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中央和各地方主流媒体,以新技术为引领,充分运用信息革命成果,创新媒体融合传播手段,实时权威传递党的政策主张和两会代表委员声音。这表明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科技发展可以助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②推进多媒体深度融合,有利于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和影响力
③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④大众传媒能够超越时空的局限,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02-25更新 | 1026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三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2 . 耀眼的金线、五彩的蚕丝、斑斓的孔雀羽毛…在古老的岁月里,云锦被称为“天衣”,是丝绸之路上最光辉灿烂的珍宝,穿越大河与高原,连接亚欧大陆的两端。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锦绣的织物再次穿越时空,走向世界,让人们穿越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感受南京这座六朝古都的传统与时尚、内秀与开放。这表明(            )
①借鉴外来文化要保持民族文化的特色
②实现文化融合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③商业贸易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
④文化交流能够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道法自然W天人合一”的发展理念,“同舟共济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意识等,这些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滋养润泽的伦理品质,不仅涵养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架构起中华民族的心灵空间,在世界各地也激发了诸多共鸣,对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具有重要价值。由此可见
①中外文化交流能促进中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华文化逐步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④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和人类进步有着重要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平“语”近人一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是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语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总书记曾经引用这两句诗来传递中国人民苦干、实干的务实精神,提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严以修身的标准,彰显一个大党一个大国的自信气质。节目的“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等环节,不仅最大程度放大了电视平台的鲜明特点。更能将总书记用典深入浅出地呈现出来,便于受众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节日播出后,引发多方好评。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平“语”近人一-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引发多方好评的原因。
5 . 依托二维码技术,报纸将部分稿件由单一的文字形态转化为文字、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态,读者只要将手机摄像头对准报纸提供的“二维码”,就能通过手机屏幕获得报纸上文字或图片的相关视频。这种传播形态的创新有利于
①新闻传播媒介的丰富与融合     
②新纸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
③更好地发挥大众传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④报纸逐渐从人们的文化生活中淡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20年代起,“古史辨派”以现代方法重新梳理了古文献和史书,对于古书记载上古史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学术界一直深信不疑的五千年文明体系产生动摇,国外学者甚至提出“中国文化西来说”。2001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启动,经过长期考古调查和发掘实例,提出了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突出特征,为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提供了有力证据,填补了世界文明史上非常重要的空白;揭示了各地方文明在彼此竞争、相互独立的发展过程中,又相互交流借鉴,逐渐显现出“一体化”趋势,从中孕育出共同文化积淀、心理认同、礼制传统,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华民族和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远因和源头,同时还发现中原地区的青铜冶炼技术源自中亚地区,但在勤劳智慧的先民手中发扬光大,发展成日后独一无二、光辉灿烂的青铜文化……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发展的原因。
2019-11-25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五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2019高三·浙江·专题练习
7 . 习近平指出,丝绸之路、茶叶之路、香料之路等古老商路,记录着亚洲先人们交往交流、互通有无的文明对话。现在,“一带一路”、“两廊一圈”、“欧亚经济联盟”等拓展了文明交流互鉴的途径。据此
可以断定(       
A.商人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功不可没
B.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主要手段
C.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D.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8 . 《兵马俑探寻记》介绍了陕西和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明之根,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利用,经济、旅游、社会、文化、教育、城市面貌百姓生活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和所取得的成就。影片一经播出引起了罗马尼亚人民的广泛关注,反响热烈。《兵马俑探寻记》走出去旨在
①促进文化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②彰显文化多样性,保留各民族文化个性
③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近几年,“故宫”已经成为了流行文化的热词。在互联网的推动之下,这座有着将近600年历史、独一无二的“文化IP”变得愈发的年轻。随着《我为故宫修文物》《上新了,故宫》等综艺节目的播出以及各种文创产品不断推出,故宫成功地打入了群众“内部”,不再显得那么高冷了。这一现象折射出
①着眼于人民的精神需求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要求
②大众传媒显示了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③文化创新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和生命力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大型人文地理纪录片《奇域·探秘新丝路》由江苏有线、腾讯视频首播。该片采用超高清影像全程观察记录新丝路沿线国家的自然风光、建筑景观、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内容,让人们近距离感受了神秘丝路在当下的魅力与活力。这表明
①现代传媒丰富扩展了丝路文化的内涵
②现代传媒增强了丝路文化的民族性特征
③大众传媒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④科技进步是促进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