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用百件展品共同讲述200万年来人类文明的历程,如“0号展品”是一套古埃及木棺,制作它的全部材料分别来自黎巴嫩、努比亚、阿富汗和两河流域。按照该展惯例,每至一个国家,都将吸纳一件(组)该国文物作为第101号一起展出,此前澳大利亚站选取的是“全球第一个wifi设备”,中国北京站选取的第101号文物是“宣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木槌和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签字笔”。由所选展品推断,最符合该展主旨的是(        
A.各大洲文明具有独特性和差异性
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C.文化具有继承性,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D.通过资源、技术、思想文化的传播和共享感受世界历史
2018-05-13更新 | 255次组卷 | 40卷引用:北京市101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 . G20杭州峰会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实景演出交响音乐会以天为幕、以桥为景、以湖为台,从借助高新科技演绎的水上芭蕾《天鹅湖》,到新编民歌《难忘茉莉花》,再到经典《欢乐颂》,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传递出人类共同的情感元素和情感力量。透过《最忆是杭州》的成功,我们可以感悟到(     )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保证
③实践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文化创新
④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8-04-04更新 | 134次组卷 | 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政治试题(文科)
3 . 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世界文化之瑰宝。然而,中国民间剪纸长期以来远不如国画、中国书法等为世界所知晓。某班同学以“让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走出国门”为议题展开讨论,两位同学分别提出各自的观点。

让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走出国门
观点一:我国民间剪纸通常采用比兴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以国人约定俗成的形象组合表达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例如,用两个柿子和一只如意的构图,寓意“事事如意”。用喜鹤的图案表示“喜”,用鸡的图案表示“吉”。这些图案的寓意外国人难以理解,自然接受困难。中国民间剪纸要走出国门,需要让外国人理解其内容,可用中国民间剪纸来表现外国文化元素。
观点二:“一剪之巧夺神工,美在人间永不朽。”我国民间剪纸艺术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浓缩了中华文化的传统哲学理念。其艺术风格、内涵等方面展现了中华民族气质和审美取向,与中国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联系在一起。“民间剪纸艺术走出国门”也要保持原汁原味,不能一味迎合外国人的审美习惯,否则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就失去了生命力。
从以上两种观点中选取一种你支持的观点,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阐述理由;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充分,分析具体。
4 .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下列选项中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的是
①不战而屈人之兵
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③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④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9-10高二·江西宜春·阶段练习
5 . 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国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这段话主要阐述了
A.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B.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C.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D.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2017-11-01更新 | 149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3-2014学年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11-12高二下·黑龙江·阶段练习
6 . 在2006年1月全国少儿畅销书排行榜上,哈里·波特系列的6部作品分别占据前三甲及第五、七、八的位置。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多年来中国图书进出口贸易的比例为10∶1,即引进10本,输出1本。输出图书集中在武术、中医和古典文学等传统文化及汉语学习、普及性读物上。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继承传统文化
②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
③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因此文化的民族性等同于文化的世界性
④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不仅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还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⑤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必须大力增强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增强中
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④⑤D.②③④
2016-11-26更新 | 139次组卷 | 4卷引用:2011-2012学年北京市101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政治试卷
12-13高二下·北京房山·期中
填空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中华民族文化既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同时也具有同一性和互补性的特征。多样性是各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同一性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我们既要保护文化多样性,同时也要增强同一性或共同性,以增强_______________,加强国家的认同。
2016-11-26更新 | 892次组卷 | 3卷引用:2012-2013学年北京市房山区房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10-11高二下·北京·期中
8 . 中国和美国饮茶习惯迥然不同,中国人喜好喝热茶,而美国人则偏爱冰茶;中国重视茶叶质量,高档茶叶有市场,而美国则偏爱快速和方便的茶。这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B.两国人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迥然不同
C.文化具有多样性,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
D.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016-11-26更新 | 122次组卷 | 5卷引用:2011年北京市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卷
2014·北京朝阳·一模
9 . 央视节目《中国谜语大会》采用了中国独有的能唤醒国人文化记忆的元素来设谜,受欢迎程度远超预期。但像用“告别蛇年”打一机械名称(谜底:马达)这样的谜语,却难以让不了解生肖文化的外国观众感受到其中的趣味和意蕴。上述材料说明
①文化传播是知识传递的过程     ②中国谜语文化得到国人认同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跨文化理解需要一定的条件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11高二下·北京·期中
10 . 写春联、对春联、贴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习俗,为提升春晚的文化品位,烘托大年夜的喜庆气氛。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通过电视向全国的观众征集春联对句,引起全国观众的广泛关注。“春晚迎春春不晚”、“《游子吟》《乡愁》《静夜思》《荷塘月色》”、“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这些春联古意新思,借鉴了对联这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既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具有积极作用。这表明:
①要承认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同性
②注入时尚元素的文化作品更具生命力
③大众传媒为人们传承和享用文化提供了物质载体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
A.②③B.①③C.③④D.②④
2016-11-18更新 | 249次组卷 | 2卷引用:2011年北京市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