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5 道试题
1 .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形象来源于灯笼,灯笼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公认的“中国符号”,“雪容融”表达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发展的理念。由此可见(     
①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②各国文化交流中不存在摩擦
③世界各民族文化在实践中具有共性 ④中华文化已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0-28更新 | 226次组卷 | 3卷引用:课后培优练(统编版必修4)8.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2 . 在2020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中,中国接受了来自世界多个友好国家的物资捐助。其中,日本在捐赠给武汉的物资上印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字样,一时间在微博、朋友圈刷屏。这句话曾绣于日本长屋亲王赠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鉴真大师被此打动,因此决心东渡弘法。由此可见(     
①中日两国文化同根同源,彼此相通②文化在国际交往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③尊重和认同各民族文化④不同民族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②
2021-10-25更新 | 175次组卷 | 3卷引用:课后培优练(统编版必修4)8.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3 . 冬奥会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主体建筑的灵感来自中国传统饰物“如意”,把“如意”的S曲线揉入跳台赛道剖面。因此被形象地称作“雪如意”,形成了对冬奥赛事独到的中国文化表达。这种表达(     
A.具有继承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承袭
B.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以中国“如意”寄予世界美好祝愿
C.具有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体现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D.是独特性与包容性的统一,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2021-10-25更新 | 542次组卷 | 31卷引用:课后培优练(统编版必修4)8.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4 . “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的依据是(     
①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
②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③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或多或少借鉴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
④文化既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
A.②④B.①③C.③④D.①②
2021-10-19更新 | 370次组卷 | 3卷引用:课后培优练(统编版必修4)8.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5 . 在2020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中,中国接受了来自世界多个友好国家的物资捐助。其中,日本在捐赠给武汉的物资上印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字样,一时间在微博、朋友圈刷屏。这句话曾绣于日本长屋亲王赠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鉴真大师被此打动,因此决心东渡弘法。由此可见(     
①中日两国文化同根同源,并无差异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认同是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前提
④不同民族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1-10-19更新 | 805次组卷 | 29卷引用:《2020-2021学年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人教版必修3 1.2 文化与经济、政治(基础练)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凝聚了中华法律文化精华,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民法典整合了新中国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高度重视“习惯”、“公序良俗”的作用,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思想,将保护民事权利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注重对弱者利益的保护,将诚信确立为民法基本原则……在体系结构上,民法典通过使人格权、侵权责任独立成编,贡献出一个崭新的民法典编纂结构;在立法技术上,民法典详细规定权益保护、平等、意思自治等8项基本原则,这些都是我国民法典对世界民事立法作出的重要贡献,为人类法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中国经验、贡献出中国智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我国的《民法典》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这一理念已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宣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面对当今世界形势和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对国际关系和人类前景的基本主张。

当代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深入交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融合时,相互之间多一些文化尊重,多一些文化基因的“链接”,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中国人民希望睁开眼睛看世界,希望更多地了解世界,学习、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梦,了解中国文化中“天下观”“和谐观”等观念的深刻内涵,了解中国人倡导建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本源。如此,西方国家将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机会,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知识,探究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多一些文化基因“链接”的意义。
2021-09-28更新 | 423次组卷 | 26卷引用:统编版2019 必修4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第1框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8 . 2020年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掷地有声、情真意切,爱国主义精神、女排精神等词语振奋人心,不仅鼓舞了中国人民,还向全世界展现了我们过去一年的非凡成就,国际社会赞叹我国人民共同致力于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来源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②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认同感不断增强
③中华文化的价值在文化传播中得到彰显
④中华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世界尊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9-14更新 | 882次组卷 | 24卷引用:统编版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二课质量检测
9 . 不同国家的电影往往各具特色,有人这样形容各国电影:美国电影打打闹闹,印度电影蹦蹦跳跳,英国电影说说笑笑等等。由此可知(     
①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②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性大于共性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0 . 今年的联合国中文日,外国驻华大使们纷纷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中国的友好与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如今,对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来说,起中文名已经成为一种新风尚,非华裔的政治人物起中文名也越来越多见。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在不断消失
③中华文化蕴含着特有的包容性
④中华文化可以得到其他民族的认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9-13更新 | 211次组卷 | 8卷引用:课后培优练(统编版必修4)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