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荣获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的海口骑楼老街始建于1849年,融琼州海峡北岸内陆建筑文化与南洋建筑文化于一体。骑楼适应当地气候特点,一楼廊道既可遮蔽阳光,又可躲避风雨。散发着建筑文化芳香的海口骑楼
①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②彰显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魅力          
③是海南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要载体       
④表明地域文化的性质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7-09-22更新 | 152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新泰二中、泰安三中、宁阳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2 . 2017年1月19日中埃文化年闭幕式在广东广州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对中埃文化年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2016年1月开幕的中埃文化年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举办的首个文化年。从埃及卢克索神庙广场举办的文化年开幕式、由中埃演职人员联袂献上的《两个伟大文明对话》主题演出,到戏法、舞剑、古筝等一系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登上首届中非艺术节的舞台……在一年的时间里,中埃两国共同举办了约150项文化交流活动,内容涉及文化、艺术、电影电视、翻译出版、体育及文化产业等多个领域,将中国与埃及的文化交流推向高潮。这表明
①中国文化已成为世界主流文化                 
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中意文化已经消除了差异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17-06-1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三箭分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16 年“中美旅游年”期间,充满中国文化底蕴的丝路敦煌舞蹈、大汉百戏以及技术精湛的杂技顶缸、四川变脸等表演令美国观众们叹为观止。这些中国元素能引起美国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是
A.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
B.中华文化与美国文化具有巨大的反差
C.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D.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认可
4 . “最忆是杭州”,9月4日晚,一台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在西子湖畔震撼上演,古典诗词的巧妙融入,中西文化的水乳交融,让世界的目光齐齐聚焦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从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公开演讲及致辞,到由张艺谋执导的《最忆是杭州》文艺演出,随处可见的中国元素,信手拈来的文学经典,令人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人说,学好古典文学,才能看懂G20上的文艺之美。这说明(       
①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独领风骚,引领世界
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由此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③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④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5 . 著名文学大师钱锺书博学多识、学贯中西。他说道;“中国诗里有‘西洋的’品质,西洋诗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我们这儿是零碎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的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这启示我们
①中西方文化都能够为对方认可和接受
②世界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③实现世界文化繁荣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④中西方文化都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 . 农历8月15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成为亚洲许多国家的传统节日,但各国习俗并不尽相同。如:韩国人要举行“茶礼”、品尝松糕和芋头汤;日本人在赏月时吃江米团子……透过各国不一样的中秋节习俗,我们可以感受到(  )
①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 
②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③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创新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7 . 台上铜雀兴兵、草船借箭、舌战群儒,台下是陶醉在中国故事、中国智慧和中国艺术中的欧洲观众,国家大剧院原创大型新编史诗京剧《赤壁》远赴欧洲,再次在欧洲文化重镇掀起了中国文化热。材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优秀文化作品具有其特有的感染力
③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时代精神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9月4日晚,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杭州峰会的成员和嘉宾国领导人及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在杭州西湖景区观看《最忆是杭州》实景演出交响音乐会。以天为幕、桥为景、以湖为台,各方来宾置身于湖光山色中,聆听经典名曲,观看水上歌舞,感受中国神韵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与对话。
这是一台饱含江南风韵、诗情画意的演出。流传此间的民间小调《采茶舞曲》展现江南采茶女们充满诗情的劳作之美,让整个西湖都随之轻盈律动;《美丽的爱情传说》通过越剧、小提琴、歌舞等多种艺术形态,再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许仙和白娘子这两个如泣如诉的民间爱情故事,表达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对美丽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难忘茉莉花》重新演绎了这首享誉世界的中国民歌,抒发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风物的眷恋。
这是一台彰显中西合璧、文化交融的演出。一曲古琴、中国鼓与大提琴的对话,呈现了中西合璧的《高山流水》,传递出中国与世界各国相知相近的美好寄望;水上芭蕾舞表演《天鹅湖》将虚拟成像和真人表演完美结合,优雅的舞者穿梭于银河流光般的古桥之下,令人赞叹不已。
这是一台兼具古典现代、富于想象的演出。水中舞台、灯光、全息影像、LED、焰火等高科技舞台技术,使一个个音乐作品得到更加立体的呈现,充分体现了古典中国的美学气质,使观礼贵宾得到“动静皆入画”的全新体验。
一小时,世界感受中国;一小时,全球音舞精品跃然眼底。中国神韵与世界文化的对话取得圆满成功。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中国神韵与世界文化的对话”取得成功的原因。
(2)文化艺术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最好方式。请为中国文化艺术更好地走向世界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9 . 2016年4月23日,中英共同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两位大文豪逝世400周年。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戏剧中虽有着不同的创作结构和形式,但都包含着对梦的阐述、对人生的追求。两国文化巨人跨越数百年的“邂逅”,成为中英文化交流的又一佳话,透过这扇窗口,人们看到中英人文互鉴的累累硕果和巨大潜力。这说明   
①中英人文互鉴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不同民族的文化既有差异也存在共性   
③中英人文互鉴增进了两国的相互理解
④文化交流要认同和尊重其它民族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威尼斯用水征服世界,鹿特丹用船承载起欧洲,伯尔尼用钟表为世界制定时间,爱丁堡用文学感动世界……这些城市以其独特的城市主题文化迷倒了全球游客。这说明
A.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B.多样性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
C.文化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D.多样性使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
2016-12-13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山东胶州普通高中高二上期中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