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影响的来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22-23高二下·全国·期末

1 . 弘扬内蒙古精神,加强民族文化建设,提升内蒙古文化创新能力,是推动内蒙古跨越式开展的重要环节。

材料一   内蒙古各地中小学都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组建学生音乐社、汉服社、文学社等文化社团组织和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增强了校园文化气息,丰富了同学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材料二   内蒙古各地党委政府坚持文化创新理念,推进文化开展。通过企业生产实践将文化创意改为经济效益;创新广电网络技术模式,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举办国际民歌艺术节,打造既有民族特色又有国际视野的民歌大舞台;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开发。

阅读上述材料,答复以下问题(要求紧扣题意,恰当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正确,层次清晰,语言简练。):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内蒙古是如何推进文化创新的?
2024-04-23更新 | 23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0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 . 新冠肺炎闹得这么重,欧洲人为啥还是不愿戴口罩?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欧美人对口罩如此抵制呢?从更深层次来说,欧美人对口罩的抵触心理也有文化背景在作祟。

受古希腊文化的影响,身体健康及其所散发出的自然的力与美就在西方被视为与道德相通的美德,中世纪的欧洲一度将生病视为一种“上帝的惩罚”,这些文化基因的相互作用,都让欧美人更容易将“体弱多病”视为一种羞耻。

另外,由于劳动保障体系和生活观念的差别,欧美人在感到身体不适时更倾向于选择请假不上班,欧洲各国目前出台的防疫政策中,也更愿意强调“若身体不适请在家休息”而不是“戴口罩出门”。像中国和日本等国一样,明明身体不适还要戴上口罩坚持上班的行为,在欧美看来非但不算是美德,反而显得有些匪夷所思。

总而言之,不管是出于现实政治考量、历史背景还是文化因素,欧美各国民众对口罩的偏见和抵制,恐怕都是在短时间内难以被打破的。


运用“感受文化影响”的知识,分析材料所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这些年来,随着乡村文化振兴的持续推进,我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基础越打越牢、效果越来越好。与此同时,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老百姓对乡村文化的期待也水涨船高。城里人盼着能从田园中找寻更美的“诗和远方”,村里人则梦想故乡的小路上也能感受到阳春白雪的芬芳。但在部分地区,农村的“空心化”造成了乡村文化的“荒芜化”,而乡村文化的“荒芜化”反过来又加剧了这些地方农村的“空心化”。乡村文化供需不平衡是影响乡村振兴成效的一个重要短板。在不少地方,乡村文化需求一直很旺盛,但乡村文化供给却长期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与城市相比,乡村文化产业的基础还较薄弱,存在市场投入较大、回报周期较长等问题。

乡村文化资源是一座富矿,乡村文化市场是一个旺铺。治理乡村文化的“水土流失”,做好了不仅能收获村里人的“芳心”,更能吸引城里人的目光。2023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三部门印发工作方案,在2023年举办“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以“四季村晚”“农业文化遗产里的中国”等文化展示活动为引导,带动各地因地制宜组织开展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四季村晚”等活动的显著特征是时代性强、乡土味浓、人情味重——时间线贯穿二十四节气,地点主要在村里头和家门口,主人公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咱们屯里的人”,展现的都是新时代各地农村的新气象和广大农民的新风貌。


(1)举办“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治理乡村文化“水土流失”。
(3)为加大2023年“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宣传力度,请你写两条宣传标语。
要求:围绕主题,言简意赅,每条标语限15字以内。
2023-04-12更新 | 40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政治试题
4 . 中国社科院社会心理与行为实验室以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未成年人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数字生活与网络保护研究报告(2021~2022)指出,网络内容媒介频繁使用影响未成年人价值观取向。从调查结果看,玩网络游戏的频率可能会影响未成年人的外在价值取向。这说明人的价值观(     
①能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行为方式
②具有恒定性,一经形成很难改变
③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
④与特定的环境和活动分不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4-11更新 | 293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新未来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文综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秋分种,立冬盖,来年清明吃菠菜。”从入冬开始,这句谚语成为某小学孩子们的口头禅。该校将绿色生态教育纳入学校建设,开辟生态种植园。种植园被分成小块地,分别由各个班级负责管理,成为孩子们口中的“责任田”。目前,该种植园已成为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开展绿色环保、科学种植、生态观测等多种活动的综合性载体。材料表明(     )
①文化教育影响青少年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发展文化并享用文化
③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活动能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④绿色生态教育变革了教育方式,实现了教育创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3-30更新 | 187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9 文化与生活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全民国防教育。

为了让信仰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扎根,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暨百校“红军班”活动:在全区100所学校中筛选出100个“红军班”。每年寒暑假,“红军班”学生都要进行一天的军营体验活动,与官兵同吃、同训练、同学习。教室里,学生们坐姿端正、认真听课;操场上,队列整齐、口号响亮;寝室里,内务整洁、被子方方正正……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自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同学。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下,学生的国防意识大大增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的原因。
7 .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内容,充分探讨交流,画出关于文化的作用的思维导图,理顺文化对社会、文化对人的不同影响。

2022-08-1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课时2作业
8 . 近几年,三星堆文创产品的跨界营销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好玩,从青铜面具冰淇淋到考古盲盒、祈福神官系列盲盒、摇滚盲盒等,囊括了潮流饰品、办公文具、人气盲盒、家居好物等众多品类,不断地俘获着年轻人的芳心,获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这体现了(     
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③文化通过一定的环境影响人
④文化与经济交融发展的趋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M学校为落实教育局关于劳动教育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将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形成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使劳动与自理劳动与生活、劳动与创新、劳动与社会四项互相融合;拓宽校园必修课、家园生活课、田园体验课、职园启蒙课、社园公益课五类课程实施渠道,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此举(     
①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固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探索了劳动教育的新手段,培养了大批高质量劳动者
③有利于以劳动教育为抓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④提高学生劳动实践能力,培养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6-15更新 | 291次组卷 | 6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政治试题
10 . 《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年正式施行后,湖南长沙天心区法院发出全国首份家庭教育令。此后,全国多地法院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家庭纠纷案件中相继对父母或监护人违反《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行为进行训诫,发出家庭教育令。这有利于(     
①以司法促守法增强未成年人法治意识
②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家庭环境
③为监护人正确行使权利提供法治保障
④督促家长依法履行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6-13更新 | 187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考试政治试题(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