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编钟国乐”音乐会在悉尼上演,由“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组成的八音合鸣,在深沉悠远的钟声中,展现楚风楚韵,众多澳大利亚观众和海外华人领略了来自中国两千年前的帝王圣乐。这表明
①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传承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
③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传播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 . 孔子学院被誉为“中国出口的最好最妙的文化产品”。目前全球已有123个国家设立了465所孔子学院,注册学员达85万人。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表明(
①民族文化渐趋融合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3 . 发展既是经济的发展,也是社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十三五"规划将是一个遵循社会规律,践行包容性发展的规划。之所以包容性发展。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是因为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②包容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和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需要
③包容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包容是文化创新的要求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2-13高二下·黑龙江鹤岗·期中
4 . 第六届世界儒学大会暨2013年度孔子文化奖颁奖典礼于2013年9月27日在山东省曲阜市举行。儒学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和儒家文化传统被西方世界称颂并吸收利用,儒学现在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从文化角度看,儒学能从中国走向世界,是因为
①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同和普遍规律
②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8-08-21更新 | 87次组卷 | 7卷引用:2012-2013学年黑龙江鹤岗一中高二下期期中考试政治卷
5 . 2018年3月2日,首届中意文化年在意大利菲洛特拉诺市隆重开幕。汉服、古琴、书画、茶道等中国文化元素的展示成为本次盛会的一大亮点。这说明
A.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B.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
C.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D.世界各国文化日渐融合
6 . 猪年春节见证了“中国年”国际化的新步伐。从各国政要到媒体,从国际商家到民众,来自中国的“春意”越来越受欢迎。如今,全球十多个国家把春节列为本国的法定假日。“中国年味”飘向全球、走红海外体现了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③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④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7 . 金砖国家来自亚、非、欧、美四大洲,各国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中国2017年接棒主席国以来,金砖五国人文交流合作全面铺开,举行了运动会、电影节、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文化交流促进了解,以文化合作凝聚智慧,以文化发展助推社会进步。材料充分证明(        
①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②不同文化的交流可以促进国家间的互信
③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文化交流增强了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 . 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官、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这种现象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俄文化在相互借鉴中向前发展
③中俄两国文化都能够为对方所接受
④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 . “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用百件展品共同讲述200万年来人类文明的历程,如“0号展品”是一套古埃及木棺,制作它的全部材料分别来自黎巴嫩、努比亚、阿富汗和两河流域。按照该展惯例,每至一个国家,都将吸纳一件(组)该国文物作为第101号一起展出,此前澳大利亚站选取的是“全球第一个wifi设备”,中国北京站选取的第101号文物是“宣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木槌和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签字笔”。由所选展品推断,最符合该展主旨的是(        
A.各大洲文明具有独特性和差异性
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C.文化具有继承性,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D.通过资源、技术、思想文化的传播和共享感受世界历史
2018-05-13更新 | 255次组卷 | 4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10 . 山西民歌地方特色鲜明:晋东南一带的民歌,调式古朴;晋东北地区的民歌,音调高亢,有雄浑之感;晋南地区的民歌,时代气息浓郁,感情热烈;晋中地区的民歌,灵活自由、富于变化。山西民歌的这些特点直接表明
A.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B.不同区域文化呈现各自特有的色彩
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