。这一规定得到了各方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充分体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材料说明了(     
①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
②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文化作为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④时代发展呼唤文化创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7-22更新 | 317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五模文综政治试题
4 . 电影《长津湖》上映第13天,票房突破42.5亿,暂时位列中国影史票房榜第6位。影片深刻表现了人性中的兄弟情、战友情、爱国情,生动呈现出广大志愿军战士敢于斗争、不畏牺牲、勇于胜利的精神世界,弘扬直抵人心的昂扬主旋律和磅礴正能量,激荡起观众内心强烈的情感共鸣和精神共振、对革命英烈和英雄精神的无限崇敬之情。《长津湖》口碑、热度双丰收的原因是(   
①该片有利于激发爱国热情,全面提升国家综合国力
②该片充分发挥了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该片作为优秀文化作品能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该片所呈现的一种精神力量,能深刻影响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1-22更新 | 136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十四五”期间,北京市朝阳区将加快发展数字文化新业态、创新文化消费新模式,不断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优化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努力将朝阳区建设成为首都文化创新引领区,引领全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北京市朝阳区全力建设首都文化创新引领区,是基于文化创新(     
①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③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方向④已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3-21更新 | 239次组卷 | 7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五中2021届高三模拟政治试题(5月份)

6 . 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我们要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将进一步坚定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决心和信仰,并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学习党的历史,需要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学思悟践,知行合一。学习党史要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学习党史要从党史中寻找理论滋养、精神支柱,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学习党史要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道历史大考题,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以孔繁森、焦裕禄、沈浩这样的时代楷模为榜样,秉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念,永葆赤子之心,不断强化“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学习党史要与时俱进,身体力行,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在攻坚克难中激发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提高应对风险、战胜挑战的能力水平,推动各项事业开拓前进。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时代价值。
(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思悟践,知行合一。
(3)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伟大的百年奋斗历程中,锤炼了一系列彰显党的宗旨、反映民族气质、体现时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伟大精神。请写出两个“精神”并描述精神内涵。
2022-05-31更新 | 167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文综政治试题(五)
7 . 海南农垦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对废弃矿区实行复垦复绿,以“矿坑修复+环境治理+文化注入+产业带动”模式打造莲花山文化景区,既留住了绿水青山,又收获了金山银山。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推动力
②文化能够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③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先进文化能促进经济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5-11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东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四模文综政治试题
8 . “您好,请出示您的健康码,扫码登记。”为了有效防控疫情,这一特别设置出现在每一家店铺的门口。这一看似简单的扫码动作,背后有无数的数据在“跑路”,智能的防控措施和手段,更大限度地保障了大家的安全。这说明(     
①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③文化的当代价值取决于自身能否与科学技术融合
④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学习党史(       
①有利于更直接提升我国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②必须把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③能形成凝聚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强大物质力量       
④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罕坝历史上水草丰美、森林茂密、鸟兽繁多。公元1681年,康熙设立木兰围场,塞罕坝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清朝末期,国势衰微,为弥补国库亏空,木兰围场开围放垦,树木被大肆砍伐,加之山火不断,百年间塞罕坝由“美丽高岭”退变为茫茫荒原。西伯利亚寒风推动沙地南侵,风沙紧逼北京城。

1962年,塞罕坝林场正式组建,369名青年踏上了塞罕坝。自此,三代塞罕坝人不畏艰难,顶风冒雪,垦荒植树。他们改进“水土不服”的苏联造林机械和植苗锹,改变传统的遮荫育苗法,向一寸一寸的沙土要绿色,开展持久绿色攻坚战,实现了从一棵松到一片森林,从一片森林到百万亩林海的巨变。近几年,林场继续增林扩绿,把土壤贫瘠和岩石裸露的石质阳坡作为绿化重点,攻坚造林。如今,塞罕坝万顷林海,不仅有效扩大了湿地面积,改善了区域小气候,还和承德、张家口等地的茂密森林连成一体,为京津冀地区提供生态屏障。

塞罕坝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森林旅游、绿化苗木等绿色产业收入已超过半壁江山,风力资源变成清洁能源,森林碳汇有望上市“变现”。随着绿色发展提速、产业转型升级,塞罕坝实现了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可喜局面。


(1)结合材料,分析塞罕坝人在实现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过程中,是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2)“荒原为林海,沙漠成绿洲”奇迹的实现,离不开塞罕坝人“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请运用文化作用知识,分析“塞罕坝精神”对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
(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并付诸行动。请就这一主题从理念和行动两个层面各拟写一句公益广告词,每句不超过15个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