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影响的来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弘扬内蒙古精神,加强民族文化建设,提升内蒙古文化创新能力,是推动内蒙古跨越式开展的重要环节。

材料一   内蒙古各地中小学都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组建学生音乐社、汉服社、文学社等文化社团组织和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增强了校园文化气息,丰富了同学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材料二   内蒙古各地党委政府坚持文化创新理念,推进文化开展。通过企业生产实践将文化创意改为经济效益;创新广电网络技术模式,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举办国际民歌艺术节,打造既有民族特色又有国际视野的民歌大舞台;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开发。

阅读上述材料,答复以下问题(要求紧扣题意,恰当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正确,层次清晰,语言简练。):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内蒙古是如何推进文化创新的?
2024-04-23更新 | 2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试题

2 . 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美好期盼,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又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坚持物质富足和精神富足的统一,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需要齐抓共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我们既需要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又要提供良好的精神环境。良好的精神环境,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有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社会核心价值观引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需求;要加强促进共同富裕的舆论引导,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积极向上、弘扬正气、催人奋进的精神食粮与产品的提供,不但使人精神抖擞,乐观向上,富有朝气,而且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轻松愉悦的工作,为整个社会提供更丰富的物质产品和社会财富,在物质富足与精神富足良性互动中不断推进社会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
(2)为国家如何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2023-07-2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河南广播电视台牢记总书记的教诲,把根深扎在人民群众当中,不追流量、追内容,不追明星、追百姓;始终把镜头对准普通人,深入百姓生活,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展示他们的才艺和梦想,在群众中具有广泛的影响。

该台在创作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时,一开始就提出,要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创作精品上,不能跟风走捷径、搞速成,要耐得住性子,打磨内容。纵观这几场节目,没有请一个流量明星,没有用传统的大舞台、大场面,把钱省下来,用在刀刃上,用在创意和制作。

材料二   文化休闲拉动消费,助力假日经济。作为首都、古都和文化中心,北京有着丰富多元的文化产品,文化休闲消费潜力大。第九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举办一个月以来,通过“数智创新”“演艺飨宴”等六大板块、300余项活动,点亮了北京文化消费新图景,为更好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北京大力推动文化场馆建设,实现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努力让人们享有更加充实、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各类文化场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增强公共服务的便利性、可及性,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


(1)结合材料一,分析河南广播电视台的做法对文艺创作的哲学启示。
(2)结合材料二,说明北京市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措施体现的文化道理。
(3)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如何使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提两条具体建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家庭单元由个人组成。家风,秉承着一个家族或者家庭的文化氛围、精神风貌和价值观。根植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具有非常优良的家庭教育、家风家训的传统。

“七一勋章”获得者,新华通讯社原国际新闻编辑部干部瞿独伊说:“父亲瞿秋白留给自己的财富是‘有信仰、爱祖国’”。“七一勋章”获得者,安徽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宏塔说:考风就是,清正廉洁、以严治家用朴实和纯粹传承革命。家里永远挂着祖父李大钊的那副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七一勋章”获得者,西藏自治区隆子县玉麦乡玉麦村农民、西藏自治区妇联副主席(兼职)卓嘎说:“父亲临终时要求她坚持下来,让国旗挂遍走过的每一条路”。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触地写道:“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传承下来的家国情怀与家邦文化,家风家教的传承与发扬,本质上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丰富。开展家风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和德行教育效果,是践行国家政策,满足社会需求,体现公益价值的多效尝试。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优良的家风对于助力青少年成长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