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影响的来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2 道试题
22-23高二下·全国·期末

1 . 弘扬内蒙古精神,加强民族文化建设,提升内蒙古文化创新能力,是推动内蒙古跨越式开展的重要环节。

材料一   内蒙古各地中小学都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组建学生音乐社、汉服社、文学社等文化社团组织和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增强了校园文化气息,丰富了同学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材料二   内蒙古各地党委政府坚持文化创新理念,推进文化开展。通过企业生产实践将文化创意改为经济效益;创新广电网络技术模式,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举办国际民歌艺术节,打造既有民族特色又有国际视野的民歌大舞台;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开发。

阅读上述材料,答复以下问题(要求紧扣题意,恰当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正确,层次清晰,语言简练。):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内蒙古是如何推进文化创新的?
2024-04-23更新 | 23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0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 .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重要指示精神,从启动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到发起吃尽盘中餐的光盘行动、掀起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餐桌新风,全党全社会厉行节约的良好风尚正在形成。同时也应当看到,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既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又绷紧粮食节约这根弦,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推动实现节用裕民、节俭兴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关知识,说明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氛围的意义
2024-01-15更新 | 28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 文化与生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弘扬道德风尚,传递好人精神,2022年9月29日上午,由四川省文明办主办,巴中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承办的2022年第三季度“四川好人榜”发布仪式在巴中市恩阳区举行。经基层推荐、专家评审、社会公示,34位身边好人荣登“四川好人榜”。其中25位“四川好人”来到了发布仪式活动现场接受表彰。今天,他们在这里接受巴蜀儿女最崇高的敬意,更要用他们感人的事迹和高尚的品格,激励社会各界人士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开展宣传推选“四川好人”活动对青少年的意义。
2023-06-3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4 . 新冠肺炎闹得这么重,欧洲人为啥还是不愿戴口罩?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欧美人对口罩如此抵制呢?从更深层次来说,欧美人对口罩的抵触心理也有文化背景在作祟。

受古希腊文化的影响,身体健康及其所散发出的自然的力与美就在西方被视为与道德相通的美德,中世纪的欧洲一度将生病视为一种“上帝的惩罚”,这些文化基因的相互作用,都让欧美人更容易将“体弱多病”视为一种羞耻。

另外,由于劳动保障体系和生活观念的差别,欧美人在感到身体不适时更倾向于选择请假不上班,欧洲各国目前出台的防疫政策中,也更愿意强调“若身体不适请在家休息”而不是“戴口罩出门”。像中国和日本等国一样,明明身体不适还要戴上口罩坚持上班的行为,在欧美看来非但不算是美德,反而显得有些匪夷所思。

总而言之,不管是出于现实政治考量、历史背景还是文化因素,欧美各国民众对口罩的偏见和抵制,恐怕都是在短时间内难以被打破的。


运用“感受文化影响”的知识,分析材料所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
2023-05-11更新 | 12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全民国防教育。

为了让信仰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扎根,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暨百校“红军班”活动:在全区100所学校中筛选出100个“红军班”。每年寒暑假,“红军班”学生都要进行一天的军营体验活动,与官兵同吃、同训练、同学习。教室里,学生们坐姿端正、认真听课;操场上,队列整齐、口号响亮;寝室里,内务整洁、被子方方正正……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自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同学。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下,学生的国防意识大大增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老年人曾是社会的主力军,他们为祖国昌盛、家乡的繁荣、家庭的幸福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和汗水。

当前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至关重要。孝老爱亲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也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某地开展“敬老月”活动期间,进一步加强人口老龄化国情、省情教育,围绕解决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开展系列敬老爱老助老活动;对贫困、失能、独居等老年人开展多种形式的走访慰问和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宣传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


(1)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倡导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开展系列敬老活动的文化价值。
(2)学校几个志趣相投的同学组成了一个名为“敬老社”的学生社团。假如你是该社团的一名成员,请你为丰富社团活动提两条建议。
2023-02-02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是遵义会议胜利召开87周年。贵州省遵义市加快建设全国著名红色文化传承基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大力弘扬红色文化。遵义市加强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纪念馆、娄山关战斗遗址等革命文化场馆提升工作,深入实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段)建设……让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追寻着历史的足迹,接受着革命精神的洗礼。遵义市在保持精髓不变的情况下,对“红色经典”进行演绎,创作了电影《遵义会议》《天渠》、电视剧《伟大的转折》、舞台剧《伟大转折》、花灯戏《十谢共产党》、纪录片《出山记》、红色快闪《长征原来如此青春》等文艺作品,并在全市组织展演活动,宣传革命英烈的英雄事迹和价值追求,更加精彩地讲好长征故事,教育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珍惜美好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遵义市结合实际,创新传播渠道,播撒“红色种子”。开展“云上宣讲”、创作设计“小红军微信表情包”,组建红色义务宣讲团、小小宣讲员队伍,推动流动的“遵义会议纪念馆”走进热点城市、国内高校,让红色基因世代相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关知识说明弘扬红色文化对人的重要作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作为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任务,不断丰富以阅读为核心的综合性文化服务,建设书香社会。围绕世界读书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全民读书月以及重大节庆活动,深入开展系列阅读推广活动。树立“大阅读”“悦读”等现代理念,创新活动方式,培育一批具有时代感的城乡阅读品牌。高度重视未成年人阅读习惯培养,实施青少年阅读素养提升计划。主动适应公众阅读习惯和媒介传播方式变化,通过新媒体广泛开展在线阅读推广活动,吸引更多群众特别是年轻人参与。加强与出版社、品牌书店、上网服务场所和互联网平台等合作,联合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依托公共图书馆汇聚、培育一批领读者、阅读推广人、阅读社群,推广读者积分激励机制。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推动全民阅读的必要性。
2022-08-30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4月23日,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在北京开幕。本次活动以“阅读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开展了各类精彩活动,推进全民读万卷书,将阅读走实走深。全民阅读活动馆向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障人士等不同人群推荐和展示了一系列获奖优秀图书。全民阅读诵读活动中,众多文化名家与读者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悟。著名作家梁晓声讲述了阅读对人生的深刻影响,分享了以阅读涵养精神世界的感悟,他说:“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数字阅读体验馆展出数字阅读成果,新华字典APP、中国诗词小课、5G 云游博物馆等为观众提供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年青一代既能够通过传统阅读汲取更多养分,又能够通过数字化时代的新阅读掌握和创造更多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精彩。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说明全民阅读对阅读者成长的积极意义。
(2)有人认为,读万卷书是全民阅读活动的根本价值追求。运用认识论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评析。
2022-06-1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技是推动发展的利器,也可能成为风险的源头。

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前沿领域闯入“无人区”,面临的科技伦理挑战也日益增多。如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隐私保护、数据权力问题,基因编辑技术引发的生命伦理、生物安全问题。科技伦理,是开展科技活动需要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加强科技伦理治理,才能有效防控风险,不断推动科技向善、造福人类。

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简称《意见》),首次对我国科技伦理治理工作作出系统部署。《意见》从增进人类福祉、尊重生命权利、坚持公平公正、合理控制风险、保持公开透明五个方面提出了开展科技活动应当遵循的伦理原则,从科技伦理治理体制、制度、监管、教育培训等方面,系统提出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重大举措。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义。
(2)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必须使科技工作者从“他律”走向“自律”,让科技伦理融人科技活动的血脉。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使科技工作者从“他律”走向“自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