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古以来中文就是东亚的通用文字,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琉球都曾经长期使用汉字。今天,在中国复兴的推动下,“汉语热”又在世界兴起。在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还表演了背唐诗和唱中文歌曲。在哈萨克斯坦,全国总人口才1700万,到中国留学,学习汉语的就有1万多人。在俄罗斯,汉语专业大受欢迎,就业情况良好。在巴基斯坦,汉语学得好的巴基斯坦人,常常被当作“香饽饽”招进中国公司。在很多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合作开展的汉语教学活动已开花结果。汉语成为助推经济合作的润滑剂,更是中外民众心里的文化桥。“汉语热”成为全球潮流,究其原因:一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合作交流的增加。二是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魅力无穷。中国儒家传递“和”文化,讲究“以和为贵”、“以和为美”,强调“和则强、孤则弱”。“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华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和而不同,多元包容的价值观,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民众的共鸣和认同。三是政府层面积极推进各种艺术节、旅游年、国家年等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深入。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汉语热”在世界兴起的原因。

2 . 《舌尖上的中国2》播出以来,引发观众的共鸣。

材料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展示了中国各地各民族各具特色的优秀美食文化,而且通过展示人们日常生活中与美食相关的多重侧面,描绘与感知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家族观念、生活态度,以及对主食的深厚情感。该片不仅刺激了人们的味蕾,还引起了观众感情上的共鸣,勾起了无数华人拳拳游子心和深深故乡情。该片播出后,受到了广泛赞誉。

材料二《舌尖上的中国2》在呈现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同时,借鉴了西方纪录片的拍摄和制作模式,并且融入了生活情感。通过网络、电视等传播媒介,让人们在感受美食的同时,也感受到生活的情感。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舌尖上的中国2》受到广泛赞誉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说明《舌尖上的中国2》给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启示。
2019-12-3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政治试题

3 . 材料一近年来,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引领,我国文化遗产界的国际交流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2018年10月25日—28日,为期4天的第24届法国国际文化遗产沙龙在巴黎卢浮宫举行。来自中国的苏扇、象牙雕刻、刺绣、编钟等传统工艺品成为现场展览的一大亮点,展现了中国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也有助于推动中法关系的深入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国传统工艺亮相法国国际文化遗产沙龙的意义。
2019-12-2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2019年4月底开园以来,北京世园会展期的100多天时间里,很多国家、城市在这个平台上展示了自己的独特文化。在这里,不仅有中国的风土人情,更能看到世界上很多国家在绿色发展中的探索与尝试。卡塔尔展园采用高大的锡德拉树外形作为主体建筑,周围四棵树形为附属建筑,造型独特;德国展园以缓解城市环境污染、建设“都市花园”为理念,以透明玻璃和原木打造了具有现代建筑风格的德国馆;日本展园则延续了“池泉式”建筑风格,展馆打造成茶室形式,形成“茶室庭院”……整个园区宛若一个微缩版的地球大花园。

当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到北京世园会的舞台,当数百万人次中外游客到访北京世园会,我们知道,绿色发展的道路已经为更多的人所认同、所实践。为了传承北京世园会传递的绿色发展理念,在近期举行的北京世园会企业发展国际论坛上,与会企业成立了“北京世园会企业绿色发展联盟”,并共同发出了《北京世园会企业绿色发展倡议》。倡议鼓励中外企业积极践行绿色理念,研发绿色技术,服务绿色生活,实现绿色发展,推动绿色公益。


(1)有人说:“发展好本民族文化,世界文化必然春满园。”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2)绿色发展的道路已经为更多的人所认同、所实践。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3)结合生活实际,说明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做些什么。
2019-12-2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政治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让外界更好认识中国,文化“走出去”无疑是一条“捷径”。

“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是倡导者,也是践行者。他坚持用“海外民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他在不同国家的演讲中别具智慧的讲述,带来一股外交新风,重塑着中国对外传播新格局。

在讲述中国故事时,一定要注意消解对立思维,在尊重和理解不同价值观的前提下开展对外传播,找到中外价值观的契合点,尽最大程度表达开展对外交往和对外传播的善意。如此,传播效益才能得以最大化。讲好中国故事,就是将中国的发展理念以人类普遍接受的故事形式传播出去。中国故事,顾名思义,既要有“中国”,又要有“故事”。如果缺乏让外国人理解的叙事方式,一味强调“中国”特色,便成了自说自话;而如果光讲“故事”而忽略传播国家观念,则会让对外传播迷失方向。只有将“中国”与“故事”两者紧密结合,对外传播才能达到积极的效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2019-12-19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题

6 . 材料:当代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深入交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之间多一些文化尊重,多一些文化基因的“链接”,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中国人民希望睁开眼睛看世界,希望更多地了解世界,学习、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人的中国梦,了解中国文化中“天下观”、“和谐观”等观念的深刻内涵,了解中国倡导建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本源。这样,西方国家将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机会,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探究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多一些文化基因“链接”的意义。
2019-12-1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题

7 . 材料一有一位南方姑娘,在西北的敦煌大漠待了56年;有一位学者,平时只做了一件事:研究、保护和弘扬敦煌文化;有一位耄耋老人,被冠以“敦煌女儿”的称号;“如果还有下一生,依然还是原来那句话,我为敦煌奉献一辈子是值得的,无怨无悔。”她就是获得“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的原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是继常书鸿、段文杰之后的第三任“敦煌守护神”。以敦煌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先人留下的珍贵遗产,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培育了亿万中华儿女共同的情感和价值。樊锦诗扎根大漠逾五十载,潜心石窟考古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樊锦诗引进先进理念和技术,为莫高窟文物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作出突出贡献


(1)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说明保护和弘扬敦煌文化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习近平主席在致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贺信中指出:“2000多年前,贯通亚欧的古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东西方友好往来、文明交流的重要桥梁。敦煌是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汇的重要枢纽,不同文化在这里汇聚和交融,塑造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这次文博会以推动文化交流、共谋合作发展为主题,为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合作交流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要坚持多样共存、互鉴共进、合作共享,加强文化交流,倡导文化平等,保护文化遗产,推动文化创新,加强文化合作,让人类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造福更多民众,让世界更加美好。”


(2)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分析坚持文化多样共存、互鉴互进的必要性。
2019-12-13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一中八一路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开幕,亚洲47个国家以及域外其他国家共2000多名代表参加。乘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东风,人们得以与亚洲文明亲密接触——亚洲文化嘉年华及文明巡游、文明联展、美食节、文化展演、影视周等亚洲文明周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定格了文明交流互鉴的一帧帧美好画面。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促进亚洲及世界各国文明开展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种形式的合作走深走实,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创造更好条件。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说明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召开的文化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让外界更好认识中国,文化“走出去”无疑是一条“捷径”。“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既是倡导者,也是践行者。他坚持用“海外民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话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讲述中国故事时,一定要注意消解对立思维,在尊重和理解不同价值观的前提下开展对外传播,找到中外价值观的契合点,尽最大程度表达开展对外交往和对外传播的善意。如此,传播效益才能得以最大化。

材料二讲好中国故事,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将中国的发展理念以人类普遍接受的故事形式传播出去。中国故事,顾名思义,既要有“中国”,又要有“故事”。如果缺乏让外国人理解的叙事方式、一味强调“中国”特色,便成了自说自话;而如果光讲“故事”而忽略传播国家观念,则会让对外传播迷失方向。只有将“中国”与“故事”两者紧密结合,对外传播才能达到积极的效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分析“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文化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应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中学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主体。请设计两条讲好中国故事的校园宣传标语,要求主题清晰、语言简洁,每条字数不超过16个字。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西交往源远流长,海纳百川,广交朋友,兼收并蓄,这正是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源泉。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方文化呈现出强劲的交流势头,日益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文化格局。我国著名人文学家费孝通曾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材料二 许多年轻人、大学生追求时尚、赶时髦,越来越热衷于过洋节,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洋节比较轻松浪漫,注重情调,如情人节送玫瑰、圣诞节过平安夜,这都更容易受年轻人喜爱接受。部分热衷于过洋节的人对中国传统节日反而比较冷淡。


(1)运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知识,根据表格左列内容,填写出下侧相对应的内容。
费孝通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体现的知识内容
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多样性的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看待有些人热衷于过洋节这一现象。
2019-12-1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