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法典》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凝聚了中华法律文化精华,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民法典整合了新中国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高度重视“习惯”、“公序良俗”的作用,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思想,将保护民事权利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注重对弱者利益的保护,将诚信确立为民法基本原则……在体系结构上,民法典通过使人格权、侵权责任独立成编,贡献出一个崭新的民法典编纂结构;在立法技术上,民法典详细规定权益保护、平等、意思自治等8项基本原则,这些都是我国民法典对世界民事立法作出的重要贡献。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我国的《民法典》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2)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请就“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法治素养”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2 . “公筷”的传统比较悠久。王羲之《兰亭集序》描绘的魏晋时期竹林七贤“流觞曲水”,就是各用杯箸;五代十国南唐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也是“分餐制”。“一菜一碟一碗筷,文明用餐呱呱叫”。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再度倡导使用公筷能有效防止“病从口入”。可见“公筷”文明(     
①展现世界餐饮文化的多样性   ②既有历史传统的继承,又有现代文明的要求
⑧必将有力推动各民族餐饮文化走向趋同融合   ④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③
3 .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可见,要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需要(   
①坚持文化平等原则,推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②创新传播手段和途径,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传播中华文化
③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
④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创作能为其他民族人民欣赏的文化产品,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该节日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沿袭至今。1989年,农历九月初九被定为老人节。当前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至关重要。这表明(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中华传统节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③民族节日起着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
④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彰显当今时代特色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执行主席指出,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国要以文化促进旅游,用旅游创新文化,把中国的设计大师推向世界,把世界大师请进中国。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作为国家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窗口,致力于打造国家文化品牌,先后与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往来,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水平的艺术作品在世界舞台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推动了文化思想领域的国际对话与高端交流,展现了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大国形象。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将一如既往地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不断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交流的知识分析,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应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6 . 不同国家的电影往往各具特色,有人这样形容各国电影:美国电影打打闹闹,印度电影蹦蹦跳跳,英国电影说说笑笑等等。由此可知(     
①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②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性大于共性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 . 在波兰克拉科夫青岛举行的第四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福建厦门的“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进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已达52个。如此之多的世界遗产,又该如何守护历史文化记忆?为此,我们应该(     
①开发文化旅游,打造世界遗产的商业价值和品牌效应
②留住文化记忆,创新世界遗产集中展示民族文化的方式 
③加强文化交流,进一步增强世界遗产的国际影响力 
④把脉文化内涵,坚守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民族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8-18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七次月考文综政治试题
8 . 泼水节是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2017年炎炎夏日,北京南郊热带植物园引入泼水节,加入不少时尚元素。因此,北方游客不用远赴云南西双版纳,也可以感受少数民族特色传统文化。材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②引入泼水节是不同区域文化的交流,既保留了特色,又创新了形式
③民族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 
④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8-1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七次月考文综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2020年我国吹响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

我国坚持走开发式扶贫道路,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的错误思想,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使他们依靠自己的勤奋劳动、艰苦奋斗,改变贫穷命运,共建美好家园;帮助贫困地区从地理环境、资源禀赋、文化习俗等方面分析自身发展的优势和不足,认真开展市场调研,对接市场需求,发展致富产业,加强对贫困群众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造血功能。在甘肃省贫困县,人们利用当地的特色佳肴牛肉拉面助力脱贫;在贵州省铜仁市,政府与企业合作发展旅游业,促使当地农民增收;在山西省北山晕村,古村小镇打起“影视基地+旅游”牌,乡亲们纷纷凭借“群众演员”一职寻求额外收入。

当代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极大丰富了人类反贫困理论,为国际减贫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中国脱贫经验和脱贫故事开始走向世界。要把中国脱贫故事讲述得更加精彩,要求讲清楚中国独特的基本国情、民族文化、历史使命,阐释好当代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让世界读懂中国脱贫奇迹的“密码”;要求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采用国际化叙事方式,尊重不同国家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风土人情,寻找中外文化交汇点、话语共同点、情感共鸣点,让中国声音更接地气、更具亲和力;要求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搭建传播载体、拓宽传播渠道、创新传播形式,让中国故事传得更远,让当代中国更具魅力。


(1)“开发式扶贫道路发挥了意识对改造世界的能动作用”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应如何把中国脱贫故事讲述得更加精彩。
(3)打赢脱贫攻坚战,既要坚持物质脱贫,也要坚持文化脱贫。请你为解决偏远农村文化贫困问题提两条建议。
10 . 2020年12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相关审议,决定将太极拳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我国第33项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项目,对于提升太极拳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太极文化品牌价值有着重要作用。将太极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依据在于(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②太极拳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弘扬太极拳能增加外国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③太极拳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继承性,能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
④太极拳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