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2月21日定为“国际母语日”。2018年的主题是“保持语言多样性并促进使用多种语言以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一主题的确定主要是基于
①语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
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 . 2017年l2月.《咬文嚼字》杂志社发布了"2017年十大流行语”,源自经济、政治及社会生活领域的词语占到近半数,如“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共享”等。另外,网络也成为流行语的重要来源,“流量”“铀腻”“尬”“怼”“打Call”等入选。这表明
①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
②文化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③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④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生活亦步亦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18-07-10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湖北省荆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3 . 白居易走马的孤山道,苏东坡登临的望湖楼,柳永笔下的自古繁华,杨万里眼底的接天莲叶,杭州可以说是中国的诗歌之都。如今,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一座“文创之都”。杭州这一变化说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优美诗词是文化创意的动力
C.经济与文化互为基础
D.推陈出新是文创的根本途径
4 .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市河北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足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拥有新石器时代遗址、春秋战国时期遗址、宋辽古战道等丰富地下遗迹,地上建筑如安新县的陈调元庄园、明塔,雄县清真寺、容城县明月祥寺等文物建筑皆特色鲜明,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抗日战争时期,三县同属中共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组建的冀中抗日根据地。冀中根据地曾是八路军最巩固的根据地,《小兵张嘎》《平原枪声》等电影反映的就是冀中抗日根据地的故事。三县各级文保单位里有不少烈士陵园、烈士塔,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雄安新区建设应如何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确立了要把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三步走”路线图,即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这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同时也鲜明地指出了我国科技创新必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这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为此,我们应该尽可能营造开放、多元、宽容、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氛围,加快实施“品质吸引人才、人才实施创新、创新引领发展”的发展路径,吸纳更多来自五湖四海、能创造社会价值的各类人才,聚集人气,加快各类项目、研发中心、科研机构和学校的落户。
       从我们熟悉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热核聚变实验计划、大型强子对撞机等,到今天的航天科技,需要参与主体都把自己当作工程活动中的一个“工匠”,在自己负责的节点上精益求精,对工作疏漏保持“零容忍”。只有这样,整个“工程”才会经过预研、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等一系列环节后取得成功。在长征五号发射工程中,号称火箭“心脏”(发动机)焊接人的高凤林,用一连串数字,完美地呈现了科技创新中的“工匠精神”——38万公里,是“嫦娥三号”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不光是这些数字体现出来的精确,每一个焊接点的位置、角度、轻重都要经过缜密思考。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国家推动创新发展体现了哪些道理。
(2)从意识能动作用的角度,如何发挥“工匠精神”在长征五号发射过程中的作用。
(3)请为宣传国家科技发展写出两条口号。
6 .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河北某地以文化为魂,将曾是冀南银行第三印钞厂的老房子进行修缮成为红色旅游景点,将老祠堂、抗战地道遗址精心打造成民俗馆、纪念馆,丰富了村庄的文化资源。这样做是基于:
①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的需要 
②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③文化物质载体的教育价值 
④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17-06-06更新 | 492次组卷 | 28卷引用:湖北省武昌区2017届高三5月调研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7 . 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①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②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③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④各级党委要贯彻好党的文艺方针政策,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体制,形成不断出精品的生动局面。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依次写出材料中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2017-05-0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8 . “一幅画,一亩粮,挥毫牡丹奔小康”是河南某地至今流传着的致富经;而贵州某地的致富经却是“一幅绣,十亩粮,飞针走线奔小康”。这个事实佐证了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人的精神面貌
③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7-04-2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5年10月15日至17日,以“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国梦·让农民出彩”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农民歌会在安徽滁州隆重举办。此前滁州已成功举办四届中国农民歌会。
材料一: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基础将更加稳固,农民朋友更加渴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农民歌会的举办无疑顺应这一期盼。滁州以歌为媒,广交四海客商。前四届农歌会期间,滁州共签约项目324个,总投资额达1069.1亿元。农民歌会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将会进一步带动滁州影视城等文化产业的发展。一场文化盛宴,带来经济的迅猛快速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说明农民歌会的价值所在。
材料二   本届中国农民歌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农民当主角,顺应农民的精神追求,呼应群众的文化期待,扎根深情的大地,深入火热的生活,以农村为舞台、以“三农”为题材,创新内容形式、创新题材体裁、创新展现方式,进一步突出“农”字特色,彰显了农村传统特色文化,展农民风采、颂农村新貌,为农村放歌、为时代喝彩,把群众的生活装扮得更加多姿多彩,引领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农村文化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深入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意义。
2017-04-12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二3月月考政治试题
10 . 读一本好书,我们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读一本坏书,我们则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误导,使自己的思想偏离正确的轨道。可见,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A.潜移默化的特点B.深远持久的特点
C.融会贯通的特点D.相对独立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