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族节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从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强文物和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到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再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古籍保护和利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重视古籍保护传承是因为(     
A.传播媒介形式的多样化,能够为古籍的大众化普及赋能
B.古籍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对赓续中华文脉具有重要意义
C.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D.古籍是民族的记忆,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余光中先生曾说:“中文乃一切中国人心灵之所托,只要中文长在,必然汉魂不休。”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都凝聚在汉字中,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等汉字形体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美感。据此可感悟到(     
①汉字是维系中华儿女情感的重要纽带②汉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④汉字具有鲜明民族性,传承着中华文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春节期间,人们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极尽天伦之乐。可见,民族节日是
①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③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人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这些年来,每到春节,我们总是能够看到一种似乎非常矛盾的场景:一方面,无数的人乘坐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在进行地球表面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其目的不外乎是“回家过年”;另一方面,很多人又总是在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了,过年“没意思”。“没意思”,换句话来说就是“意义的丧失”。但是,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通过一种仪式来确认自己的主体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尊重、珍爱、守护春节,就是尊重、珍爱、守护作为中国人的我们自己。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尊重、珍爱、守护春节就是尊重、珍爱、守护作为中国人的我们自己”的理解。
(2)有人认为,弘扬年文化就要承袭一切传统年俗。请用辩证否定观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2019-02-09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宿迁市市直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