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62 道试题
1 . “全景故宫”运用全景摄影技术,打造了一个线上实景紫禁城,让观众能随时通过网络,以更沉浸的方式游览故宫。这启示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     
A.认同和尊重各民族文化B.强调求同存异C.进行创造性转化D.加强文明交流互鉴
2024-04-1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当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阶段检测试政治试题
2 . 2024龙年央视春晚,舞剧《咏春》以“舞蹈十武术”的热血刚劲,咏春拳与香云纱“双非遗”联袂亮相,一股精彩的岭南文化风范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引发观众强烈共情共感。从某网站2023跨年晚会斩获2亿播放量到2024央视春晚,从深圳出发,《咏春》赢得国内外观众一致叫好,票房一路飘红,可谓“口碑票房双丰收、出圈出海创新篇”。由此可见,《咏春》能够实现“口碑票房双丰收、出圈出海创新篇”的原因在于它(     
①获得了国内外观众的认同                    
②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③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④立足实际,吸收外来有益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如何留住历史记忆?如何让古城保护和利用相得益彰?某市老城区拯救老屋突出“原”字,采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做法”对房屋进行修缮;文化传承突出“活”字,注重活态传承,通过文旅融合实现古街区的活化利用;城市更新突出“融”字,让名城古街融入现代生活。下列对老城区改造的意义分析正确的是(     
①“活”——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
②“原”——突出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③拯救老屋——留住老城区的“根”和“魂”
④“融”——形成文化的特色优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19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第四次调研检测政治试题
4 . 为迎接中国农历新年,法国在2024年发行了中国龙年生肖纪念邮票。该邮票票面上绘制中国龙形象,用中文和法语书写着“龙年”字样,其设计融合了工笔重彩的手法和写意的笔法,强调了在中国象征吉祥的红色元素,寓意着在即将到来的龙年里,中法关系继续龙腾虎跃、乘风破浪。法国发行龙年生肖纪念邮票说明(       )
①文化软实力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因素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
③文化交流互鉴是推进文化发展的动力
④文化趋同性是推进文化交流交融的前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浙江青田“穿越千年的稻鱼文化”如今依靠科学种养实现了“一亩田、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不仅如此,通过“南南合作”,青田稻鱼共生模式被尼日利亚成功引入这项凝结着中国传统农业智慧、传承千年的稻鱼文化在全球熠熠生辉。材料告诉我们(       
①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②提升传统文化内涵,彰显独特魅力
③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彰显文化自信       ④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受益者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4-18更新 | 2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下学期二模政治试题
6 . 2024年龙年春节既是万家团圆的“中国时刻”,同时也掀起全球同贺的国际热潮。在美国纽约,中国龙形文物巨幅海报亮相时代广场,献上新春祝福。在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外墙上,中国龙跃然墙上,在朵朵红色祥云中,法语版“祝大家龙年快乐”映射出中国春节的喜庆与欢乐。中国春节走出国门(     
①表明中华文化以其鲜明的民族性丰富了世界文化
②体现了东西方国家在文化层面互相尊重、互相认同
③说明中华文化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自身的发展
④能够让世界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更迭升级,网络视听产业不断积蓄强劲动力,深入娱乐、教育、商业等多个领域,焕发蓬勃生机。从市场规模来看,2022年泛网络视听产业的市场规模为7274.4亿元,较2021年增长4.4%。其中,短视频领域市场规模为2928.3亿元,占比为40.3%,是产业增量的主要来源;其次是网络直播领域,市场规模为1249.6亿元,占比为17.2%,成为拉动网络视听行业市场规模的重要力量。

材料二   作为全国网络视听行业首个聚焦精品内容生产的专业盛会,2023年中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吸引全国各地优秀创作人员、平台负责人、相关行业协会齐聚一堂。借此契机,“共享视听公益助农”活动在西海岸新区举办。正能量主播、电商达人等现场直播,胶南年画、泊里麦草画等青岛特色非遗项目,以及紫斐酒庄果酒、老尹家海参、大村蘑菇、海青绿茶等特色农副产品,通过网络视听渠道呈现在国内外观众面前。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知识分析如何加快我国网络视听产业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知识就如何进行网络视听技术国际交流合作提出建议。
2024-04-1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中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开幕
8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揭示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丰富全社会的历史文化滋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     
①能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②可以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④目的就是要使其成为广大文博工作者的共同追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1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三大联考(11月)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物展览承载历史文化、传承灿烂文明,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增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载体。文物展览已然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金色名片”。进入21世纪,中国文物开启跨文化交流新阶段,从讲好中国故事,到讲好世界文明故事,再到讲好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故事,实现了从“我是谁”到“我与世界”的转变。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各方应持续深化国际合作,在人员交流、联合考古、保护修复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积极推动亚洲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合作平台的搭建,守护好属于全人类共同的遗产。

材料二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及当地居民的意愿,他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载体,是项目开发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应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主体。政府、文化教育机构、传承人和旅游企业,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认真落实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积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坚持原真性基本原则,用好文化空间、传承艺术风格。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居民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想法,在设计规划阶段要充分采纳、借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及当地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科学合理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知识分析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如何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
2024-04-1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京举行

10 . 以故宫、莫高窟、长城、大运河等为代表的中华文化遗产,既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形成发展过程的见证,也揭示出中国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下,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由以往单向的项目保护,走向全国整体性系统性的保护阶段。表明(     
①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
②事物之间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③整体统率部分并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④必须重视局部的作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为加强整体性系统性保护,要让不同语言、不同地域的文化在交流中有机融合。这是因为(     
①文化只有在传播交流融合中才能发展
②文化交流促进人们互通有无,增进文化的历史趋同
③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促进世界文化共同发展
④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024-04-17更新 | 19次组卷 | 2卷引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京举行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