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柏拉图曾说:“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当前,中国尚处在话语低位状态,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存在巨大的文化逆差。国际舆论格局依然是西强我弱,但这个格局不是不可改变、不可扭转的,关键看我们如何做工作,如何增强对外交流的话语权。所以我们要找到一套有效的中国话语去说明中国、解释中国。讲好中国故事,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文化是民族性与多样性的统一,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谈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要讲好中国故事。
2023-05-28更新 | 22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段考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我国与世界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二百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除夕之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邀请九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歌手与中国音乐家一起相聚云端,合作演唱《一带繁花一路歌》,充满国际化元素的歌曲与春晚满庭芳华的意象相映成辉。

节目背景还展示了各国的名花,可谓花香一路,歌声盈途。节目最后九国歌手云端合唱中国经典民歌《茉莉花》更是让人久久难忘。

结合材料,运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发挥文化在当今国际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2023-04-16更新 | 727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宜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染衣、酿酒、织布、古法造纸、制作胭脂口红……一个叫李子柒的姑娘,把传统文化和田园生活排成视频上传网络平台,引发国内外网友关注,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活出中国人的精彩和自信,是李子柒带给我们的生活启示。如何让一种文化理想精准地落地另一种文化土壤,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交融和对话,避免陷入文化的自言自语、孤芳自赏,这需要真正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在李子柒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剖析出诸多为世界各国文化广泛接受的价值理念,如仁爱、勤劳、勇敢、与自然和谐相处等,这也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知识,简析李子柒短视频所展示的中华文化魅力。
2023-03-0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业水平检测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华流”影视作品“出海”频传好消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被世界看见。由中英影视制作公司合作拍摄的纪录片《最美中国:四季如歌》登陆英国广播公司,该片通过中国独有的“二十四节气”串联起30多组故事人物。各大省级卫视也成为推动影视“出海”的一大主力军。这些作品能够顺利“出海”,除了自身艺术品质不俗、制作精良,也得益于内容契合海外观众的兴趣点,还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创新传播方式,让优质作品以多种形式在海外落地,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影视创作做出了成功的尝试。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优质影视作品成功“出海”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启示。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杯“中国茶”,初品“色香味”,再品“精气神”。

中国是茶的故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和制作茶叶的国家。中国茶的利用最初是出于“食”用之性而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以满足于古人解决温饱的需求。在长期的食用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它的某些疗病的“药”用之性,茶类植物油的止渴、清神、消食、除瘴、解毒、利便等功能逐渐为人们所发现。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中国人久服成习,茶的药用之旨也逐渐隐没,日益转化为习常的饮料。

中国人爱茶,在泡茶、品茶、论茶这些充满仪式感的时刻中,体悟自然、感悟人生,增进交流、强化认同。数千年来,中国人采茶、制茶、饮茶,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用世代相传的手工技艺制作出各种风味的茶品,供人饮用与分享,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同时,中国茶文化在世代传承中形成了地域性、群体性和民族性特征,促进了茶器、茶歌、茶戏等文化表现形式的发展,营造了茶馆等关联性文化空间。中国茶,世界香。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中国茶与国人相伴千年,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知识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释传承和弘扬中国茶文化的价值。

6 . 2020年4月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指出:“中医药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各地在救治工作中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积极发挥了中医药作用。截至4月13日,在全国确诊病例中,中医药治疗病例达到92.58%。其中,武汉市隔离点服用中药比例为96%,方舱医院累计服用中药人数占比达到99.9%。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下专门设立了中医药专班,统筹推进中医药疫情防治重点科研攻关工作和中长期中西医结合传染病防控机制的建立。目前,我国最新版本的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已翻译成英文,并且主动与有需求的国家和地区互相分享,已有中医专家前往意大利、柬埔寨等地支援当地抗疫。中西医结合是我国疫情防控战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但在西方部分国家仍然禁止中成药。有些人认为,不同文化在交往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冲突。


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2022-12-1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登封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七次段考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点也是同各国实现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命运共同体”一词,植根于传承千百年的中华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等中华文化的接续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以仁爱、和谐、中庸等作为核心价值,以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作为终极目标。对传统文化中适用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含义。以博大包容的胸怀吸纳世界各地的先进文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为思考人类未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给出了一个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同外界其他行为体命运与共的和谐理念,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新时期,我们相信和平的阳光会真正普照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星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必将真正实现。


(1)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中华文化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的原因。
(2)你所在的社团计划举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宣传展览,请你策划两个宣传展览主题。
2022-12-15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新蕾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8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章程》申明:“在人类的历史上,对他人习俗和生活方式的互不了解是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猜疑和不信任的重要原因……”事实上,世界上的大多数冲突都有其文化层面的因素。因此,为了和平、稳定与发展,有必要开展公开的跨文化对话。不仅在经济方面,而且在社会、智力、情感、道德以及精神等方面,文化多样性都是发展的主要动力。文化还影响着我们和自然环境的关系。5月21日是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习近平主席多次阐述重视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亲自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交融、互学互鉴。中华文明不断与世界其他文明在交流对话中展现和合之美,为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作出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有关的知识,说明重视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2022-12-15更新 | 155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第二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5月6日,英国第四届“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中国旅游文化周”活动在伦敦通过网络平台启动。本届活动紧扣“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主题,通过多个项目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本届“中国旅游文化周”分为“名作与共享”“城镇与乡村”“节日与庆典”“创意与生活”“文史与新知”五大版块,以线上活动为主,线下活动为辅。重点项目包括:《我们的丝路》图片展、“在英国重新发现中国”系列讲座、“中国旅游知识早知道”、《二十四节气》系列短视频、“技艺中国”影像展、《我们的中国故事》系列短片等。中国驻英国使馆公使衔文化公参于芃在致辞中说,已经连续第四年举办的“中国旅游文化周”具有四个特点:“向上走”——坚持贯彻“丝路精神”,展现中英、国际之间的合作成果,并为进一步的合作提供平台;“向下走”——坚持普惠普及,让交流的成果惠及更多的城乡,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英国;“向外走”——坚持伙伴关系,大家找到共同的目标、认识更多的伙伴,可持续地发展,一起走向未来;“向内走”——坚持初心使命,不断巩固和加深人民的友谊,构建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梅纽因学校董事会主席大卫·巴克利表示,文化具有跨越语言和国界的力量,在两国友好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届“中国旅游文化周”的项目覆盖面之广、交流程度之深让人印象深刻,充分展示了中英文化交流的活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举办“中国旅游文化周”活动的意义。
2022-11-28更新 | 31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树德中学2023届高二上学期11月阶段性测试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中日韩三国携手打造国际城市新名片,创建了重要国际区域文化合作品牌——“东亚文化之都”;2022年,已有近30座城市获此殊荣,深化了三国之间的人文交流,促进了民心相遇。

“东亚文化之都”强调发展中日韩三个国家之间的共同文化与相似文化,东亚区域文化共识不断增强,有利于增进区域民众之间的文化交融,提高区域文化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东亚各国之间在数百年的碰撞与交流中,形成了以传统儒家文化为基础的东亚文化。“东亚文化之都“各城市之间在思想、文化、历史等方面有着较多的共同点和相似性,如东亚的儒家文化、汉字文化、端午文化、中秋文化等,合理利用并充分发展这些共同的文化,有利于巩固与推动多边文旅合作,形成区域同文化旅游品牌,构建亚洲文化共同体。为此,“东亚文化之都”以“亚洲意识、文化交融、彼此欣赏”为宗旨,强调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平共处,共存共融。


(1)结合材料,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分析,“东亚文化之都”强调各种文化共存共融的合理性。

材料二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中医药在“抗疫”过程中,彰显其独特的优势,为全球“抗疫”提供了“中国处方”。那么中医能做什么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机理,是感染免疫应答引发的急性进行性肺微循环障碍,即人体免疫系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干预人体的免疫系统,是预防和治疗本病的关键手段之一。而中医就是依据挖掘、调动、提高和利用免疫功能的机理,追求机体外环境和内环境的和谐、稳定、健康、统一。中医药的科研人员在此基础上,从中医药中筛选了“三药三方”(三药”即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和胶囊、血必净注射液,“三方”是指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使得中医药在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缩短病程,减轻抗病毒西药的副作用上发挥了独特优势。此次疫情是一次大考,也是中华文化特别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大机遇,要有信心用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和中国实践为世界防疫树立新的标杆。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
(3)中医药文化自信应是我国国民的一种积极健康、自觉自为的文化心态,只有对中医药文化有充分的自信,才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对于中华中医药有更多的国际话语权。请你为增强青少年的中医药文化自信提两条活动建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