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影响的来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为让革命文物更好融入城市生活,某市有关部门注重革命文物外部空间环境的纪念性与开放性,与街区绿地、步行街道、小区广场等活力公共空间的更新激活相结合;在革命文物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逐步开展资源整合、共享联动,如打造“红色一平方公里”行走路线、“鲁迅小道”等。上述做法(     
①丰富了革命文化的内涵和形式,提升了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②通过创设全环境育人空间,增强了市民对革命历史的共情
③弘扬了革命文化,提高了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④挖掘了革命文物的时代价值,彰显出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文学是时代最直接的反映。在盛唐时代的诗词中,我们能感受到“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华美;而从杜甫的“三吏”“三别”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唐盛极而衰的真实历史。由此可知(     
①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
②古代诗词总会真实地反映时代发展的脉搏
③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时代烙印
④诗词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0-22更新 | 539次组卷 | 1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东山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3 . 2019年伊始,很多人的朋友圈被一个5分钟短片《啥是佩奇》刷屏了,一个深山中什么都不懂的老爷子,为了满足孙子的愿望,开启了一段艰难的“寻找佩奇”之路,最后竟然做出了一只动画片上的“小猪佩奇”。很多人被这个故事狠狠地戳中泪点,因为一切都比不上那份用心,那份执着,那份对亲情的守护。材料说明(     
①“小猪佩奇”作为文化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透过老爷子的行为,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孝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③文化决定和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
A.②③B.③④C.①③D.①④
2021-08-12更新 | 131次组卷 | 3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十六中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题
4 . “礼者,天地之序也。”回顾新中国成立71年的历史不难发现,国家重大纪念日举行阅兵和群众游行已是制度化安排,通过行为符号(阅兵、游行、升旗)、物件符号(花车、领导人巨幅画像)、声音符号(鸣放礼炮、奏国歌)、语言符号(领导人讲话和标语口号)等仪式展演方式强化了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忱。由此可见(     
①阅兵和群众游行活动显示了大众传媒的强大功能
②文化符号是文化的物质载体,创新了文化传播的途径
③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有利于增强人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仪式展演可以提升群众的参与度,说明爱国主义是具体而非抽象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2-07更新 | 88次组卷 | 36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苔》,被乡村教师梁俊改编为诗歌,并与山里的学生小梁在《经典咏流传》舞台重新演绎。这首诗让大山里的孩子明白:他们像苔花一样,虽然很小,也要学牡丹一样勇敢地开放。《苔》这类诗对品读主体的意义在于(       
①培养健全人格,提高自然科学修养
②正确认识生命价值,陶冶思想道德情操
③发挥其特有感染力和感召力,培养奋斗精神
④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文化素养的核心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12-10更新 | 169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四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以下简称文件)指出,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向乡村延伸,扩大乡村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教育扶贫,重在精准。不仅要找准扶贫的“支点”,还要用好扶贫的“杠杆”。文件提出,要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统筹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持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专项行动,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要推动人才下乡,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扎根乡村的人才,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

推动乡村文化脱贫,文化产业是支撑。G市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向乡村延伸,挖掘本地特色资源,将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与特色农业种植业结合起来,实施“文化十产业”的战略,使该市不同乡镇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链,并依托公共文化设施和民生工程,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双赢。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G市文化脱贫措施的合理性。
7 . 一路礼让一路安,万里文明万里畅。礼让斑马线是基于(        
①文明礼仪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人民群众是文明风尚的践行者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文化活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10-16更新 | 28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厦门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分班摸底政治试题
8 . 2020年4月23日,武汉洪山区启动2020年全民阅读活动,并同步开展书香战“疫”——手抄书摘征集活动,迎接第25个“世界读书日”。该活动围绕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统筹推进,旨在讲好武汉、洪山抗疫故事,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营造良好氛围,凝聚强大力量。举办全民阅读活动是基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全民阅读活动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家风”一词较早见于魏晋南北朝,唐以后大量使用。备受推崇的《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都堪称时代家风家教的典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风作为家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构成了人们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成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对不少人,家风甚至决定了他的命运。有人据此认为: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做事态度,就有什么样的命运。家庭还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风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风政风、社风民风的根基。家风好,才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你认同此观点吗?请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阐明理由。
2020-12-10更新 | 164次组卷 | 7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年上学期期中考政治试题
10 . 中华民族的“家文化”使人们对家有着强烈的热爱眷恋,“孝文化”使人们把赡养老人为之尽孝看作人生大事。在我国,90%的老年人认为居家养老是自己最中意的养老方式。由此可见(     )
①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④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变动性
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