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族节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4 道试题
1 .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2020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我国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内外相关机构,围绕“茶和世界·共品共享”这一主题,开展“全球相约‘共饮一杯茶””线上活动,让人们从一“叶”间感受各国不同韵味的茶文化。这表明(     
①“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
③互联网是人们超越时空局限共享茶文化的重要手段
④各国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07-11更新 | 5649次组卷 | 114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2 .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起源于农耕祭祀、祈求丰收的春节是中国人最期盼、最享受的盛典,穿越千年的春节民俗也是中华文明演化进程的生动记载。虎年春节,传统年俗有了更丰富的表达。以往,年夜饭需要一家人早早准备,现在,许多餐饮机构推出年夜饭套餐,让消费者免去煎炸蒸煮之累,畅享大江南北的美食;以往,拜年要挨家挨户串门,现在,通过录制拜年视频也能送上祝福。创新多样的年俗活动使年味的传承历久弥新。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有鲜明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文化始终对人的生活有积极影响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创新是传统文化富有生机的重要保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8-14更新 | 54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3 .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民设计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集乡村旅游、农品展销、民俗表演、美食品鉴等众多特色活动于一体,使农民充分感受丰收喜悦,也让游客尽情体验各地农耕文化。材料中庆祝活动(       
①表明了农耕文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②集中展示了民族文化和农民的伟大创造
③体现中国农民拥有相似的文化价值情怀
④可用于见证一方水土养育一方农耕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2-09更新 | 1266次组卷 | 22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月模拟练习试题(线上)
4 . 中国国家版本馆作为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全面履行国家版本资源保藏传承职责,将古今中外载有中华文明印记的十大类版本资源纳入保藏范围,打造了国家版本典藏中心、展示中心、研究中心、交流中心。打造中国国家版本馆有利于(     
①保护文化多样性,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②全面继承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发展
③集中展示民族文化,领略不同文化的韵味
④赓续中华文脉,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2-10更新 | 467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9-01-30更新 | 2726次组卷 | 104卷引用:2016届山东德州跃华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卷
6 . 三星堆遗址距今有3000至5000年历史,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2021 年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会通报它三星堆新发现6座器物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青铜神树等重要文物500余件,刷新了学界对三星堆遗址和古蜀文明的认知。通过考古发掘(     
①有利于理清遗址和文物背后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
②复原当时社会生活的原貌,增进人类文化认同
③可以最大程度地解读、还原和传承中华文化
④能够集中表达民族情感,培养中华文化归属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0-10更新 | 807次组卷 | 2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五校2022届高三年级联合考试(二)文综政治试题(贵阳民中 贵阳九中 贵州省实验中学 贵阳二中 贵阳八中)
7 . 习近平指出,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人之相交,贵在知心。不管遭遇多少干扰阻碍,两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断、不能少。下列对这一讲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统一才有国家的统一
B.尊重文化多样性,集中展示民族文化
C.统一的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D.用文化来铸造中华民族的灵魂,推动祖国统一大业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河南卫视推出“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破圈”成功,掀起一股“国潮”热。该节目依托7个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和重阳节,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讲好中国故事。

《唐宫夜宴》讲述了正值青春的唐代女乐官在赴宴路上发生的一系列趣事,身着唐朝襦裙的14名舞者穿梭于梦幻般的山水和妇好鸮尊、莲鹤方壶等国宝文物之中,时而嬉戏打闹,时而优雅端庄;《清明奇妙夜》打造二次元虚拟人物唐小妹,将现实与VR虚拟场景相结合,打开清明上河图,以穿越的形式在各处踏青、游玩;《端午奇妙夜》采用网剧+网综的模式,从唐朝的社会视角出发,贴合现代社会青年思想现状,以唐朝小妹妹进宫献艺的奇经历为主线,融入赛龙舟、吃粽子、缅怀屈原、艾草祛病等端午习俗;《中秋奇妙夜》用剧情的方式来触发节目的呈现,舞者的轻步曼舞与探月宇航员形成了一幅绝美的跨时空画卷,表达了人们从古至今对于探月的美好愿景。在“互联网+”时代的融合互动,节目组通过小屏向大屏引流、大屏再反哺小屏等多屏互动方式,剪辑播出最核心、最精彩的内容,持续让话题发酵,吸引年轻受众参与互动,达到互联网传播的最佳效果。


(1)河南卫视推出的《中国节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知识,分析《中国节日》“破圈”成功的意义。
(3)如果《中国节日》栏目组延续“推动国潮热”的风格推出2022年系列节目,请你为节目组提供1个节目创意设计,包含节目名称和具体节目创意介绍,要求紧扣主题,字数在100字以内。
2021-11-20更新 | 544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文综政治试题(五)
9 .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在贵州长顺,布依族农民携手收稻谷、打糍粑;在安徽宣城,家家户户忙着制蜜枣、迎中秋;在四川泸州,邻里聚在一起点桔灯、吃橙子……同一片星空,赏同一轮明月,无数中国人通过各种方式迎中秋、庆团圆。对中秋节的当今文化价值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精神的回望,表达中国人怀远望乡、家国一体的情感与信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②是文化的纽带,促进交流互鉴,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意识,推动国家发展
③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随着当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也变化发展
④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余光中先生曾说:“中文乃一切中国人心灵之所托,只要中文长在,必然汉魂不休。”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都凝聚在汉字中,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等汉字形体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美感。据此可感悟到(     
①汉字是维系中华儿女情感的重要纽带②汉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④汉字具有鲜明民族性,传承着中华文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