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7年是高考制度恢复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无数个令人感动的高考故事,已经积淀为深刻的集体记忆。实践证明,高考制度符合国情,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选拔了千百万优秀学子。这既是普通人实现梦想、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更是培育人才、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制度支撑。时代在变,高考也在变。招生制度从定向招生到“双轨制”再到实行“并轨”,从赋予高校自主招生权到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再到改变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四十年来,高考不断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取人”的窠臼,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教育部决定,到2020年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更好地发挥高考作为教育改革“指挥棒”的作用,进一步破解科学性、公平性等时代课题。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

材料二党的十九大强调: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文化是人民实践的创造物,文化自信本质上是人民对自己创造的文化的信念与信心,这种自信的获取取决于人民主体的发挥,这种自信的彰显也要通过人民来实现。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于内主要表现为人民对中华文化创造力的灵活运用;于外则表现为中国人民“不拒众流”“海纳百川”的包容姿态,以及积极“走出去”等具体行动。可见,文化自信,归根到底是要通过人民来实现。一旦离开人民,文化自信就会失去存在的根基,文化自信也将不复存在。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一旦离开人民,文化自信就会失去存在的根基,文化自信也将不复存在”的认识。
2 . 善于沟通的人,绝不是言辞犀利、雄辩滔滔之人,而是能耐心倾听、换位思考、善于发现并赞叹他人优点的人。倾听对方的任何一种意见或议论就是尊重,因为
①倾听者对表达者的态度是反观自身涵养的有效手段
②表达者通过倾听者的态度能获得关于自身价值感的信息
③沟通双方的生活背景和主观感受的差异导致了彼此的分歧
④沟通双方可以分享彼此的想法,进而消除误会以增进了解
A.①②B. ②③C. ①④ D.③④
3 . 2018年10月8日至19日,《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热播。节目采取形象化方法,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给人以教诲、感悟和升华。习总书记所用的典言典语,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经过千百年的传承酝酿,内化于一代代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之中。这一节目引起强烈反响是基于
①创新文化传播的形式,以优秀文化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
②发挥大众传媒强大功能,彰显典言典语的民族纽带作用
③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民族的精神追求
④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泉和根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1月5日,2017年度中国好故事发布典礼在上海举行,现场发布了4篇2017年度中国好故事。

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让外界更好认识中国,文化“走出去”无疑是一条“捷径”。“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是倡导者,也是行者。他坚持用“海外民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话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他在不同国家的演讲中别具智慧的讲述,带来一股外交新风,重塑着中国对外传播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讲述中国故事时.一定要注意消解对立思维,在尊重和理解不同价值观的前提下开展对外传播,找到中外价值观的契合点,尽最大程度表达开展对外交往和对外传播的善意。如此,传播效益才能得以最大化。

讲好中国故事,就是将中国的发展理念以人类普遍接受的故事形式传播出去。中国故事,顾名思义,既要有“中国”,又要有“故事”。如果缺乏让外国人理解的叙事方式、一味强调“中国”特色,便成了自说自话;而如果光讲“故事”而忽略传播国家观念,则会让对外传播迷失方向。只有将“中国”与“故事”两者紧密结合,对外传播才能选到积极的效果。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知识,分析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让外界更好认识中国。
(2)青年要做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请你从文化交流的方式或手段角度,就如何将“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提出两条建议。
2018-11-07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崇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5 . 国家图书馆的“中国记忆”项目以传统文化遗产、现当代重大事件、各领域重要人物为专题,以传统文献体系为依托,系统性、抢救性地进行口述史料、影音资料等新型文献建设,并最终形成记忆资源体系,并通过多种形式而向公众进行资源推广。这一项目
①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②发挥新媒体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③通过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
④说明传统思想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作为中国在海外创建的第一家文化中心,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成立已30年,在当地培养了一大批热爱中国文化的当地人.该中心主任松雁群认为“让当地人来讲中国故事,比我们自己讲,发散范围大得多,效果好得多。”当地人讲中国故事
①为当地文化融入中国文化,提升了两国文化交流效果
②借鉴一切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促进了中华文化创新
③实现了中华文化的本土化表达,推动了中华文化传播
④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 .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写下《乡愁》这首诗的台湾诗人余光中于2017年12月14日病逝。余光中逝世的消息在朋友圈里被疯转,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其直接原因是那首《乡愁》被大家广泛认可。该诗从内在情感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性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民族感和历史感,既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又表达了渴望祖国统一的民族愿望。有网友留言称,“一个流着中国人之血的一代诗人,他的中国乡愁,令人怀伤不已”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余光中的逝世引起海峡两岸人民广泛关注的原因。
14-15高三上·福建厦门·期末
8 .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珠算申遗基于的传导预期是
A.中华文化的瑰宝民族文化的传承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B.信息技术的发展算盘的计算功能削弱研究人类文明演进的需要
C.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应加强各国文化交流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人类文明的见证和标志凸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018-09-29更新 | 564次组卷 | 9卷引用:2013-201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9 . 第十三届世界华商大会2015年9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登巴萨市召开。俞正声在贺信中指出,华商和气生财的态度、和衷共济的精神、和谐共赢的理念,既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体现,也是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视角。由此可见华商()
①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主力军
②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④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A.②③B.①③C.①②D.①④
2018-09-23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干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政治试题
10 . 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逐斯融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思路中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将其融入中国道路,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完美“超越式传承”。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融入中国道路意在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强基固本
②坚持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③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促进中华文化的继承与传播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8-07-03更新 | 2898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政治试题(实验、重点、特长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