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前,国际社会希望解码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成功秘诀,我国在对外宣传中也做了许多讲好中国故事的有益尝试。

纪录片《勇敢者的征程》是中国首部国际联合制作的红色之路探险体验纪录片,讲述的是中国革命战争中“勇敢者”的故事,寻找一百年间贯穿中国共产党人血脉之中、始终如一的信仰基因。采用了国际流行的、最受观众欢迎的户外真人秀节目样态,由中外探险共同探索中国共产党的英勇征程。在一路探险的过程中,通过新媒体视听技术将中国的大好河山、多元的民族文化、安康的人民生活纳入其中,使海外观众也跟随镜头见证了当代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运用英语和汉语的点睛评说,从不同视角参与、审视这段艰苦卓绝的伟大历程,在中外观众心中引起普遍共鸣,构筑“本乡本土”与“异国他乡”的文化联通桥梁。


(1)《勇敢者的征程》是将本土元素与国际元素巧妙融合到一起,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案例。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加以说明。
(2)班级召开“讲好中国革命故事”主题班会,请你列出两条发言提纲。
2022-11-22更新 | 2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高中、郧阳中学、沙市中学、随州二中、襄阳三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联考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习近平指出,中华文化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也是同其它文化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它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让国外民众触摸中华文化脉搏,感知当代中国发展活力,理解我们的制度理念和价值观念。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


(1)结合材料,分析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重大意义。
(2)请你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两条合理建议。
2022-11-03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峨眉第二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3 . 由《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年度影响力人物”荣誉盛典在北京盛大举行。

受奖的年度影响力人物中,有一位姑娘,名叫李子柒,她因拍摄中国乡村古风生活、传统美食、传统文化等内容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她用一餐一饭让四季流转与时节更迭重新具备了美学意义,她把中国人传统而本真的生活方式呈现出来,让现代都市人找到一种心灵的归属感,也让世界理解了一种生活着的中国文化。在某海外社交平台上,她的视频订阅者高达746万。

有人赞美她拍出了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让全世界人民深度感知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美食的魅力,视频中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也有人质疑她的视频“净挑好的”,并不能真实反映中国乡村生活的全貌,只是对中国乡村生活的一种美化;也有人说“过高的评价或者过低的质疑,都不一定对,微笑着鼓掌是最好的”。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分析李子柒的作品“讲好了中国文化、中国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2022-10-27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教学检测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中日韩三国携手打造国际城市新名片,创建了重要国际区域文化合作品牌——“东亚文化之都”;2022年,已有近30座城市获此殊荣,深化了三国之间的人文交流,促进了民心相遇。

“东亚文化之都”强调发展中日韩三个国家之间的共同文化与相似文化,东亚区域文化共识不断增强,有利于增进区域民众之间的文化交融,提高区域文化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东亚各国之间在数百年的碰撞与交流中,形成了以传统儒家文化为基础的东亚文化。“东亚文化之都“各城市之间在思想、文化、历史等方面有着较多的共同点和相似性,如东亚的儒家文化、汉字文化、端午文化、中秋文化等,合理利用并充分发展这些共同的文化,有利于巩固与推动多边文旅合作,形成区域同文化旅游品牌,构建亚洲文化共同体。为此,“东亚文化之都”以“亚洲意识、文化交融、彼此欣赏”为宗旨,强调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平共处,共存共融。


结合材料,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分析,“东亚文化之都”强调各种文化共存共融的合理性。
2022-10-24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富平县蓝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检测政治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早在上古时期,炎黄二帝的传说就产生于此。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分别有郑州、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子》《史记》等经典著作。从汉魏洛阳故城到嘉峪关,从龙门石窟到莫高窟,从二十四节气到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从古琴艺术到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它们与分布在黄河流域的众多历史名城(街区、村镇),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组成高大上、锦延万里的黄河文化遗产巍巍方阵。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的有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会徽"潮涌"的主体图形由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及象征亚奥理事会的太阳图形六个元素组成,下方是主办城市名称与举办年份的印鉴,两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杭州亚运会会徽。扇面造型反映江南人文意蕴,赛道代表体育竞技,互联网符号契合杭州城市特色,太阳图形是亚奥理事会的象征符号。钱塘江和钱江潮头是会徽的形象核心,绿水青山展示了浙江杭州山水城市的自然特征,江潮奔涌表达了浙江儿女勇立潮头的精神气质,整个会徽形象象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潮的涌动和发展,也象征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团结携手,紧密相拥,永远向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的知识,谈谈你对杭州亚运会会徽设计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2年2月20日闭幕。中国克服疫情影响,举办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赢得了奥林匹克大家庭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

冰雪奇缘中国式浪漫

立春时节,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万众瞩目中惊艳亮相。开幕式上,从充满中国文化韵味的“二十四节气”创意倒计时,到展现文明交流交融的“黄河之水”最终幻化成“冰雪五环”;从寓意开放和共享的“中国门”,到展示文明与成就的“中国窗”;从19首世界名曲同中国大好河山的相互辉映,到将橄榄枝和中国结意象融为一体的“大雪花”……让世人领略着中华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的和合共生,感受着新时代中国自信、包容、开放的大国气象。


北京冬奥会堪称一场“中国故事会”,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有关知识,谈谈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对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启示。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世界大国,往往要经历三大阶段:认识自己,成为自己,表达自己。作为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作为新兴大国,中国的形象日趋重要。而奥运会,正是表达中国文化、展现中国形象的重要平台。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极具中国特色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用烟花打造的迎客松,开场蒲公英震撼亮相,震撼人心的LED秀最终凝聚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这原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却为世界展示了极其壮观且美轮美奂的开幕场景,引国外网友“花式狂赞”。北京冬奥会是历史上首次通过云技术向全球直播,通过阿里云向全球转播。基于5G研发的“冬奥故事”门户网站,覆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28种语言向世界介绍北京冬奥会。一个“强起来”的中国,一个蓬勃焕新的北京,正努力实现“中国故事、国际表达”,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自信的时代故事讲给全世界听,让奥运风与“中国风”共同飞向世界各个角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北京冬奥会是如何做到“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百年筚路蓝缕,百年求索奋进。值此党的百年华诞历史性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希望各国携手努力,多一份平和,多一份合作,变对抗为合作,化干戈为玉帛,共同构建各国人民共有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孕育理念,思想引领方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契合于人类文明的共通内核,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描绘了各国人民共享美好未来的积极愿景,源源不断释放出跨越国家、文明界限的文化吸引力和思想感召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回应了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普遍诉求,为人类找到了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基本路径,开辟了21世纪国际关系演进的崭新境界。

2021年8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冠疫苗合作国际论坛首次会议致辞中强调,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推进疫苗国际合作进程,向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
2022-07-17更新 | 26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统考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9月26日上午,第二十七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云书展正式开幕,承诺“365天永不落幕"的图博会如约而至。本届图博会通过“互联网+云平台"和5G等新技术的运用,使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得不迁至线上举办的实体书展得以“破圈",成为全球图书行业从业人员与线上线下的读者都可.以参与的文化盛事。

图博会在着力展现新闻出版业发展成就和新气象的同时,积极发挥促进中外出版文化交流互鉴、紧跟“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持续丰富展览内容,提升读者阅读和数字科技体验、提升文创作品多元化,希望充分展示近年来出版业与各文化机构合作取得的多元发展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的多样性的知识,说明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成功举办给我们哪些启示。
(2)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如何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