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上丝绸之路”始于秦汉,兴于唐朝,在明朝郑和下西洋时达到高潮。“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和繁荣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东南亚地区经济、政治的发展,而且对东南亚地区文化生活的影响也是深远的。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移民的增加,中国、印度、阿拉伯文化都先后传入东南亚,把东南亚文化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赋予东南亚文化以新的生命,东南亚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从“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角度,简要说明了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2019-12-1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十八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纵观人类历史,因文明冲突而导致的战争屡见不鲜。“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全球政治主要的和最危险的方面将是不同文明集团之间的冲突”……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上个世纪末的断言,至今仍被人提起。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文明傲慢等言行不时发生,导致世界随时面临冲突的风险。“我们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在尊重其他文化的基础上,守住人类良知的底线。”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上阐述的文明观,指出了一条人类文明和谐共生之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知识,分析说明破解文明冲突这一时代难题的合理性。
(2)习近平的文明观饱含着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传承发展形成的文化自觉与思想智慧,请列举两个与习近平的文明观相契合的名言或名句。
2019-12-0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大学附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诊断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9年9月,中国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瑰宝,被联合国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被誉为“无言之诗,无形之舞;无图之画,无声之乐”的中国书法艺术兴始于殷商时期。甲骨文下笔轻而疾,行笔粗而重,收笔快而捷,线条和谐流畅,为中国书法特有的线的艺术奠定了基调和韵律;字型方正、法度谨严、笔画分明的隶书的出现是中国书法艺术上的一次革命;汉代兴起的草书标志着书法成为一种能够高度自由的抒发情感,表现书法家个性的艺术;唐代的书法艺术对前人进行了继承和创新,从而推动了楷书、行书、草书等书法艺术跨入到新的境界。此后,中国书法艺术在宋元明清时期以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不断发展。

当今,随着汉字书写工具的变化,特别是键盘输入汉字的普及,加之应试教育的功利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书法教育面临巨大冲击。2019年教育部拟在各大高校开设书法教育课,并逐步推广到全国各地中小学,有人提出将汉字书法作为初高中升学考试成绩一部分进行考核。


(1)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知识,说明将汉字书法作为初高中升学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进行考核的合理性。
(2)在汉字书法受到冲击的今天,试就如何弘扬中国书法艺术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4 . 2016年11月30日,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这不仅仅是因为有了更为科学的现代气象预报技术,其实,二十四节气的出现最早是服务于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也就是说,它的应用首先就受到了地理的限制。

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二十四节气”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彰显着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极为正确的选择。

文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保护任重道远,要让更多的国家、社区、群体和个人认识、了解“二十四节气”这一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活动。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正确的选择。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如何传承和保护“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3)就如何推动“二十四节气”对外传播和交流,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2019-11-2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峨眉山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题

5 . 材料一:国庆档的票房冠军《我和我的祖国》,取材于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历的7个经典瞬间,讲述了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影片紧扣时代脉搏,保留了传统主旋律影片的价值观,但又没有过去一些主旋律影片的模式化和标签化。影片采用了好莱坞常用的叙事方式和制作技术,但又没有一味地模仿美国大片,而是越来越自信地讲出“中国故事”。

材料二:在互联网和全球化的语境下,中国电影将进一步扩大心襟,提升内容品质和水准,立足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建构中国话语,在满足人民需求的同时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有人认为:“中国电影要走向世界,既要散发‘中国气质’,又要寻找一些中外艺术文化的共通点引发共鸣。”也有人认为:“只有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才能让更多中国电影‘走出去’。”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阐释影片《我和我的祖国》的成功的原因。
(2)论证材料二中两种观点的合理性。
19-20高二上·福建·阶段练习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我国拍摄的一部动画电影,改编自中国神话故事,讲述了哪吒虽“生而为魔”却“逆天而行斗到底”的故事该部动画电影于2019年7月26日在中国内地上映,连续17天单日票房破亿。连续21天成为单日票房冠军。《哪吒之魔重降世》登陆澳大利亚后,观众被充满神奇色彩的东方神话题材所吸引,哪吒对爱的渴望和对认可的向往引发他们的共鸣,上映首日引爆当地票房,创澳大利亚近10年华语电影最高票房纪录!不到24小时,影院售票情况火爆,黄金场已陆续售空,上座率也异常高。随着《哪吒》的火热,澳洲的各大影院也加大了排片力度。当地的单人票价达到21.5美元(约152元人民币)。


(1)结合材料,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分析我国拍摄的中国题材的电影在国外受到欢迎的原因。
(2)请你为推动中华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撰写两条宣传标语,每条字数在20字以内。
2019-11-17更新 | 191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超级全能生”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联考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然而,种族主义色彩浓厚的“文明冲突论”却沉渣泛起,甚嚣尘上,这种基于种族主义和文明优越感,无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潮流,以“文明冲突”定性国际竞争的霸权主义思维和逻辑,令国际社会惊诧。遍览人类文明成果:建筑、节日、文艺、科技、思想、医药、语言、风俗、影视……等无一不是在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的。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同时保持着吸收人类文明优质营养的胸襟。从张骞出使西域、到唐使“西游”天竺、再到郑和七下西洋,传播的都是和平与文明,中华文明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天文历法、哲学思想、民本理念等在世界上影响深远,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中华文明作为五千年来唯一没有中断的人类文明,以其文明发展的史实雄辩的证明了: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文明冲突”的错误言论加以驳斥。
2019-11-04更新 | 311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政治试题

8 . 自媒体的飞速发展,造就了众多的“网络红人”,有人昙花一现,也有人越走越稳。美食生活家李子柒无疑是一众“网红”中的佼佼者。采用时下流行的短视频方式,凭借镜头下诗意唯美的田园生活,传递东方传统美学与生活理念,她在YouTube上斩获了600万+的粉丝,其视频点击量已然是标准的一线大博主。而最近,她更是凭借《文房四宝之“墨”》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人民日报社主办的“我与中国”全球短视频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和最佳人气奖。媒体评论称:中式风格,世界语言,平易近人,这是实实在在的文化输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述我们应该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9 . 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编排的大型原生态歌舞剧《云南印象》一经推出便大获成功,已然成为云南文化市场的一张闪亮名片。谈及艺术创作,杨丽萍表示自己从小就热爱舞蹈,走上艺术创作的道路是命中注定的,“有嘴不会唱,白活在世上;有脚不能跳,俏也无人要”,舞蹈对于少数民族的生活而言,就和吃饭、睡觉一样自然,一样重要。同时,她也表示自己的舞蹈并不高高在上,恰恰相反,它们来自最平凡的田间地头,耕田挖地、筛谷打草,都是舞蹈,蚂蚁、孔雀、云朵,都是自己学习的对象。而舞台上的全部道具与服装也都来自真实的民间生活,花腰彝族的刺绣、藏族的牛头、玛尼石、转经筒、苗族的太阳鼓……多彩的民间艺术为杨丽萍的舞台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无尽的灵感,也是《云南印象》震撼人心的原因所在。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现象。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引领,我国文化遗产界的国际交流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2018年10月25日—28日,为期4天的第 24届法国国际文化遗产沙龙在巴黎卢浮宫举行。来自中国的苏扇、象牙雕刻、刺绣、编钟等传统工艺品成为现场展览的一大亮点,展现了中国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也有助于推动中法关系的深入发展。

材料二 自2017年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为传统中医药振兴制定的国家法律,是中医药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历史上,中华民族屡遭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次次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功不可没。今天,中医彰显其独特的优势,解决了西医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为全球卫生治理提供了中国处方。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因听到有人超剂量使用中药而发生了中毒事故而将中医药“妖魔化”。殊不知,中医典籍中提出的“中病即止”,即指用药过量就会出现毒性反应。有学者指出,中医药学是一座有待挖掘的富矿,需要更多有识之士克服对该学科的成见和偏见,勇攀中医药学高峰,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知识,分析中国传统工艺亮相法国国际文化遗产沙龙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中该学者的观点对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启示。
2019-10-23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两校联考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邵东县一中、娄底三中)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