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9月21日晚,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西安圆满落幕。本届艺术节秉承中华文化“和平、和谐、合作”价值理念,聚焦“丝路核心、中华文化、国际元素”三大主题,坚持“丝路艺术的盛会,民心相连的桥梁,人民群众的节日”办节宗旨。参与本届艺术节各项活动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16个,其中,有1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参与舞台艺术表演,总演出场次达到98场,参演的大部分剧目涵盖门类广,有戏曲、芭蕾舞剧、音乐剧、话剧、交响乐、民乐等。题材丰富,有现实题材,有历史题材,有红色题材等。在文艺演出、美术展览、文化论坛、惠民巡演四大板块的基础上,举办2019年国际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西安)、2019国际现代艺术周、2019国际儿童戏剧周、2019国际创意动漫周以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省优秀剧(节)目展演等5项专题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为陕西乃至中国西部的文化艺术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交流合作和发展机遇,为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及关联国家经济发展、文化交融、思想交流、民心相通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运用文化多样性的有关知识,说明举办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合理性。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今天的亚洲,是众多文明的汇聚交融之地。

在我国的倡议和推动下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启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有人认为,今天的中国要大胆吸收亚洲各国文明成果,自觉融入世界文化发展潮流。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节,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节日,“中国年”正成为“世界年”。

2019年春节期间,不少展现新形象、新风采的活动走出国门,让国外民众眼前一亮。比如,“欢乐中国年·魅力京津冀”活动亮相美国洛杉矶,让当地人近距离了解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果;点亮2022冬奥主题文化活动走进瑞士,与雪国人民一起见证中国的“冰雪奇缘”与“3亿人上冰雪”的憧憬与努力。而中国图书“越洋”影视节目“出海”以及各种海外公益与志愿服务,也与春节文化相得益彰,让“走出去”的中国故事、中国文化更加鲜活生动,为国外民众呈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全面,更加丰富的中国。

世界对中国充满兴趣,对中华文化更加认可,这其中既有文明交往的需求,可能也不乏经济的联系、市场的驱动,但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涵养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架构起中华民族的心灵空间,也对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具有重要价值。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发展理念,到“协和万邦”“讲信修睦”的世界想象,再到“同舟共济”“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这些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滋养润泽的伦理品质,在世界各地激发更多共鸣,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这正是春节文化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的深层次原因。

以春节文化“走出去”为契机,把更多优秀中华文化推向世界,让其“活起来”“热起来”,我们就能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世界感召力,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春节文化“走出去”的意义。
(2)有人说,“中国春节走向世界已成为一种必然”,请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对此加以分析说明。
(3)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现代化,春节的精神内核和表达形式都在发生变化。如何让中国春节成为国际性节日,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请你提出三条方法论建议。
2019-10-10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百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三TOP20(四月)月考政治试题

4 .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然而,种族主义色彩浓厚的“文明冲突论”却沉渣泛起,甚嚣尘上,这种基于种族主义和文明优越感,无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潮流,以“文明冲突”定性国际竞争的霸权主义思维和逻辑,令国际社会惊诧。遍览人类文明成果:建筑、节日、文艺、科技、思想、医药、语言、风俗、影视……等无一不是在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的。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同时保持着吸收人类文明优质营养的胸襟。从张骞出使西域、到唐使“西游”天竺、再到郑和七下西洋,传播的都是和平与文明,中华文明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天文历法、哲学思想、民本理念等在世界上影响深远,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中华文明作为五千年来唯一没有中断的人类文明,以其文明发展的史实雄辩的证明了: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知识,对“文明冲突”的错误言论加以驳斥。
(2)请列举两条当代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典型案例。
2019-10-09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两校联考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题(会昌中学、宁师中学)

5 . 2019年4月至10月,被称为“长城脚下的世园会”的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会在北京市延庆区举行。由于“世园会”能给举办地带来巨大的国际影响和综合效益,吸引了世界上许多城市积极申办。迄今为止,“世园会”共举办了20多次,基本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举办。中国在昆明西安青岛唐山等地举办。此届办会主题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

【举办愿景】:

“会徽、吉祥物是北京世园会视觉形象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宣传推介、市场开发的重要载体。宣传什么?推介什么?又要开发哪些市场?我们,不愿停留在为了办会而办会的层次上,而是希望借办会,广泛传播绿色理念,大力推动园艺走进生活,带动园艺生产消费、旅游休闲等绿色产业的发展。”


(1)“举办愿景”体现了哪些《文化与生活》的观点? 

【文化盛宴】:

2019北京世园会将汇聚不少于1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等官方参展者,不少于100个国内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国内外专业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非官方参展者,吸引不少于1600万人次的参观者。深化相互交流,促进共赢发展,让绿色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让园艺成为创意的新载体,打造“世界园艺新境界,生态文明新典范”的文化盛宴。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打造“文化盛宴”的原因。
2019-10-08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同比增长13.45%,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地位更加巩固,成为全球电影市场增长的主引擎;然而,与在国内市场如火如荼的发展图景相比,很多国产影片都遭遇了国内票房火爆、海外市场遇冷的尴尬局面。

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最具代表性的领域,国产电影要在公共外交中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保持高水平的艺术水准,借鉴国际化的电影语言,在保持自身民族特色的同时,对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各种现实社会题材资源给予现代性的理解和世界性的观照,注意研究国际受众的欣赏口味和观影心理,既注意到差异性,更注意到共同性,引导和培养观众的中国式审美,寻找与世界观众审美的契合点。这就要求中国电影人在创作中秉持一种世界性的眼光,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功能,运用正确的国际文化传播策略,塑造真实、完整而富有个性和国际性的中国新形象。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坚持国际经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2)请就国产电影如何拓展海外市场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2019-10-0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9月)政治试题

7 . 近年来,中国杂技“走出去”的虽然很多,但有完整故事情节、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够走进欧美市场的杂技剧作品并不多见。所以为了尽力把作品完整呈现出来,让西方观众深入了解中国杂技艺术的发展进步,组织者和演出单位用心之作。原创杂技剧《梦之旅》以中国传统杂技艺术为载体,汲取中华文化传承之精华,赞美了人类共同的向往的美好爱情。

该剧用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贯穿整体,将二十几个不同类型的高难度杂技节目主体植入,运用现代时尚的服装、音乐、灯光、道具,将中国传统的戏剧、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与西方文化元素相融合,使观众在体验杂技艺术不畏挑战极限的同时,与演员共同完成了一场逐梦之旅,从而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无论是剧情还是演员表现,美国观众无不表达出一种自然的亲切感。这表明《梦之旅》的创作在中美文化差异中找到了艺术审美共性,在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中找到了结合点,采取了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得到了美国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中国杂技“走出去”给我们的启示。
2019-10-04更新 | 176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阳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我国文化“走出去”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外文化贸易发展较快,中外文化合作方兴未艾,一些文化企业在海外落户。短短七八年间,100多个国家共开设了300多个孔子学院和400多个孔子课堂。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伦敦中国文化年、纽约中国文化游、“感知中国”等活动把中国文化带到国外民众中间,产生了积极影响。文化“走出去”正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是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有效途径。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有下列两个观点。

观点一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是简单的文化产品“走出去”,而是中华文化价值观的“走出去”。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范周表示,要提升文化自信,强化文化主体性建设,提升媒体融合力度,加强传播机制和手段创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观点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识和名片,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中宣部秘书长官景辉说。他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一是重视内容创新,增强吸引力;二是重视出口平台和对外营销渠道的建设;三是重视发展新兴产业,努力形成对外文化贸易新的增长点。


结合材料分析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意义。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面向未来,博物馆如何做得更好?在“博物馆与美好生活”论坛上,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认为,博物馆收藏,展示不能局限于本国家和民族,而应该有世界的眼光,让观众通过参观学习了解世界不同的多元文明。当然,这一切要建立在尊重其他文化的基础上,守住人类良知的底线。


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中葛剑雄教授观点的合理性。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习近平主席指出,璀璨的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人类文明因亚洲而更加绚烂多姿。回顾历史、展望世界,我们应该增强文明自信,在先辈们铸就的光辉成就的基础上,坚持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努力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亚洲各国如何续写亚洲文明的新辉煌。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