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3 道试题
1 . 据《东京梦华录》载,中秋节当天,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各家店里的新酒就会销售一空。中华节日逐渐传至邻国。日本中秋也赏月,吃一种江米团子,称之“月见团子”。在越南中秋节孩子们看舞狮,提着鲤鱼灯出游。而近些年不止足亚洲,世界各大洲的中秋元素越来越常见,吃月饼、和家人团聚,感受此情此景此意。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
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③中华文化影响力持续增强
④中华文化得到其他国家认同和尊重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2022-01-2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创新班)
2 . 近年来,一些在国内叫好又叫座的中国影视剧漂洋过海,在海外热播,受到当地观众追捧,“圈粉”无数。由此可见(   
①正确价值观能保障对外文化交流的方向
②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③要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④我们应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爆竹声声,烟花绚丽……这是中国人的春节。而从2022年起,中国农历新年也将成为巴拿马的全国性节日。不只在巴拿马,春节正逐渐成为带有浓重中国风味的世界性节日,据不完全统计,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将中国的春节定为整体或是部分辖区的法定节假日。中国春节日趋走向国际化反映出(     
①中华文化被其他国家所认同
②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中国春节不受意识形态影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1-23更新 | 36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综合测试(一模)政治试题
4 . 俄罗斯汉学家托罗普采夫对中国唐代诗人李白的艺术个性和诗歌特点深感兴趣,为了纪念李白,他将收集的李白的部分诗歌翻译成俄语并出版了《李白诗读本》。该译作深受俄国读者的喜爱,也得到中国诗人和相关学者的积极回应。这告诉我们(     
A.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B.古代文化只有向世界传播才有价值
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D.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022-01-21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5 . 近年来,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大。中医药、武术、京剧、茶道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中国电影走出国门,美食美景受到热捧,56处世界遗产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亲和力、感召力不断提升。由此可见(     
①中华优秀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中华优秀文化只有通过交流传播才具有价值
③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具有明显优越性而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文化因交流而精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2021年12月,中国和阿盟书法文化交流展在迪拜世博会上举行。本次书法展览把阿拉伯书法和中国书法对照展示,让参观者在审美过程中感受到了两种文化的魅力,加深了对中阿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这表明(     
①文化交流加深了民众对各国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②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重要动力
③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④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汲取世界各国文化成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2021年10月26日,中国歌剧舞剧院创作的大型舞剧《孔子》以在线形式亮相墨西哥第四十九届塞万提斯国际艺术节。舞剧引进恢弘大气的交响乐,加入古筝、琵琶、箫等民族乐器来完成原始伴奏,观众在观赏舞蹈时,还能欣赏到中西乐器结合之美。这表明(     
①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开展文化交流,增强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③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一切外来文化
④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1-2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8 . 400多年前,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到中国,开启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新篇章。他与我国明代科学家李之藻结合西方科学和中国实际,创作的一幅用中文标注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开创了中国绘制世界地图的先例,在中国地图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各民族的文化特色构成世界文化
③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世界各国的文化日益趋同
④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围绕丰收,中国各地形成诸如传统祭祀、民俗表演等节日活动。放眼全球,丰收的节日亦属于世界,犹太人在五旬节欢庆收获,感谢神的恩惠并祈求来年丰收。材料表明(       
①不同文化交流、交融促进了人类文化发展
②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③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④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兼具民族性与世界性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0 .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传递出新时代中国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圆冬奥之梦,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圆体育强国之梦,推动世界冰雪运动发展,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做出新贡献的不懈努力和美好追求。该会徽(     

①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优越感
②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
③体现了奥运文化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④表明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深入发掘是文化创新的本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1-09更新 | 347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高考模拟考试政治试卷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