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3 道试题
1 . 中文是联合国六种正式语言之一。联合国将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的“谷雨”日定为“联合国中文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以外学习中文人数约2500万人、累计学习和使用中文人数近2亿人。此外,全球共有40多个国家开设了“中文”课程,涉及经贸、高铁、航空、旅游、医药、厨艺等众多领域。由此可见(     
①设立“联合国中文日”有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悠久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
②中文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
③联合国使用中文旨在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华文明,增强对汉语的理解和学习兴趣
④中文将成为联合国会员国的官方语言,为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发挥重要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5-23更新 | 1213次组卷 | 13卷引用:高三政治开学摸底考试卷(广东卷)01
2 . 文化因传播而繁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2021年9月15日“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开幕。各国各具特色民间艺术展品让人目不暇接。非洲乐器珍贝鼓、阿拉伯扬琴桑图尔、俄罗斯勺子舞、陕西安塞腰鼓、琵琶、昆曲、斯洛伐克彩瓷餐具……开幕式上的民乐舞蹈组合《碧海扬帆》,再现了各国民间文化交融的壮丽航程。这表明(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②文化具有民族性,各国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③文化交流加深了民众对各国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④文化要坚持面向世界,汲取世界各国文化成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2022年2月20日,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激情、欢乐和友谊通过直播信号传遍全球。在开场表演上,孩子们手提雪花花灯,以元宵节闹花灯的传统,点亮了场地上的“冬”字会徽;在闭幕式即将结束时,盛大焰火腾空而起,“天下一家”中英文字样凌空绽放。缤纷华美的视觉效果打动了全球观众,海外社交平台被全世界网友的惊叹声刷屏。材料表明(     
①我国鼓励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和发展
②世界文化具有共性,中华文化受到世界人民尊重
③互联网能够打破空间限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④大众传媒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中华文化的功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冰墩墩”是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吉祥物,该吉祥物将中国特有的熊猫文化元素与冰晶外壳完美结合,头部外壳造型取自冰雪运动头盔,与冬奥会相呼应,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充满未来感、时代感、速度感,受到运动员和各国人民的欢迎。这体现了(     
①北京冬奥会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创造性转化和发展
③经济是文化的基础,经济能与文化相互交融
④文化创新要处理好本来、外来、未来的关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 . 2022年2月4-20日,北京冬奥会盛大举行,北京成为世界奥运史上首个同时举办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城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国同心,吸收借鉴历届冬奥会的有益经验和举措,积极践行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再次为世界奉献了一届精彩的奥运盛会。以下属于从文化生活的视角说明冬奥会能够交上理想答卷的理由是( )
①冬奥组委科学谋划合理借鉴,以独特审美方式,传递了全人类的共同情感
②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经济发展实力进一步增强为冬奥会打下坚实基础
③文化给予经济重大影响,文化越来越成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④文化塑造人生,冬奥会举办,推动了中国人更加良好形象的形成与素养的提升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6 . 2022年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古典文学的叙事方式、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意念的流动构建起全剧的精神世界,通过人物的虚实交错、情感的古今交融,将悠远绵长的传统文化意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获得海内外好评。这说明(     
①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源泉
②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③传承民族特色的作品更能唤起人们情感共鸣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发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⑧④
2022-04-07更新 | 195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广东卷)第一辑卷2
7 . 2021年5月22日13时许,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外国媒体和网友也十分关注袁隆平去世的消息,纷纷赞颂袁隆平对中国和世界粮食安全的卓越贡献,赞扬他的壮举“成功养活了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美联社发表题为《中国科学家袁隆平去世,其水稻研究帮助养活全球人口》的文章称,袁隆平带领团队连续攻关,不断打破自己的纪录。即使在晚年,袁隆平也没有停止研究工作。这表明(     
①袁隆平的事迹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根本遵循
②展现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的文化受到世界所尊重
③要坚定文化自信,理解、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2021年11月,2021年俄罗斯“中国文化节”青年诗歌朗诵活动在两国网络平台同步上线。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艾青的《太阳》、普希金的《海湾边有棵绿橡树》、莱蒙托夫的《祖国》等爱国主题经典诗歌隔空对话,抒发爱国热情,歌颂两国友谊。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同特征
②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丰富多彩
③文化差异在交流中得到弥合
④文化在对外传播中才有价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北京2022年冬奥会奖牌,由圆环加网心构成牌体,形象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网玉璧,共设五环。五环同心,同心归网,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世界人民聚集在一起,共享冬奥荣光。北京2022年冬奥会奖牌(   
①展现了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魅力
②彰显了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③突出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④以现代艺术形式展示了不同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文化的交流,就是用文明的力量让中美两国拉近距离。特朗普访华期间,特朗普使用平板电脑向习近平夫妇展示外孙女阿拉贝拉用中文演唱歌曲。而中方给特朗普夫妇准备的,则是文物修复技艺展示、珍品文物展、京剧表演。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世界各国人民的人文情怀是相同的
③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家间的理解和信任
④文化在传播中得到融合和创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