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8 道试题

1 . 材料一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了很多新话,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了原创性贡献。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产生于不同历史条件的两种思想文化体系。但它们关于宇宙、社会、人生等根本问题的探讨在内涵上有诸多相似、相近、相通之处。从根本上讲,它们都是为了适应人类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具有人类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类”属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对于团结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形成和丰富民族精神,推动中国发展进步,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面临的种种难题,对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对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都可以提供重要资源和积极有益的启示和借鉴。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是指引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重要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请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什么要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思想有相似、相近、相通之处。请举两例说明。
示例:“民为邦本”与以人民为中心。
2022-09-06更新 | 2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五市九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9月26日上午,第二十七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云书展正式开幕,承诺“365天永不落幕"的图博会如约而至。本届图博会通过“互联网+云平台"和5G等新技术的运用,使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得不迁至线上举办的实体书展得以“破圈",成为全球图书行业从业人员与线上线下的读者都可.以参与的文化盛事。

图博会在着力展现新闻出版业发展成就和新气象的同时,积极发挥促进中外出版文化交流互鉴、紧跟“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持续丰富展览内容,提升读者阅读和数字科技体验、提升文创作品多元化,希望充分展示近年来出版业与各文化机构合作取得的多元发展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的多样性的知识,说明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成功举办给我们哪些启示。
(2)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如何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十年来,国产电视剧出口规模一直在稳步增长。《琅琊榜》《甄嬛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剧,都曾走出国门,让海外观众通过中国古装电视剧来一窥古老东方的神秘色彩,感受服装、建筑等东方古典美学和历史符号等,并对中华文化中的侠义精神、兄弟情义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同。

2022年3月,正在国内热播的年代剧《人世间》被迪士尼购买了全球版权,这意味着欧美观众从只喜爱古老东方的偏好正在向新的方向拓展。剧中反映了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现状:从七八十年代的建设大三线、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到90年代的筒子楼变商品房、辞职下海和留学海外。对欧美观众来说,通过《人世间》这样的剧能够更好了解、贴近中国社会的真实生活,让欧美观众有机会与七八十年代的普通人产生共情。

类似《人世间》这样的优秀国产影视越来越多,他们正成为一张张文化金名片,扬帆海外,令中华文化的“朋友圈”和中国故事的传播版图加速扩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国产剧海外热播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2022冬奥会——精彩、非凡、卓越的冰雪盛会激情呈现。独具风采的中国文化,正从过往走向未来,每走一步都是那么惊艳、那么优美。

北京冬奥会的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开场的24节气倒计时视频,充满着“中国式浪漫”,极具巧思;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的形象是代表着中国的国宝熊猫形象,代表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大的意志和强壮的身体,以及奥林匹克的精神;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展示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那朵“人类共同的雪花”,诠释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新格言。从“我”到“我们”,一起向未来!


结合上述材料,请以“中国风”托起“奥运范”为主题撰写一篇时事评论。
要求: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②紧扣主题,理由充分,逻辑清晰,结构合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00字左右。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流淌千年的京杭大运河,自诞生之日起就背负着连通中国南北的重任,如今正在连通、沟通世界。

大运河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世界上有500多条运河,包括苏伊士运河等分布在50多个国家。这些国家都有运河文化,运河本身就是国际对话交流的通用语言。发挥大运河在推进国际合作和民心相通中的作用,用好用足大运河“千年文化”这个“超级IP”,能够让世界更懂中国,也让中国更好融入世界。

《遇见大运河》是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委派、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项目,是国内首部文化遗产传播剧。该剧不仅展现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风貌,而且强烈地表达了对真实、完整的文化遗产现实命运的思考和判断,对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价值的一次综合提取、展现与全新表达。

《遇见大运河》国内外共演出131场,遇见全球16万名观众,将中国千年文明里最闪耀的运河名片带出国门,用相通的舞蹈语言,文化符号与世界各国运河文明对话,架起了文化桥梁。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遇见大运河》能够成为文化桥梁的原因。
2022-04-17更新 | 514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秋季联考政治试题

6 . 2022年2月20日,随着闭幕式的华彩乐章,北京冬奥会正式落下帷幕。国际奥委会体育总监基特·麦康奈尔高度评价道∶中国正在为冬季运动建立一个真正的遗产。我们将在未来几年感受到中国带给世界冬季运动的意义。

冬奥里的中国元素:
冬奥在“立春”倒计时中开始,"折柳寄情"中结束,全程充满着“中国式浪漫”。以"国宝"大熊猫为原型奥运吉祥物"冰墩墩"、国家粉雪中心跳台"雪如意"、酒店里特别设置的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带有"中国"标签的传统文化元素贯穿了北京冬奥会吃穿住行,让全世界的观众都看到了中国文化的灵动与厚重。
冬奥里的科学技术:
冬奥会开幕式上,运用了人工智能、视觉技术、5G和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取得了巨大成功。奥运冰场首次采用的最先进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由机器人制餐送餐的智慧餐厅,空中云轨从天花构送餐。尽可能减少了人员接触。
冬奥里的家国情怀:
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名仪仗兵落泪的瞬间火爆全网。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决赛中,紧密牢固的团队精神早已超越输赢,在冰冷雪地发放绚烂光芒。中华儿女团结友爱已不是一句口号,为国奉献的精神融入在每一句语言、每一个动作中。
冬奥里的中国格局:
从2008年的夏季奥运会到2022年的冬季奥运会,从2008年的"我"到2022年的"我们",从主打"中国元素"到追求"世界大同",我们实现了从向世界讲述"我是谁"的热忱到展现"我们一超向未来"的从容。从"我"到"我们",折射出"中国式浪漫"的格局与胸怀,彰显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境界。

请你以"北京冬奥里的文化自信"为题,写一新时事评论。
要求∶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②紧扣主题,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合乎逻辑。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表在250字左右。
2022-04-11更新 | 879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章程》申明:“在人类的历史上,对他人习俗和生活方式的互不了解是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猜疑和不信任的重要原因……”事实上,世界上的大多数冲突都有其文化层面的因素。因此,为了和平、稳定与发展,有必要开展公开的跨文化对话。不仅在经济方面,而且在社会、智力、情感、道德以及精神等方面,文化多样性都是发展的主要动力。文化还影响着我们和自然环境的关系。5月21日是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习近平主席多次阐述重视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亲自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交融、互学互鉴。中华文明不断与世界其他文明在交流对话中展现和合之美,为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作出贡献。

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类活动范围与强度的不断增加,人类社会遭遇到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粮食和能源等5大危机。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密切相关。10月14日至15日,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生态文明论坛在云南昆明举行。来自全球的近2000名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加论坛。与会人士围绕“同舟共济,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主题,深入交流探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携手谋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前景。旨在倡导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努力达成公约,提出到2050年实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共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有关的知识,说明重视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2022-03-30更新 | 382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宁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8 . 千年古城泉州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宋元时期中国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它作为宋元中国与世界的对话窗口,展现了中国完备的海洋贸易制度体系、发达的经济水平以及多元包容的文化态度。泉州融合了诸多文化源流,形成独具特色的南音、南戏、南拳、南建筑、南派工艺的“五南文化”,这些灿烂的文化从古代一脉传承,历久弥新。如今,在这座传统依然鲜活的古城里,红砖古厝、南音古乐、民俗古礼,都有千年海潮的回音,悠远文明的投影,斑斓岁月的温度。2021年7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五十六项世界遗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分析泉州申遗成功所包含的道理。

9 . “中国风”托起“奥运范”。

文化的力量是非凡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正式拉开序幕,独具风采的中国文化,正从过往走向未来,每走一步都是那么惊艳、那么优美。

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体现了书法与体育运动的结合,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题,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喜庆的视觉感受。
北京冬奥会体育图标被称为“小红人”,主色调来源于北京冬奥色彩系统中的主色之一霞光红,也是传统印泥的颜色朱砂色;书法与篆刻巧妙结合,轻松写意的篆刻风格与律动跳跃的体育运动完美结合,使运动有了灵魂、体育有了语言,古老与现代相映、历史与未来交融。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场馆依托山体的自然落差而建,将跳台剖面的S形曲线融入中国传统吉祥物件“如意”的造型中,故又名“雪如意”。场馆建筑与自然山水、历史文化交相辉映,体现了大国风范和魅力,勾勒出中国古典之美。
延庆冬奥村采用山地村落的分散式、半开放院落格局,自北向南顺地势而建,与周围山形水势“对话”,充分展示中国的山水传统、村落文化和历史遗迹之美,并尽最大可能保护现有树木,使建筑掩映于山林地貌之中。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国风”托起“奥运范”的理解。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全人类共同价值凝聚了人类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

2021年7月6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发表《加强政党合作共谋人民幸福》主旨讲话。他强调,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面对共同挑战,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条出路。政党作为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要锚定正确的前进方向,担起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进步的历史责任。

他进一步指出,我们要担负起凝聚共识的责任,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各国历史、文化、刺度、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各国人民都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我们要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本国人民利益的实践中去。

跨越民族文化分歧,坚守全人类共同价值,我们就一定能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