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2017年春晚以“大美中国梦,金鸡报春来”为主题,通过“欢乐中国年”“奋进中国人”“温暖中国情”“大美中国梦”4个篇章,在轻松愉快和欢声笑语中,营造出喜庆祥和的春节过年氛围。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2017年的“欢乐春节”将在提倡阳春白雪式(比喻高深的的文学艺术)精品的前提下,也将把来自基层的群众文化艺术介绍出去,加强“欢乐春节”内容创意和国际营销。这能印证、
①文化交流是文化多样性的前提
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传播本民族文化
④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2.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如今,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2017年春节期间,在美国,数百名中国师生与上千名美国师生写春联、画脸谱,共庆新春;在泰国,“欢乐春节”活动8号在曼谷唐人街盛大开幕;新加坡则举办了“新春音乐会”、“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活动。全球多地共贺鸡年新春。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环化境和各种形式文化活动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中国文化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 . 针灸是中国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思维方式,至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上世纪末,激光、磁疗、红外辐射等手段的引入,增强了针灸的疗效和世界对针灸的认同感。目前,“中医针灸”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被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的103个国家认可使用。这说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不同文化在相互借鉴中共同发展       
④中医针灸是中华文化的集中展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①②
3 . 德国民歌纯朴、严谨,反映出德国人坚定、稳重的性格;俄罗斯国土辽阔、风情独特,赋予俄罗斯民族豪爽、乐观的性格……这表明
A.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B.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C.世界各国文化各具特色,没有共性
D.文化多样性决定着人类文明进步
4 .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告诉我们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③对待外来文化要坚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当重庆市川剧院亮相匈牙利“布达佩斯之春”艺术节,在多瑙河畔的匈牙利国家剧院登台演出时,从未观看过中国川剧的匈牙利观众被川剧经典《李亚仙》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高亢激越的川剧声腔深深地迷住了。这反映了(       )。
①川剧艺术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②中华戏曲文化在交流中向世界传播
③不同文化在交流中实现了创新融合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时间去哪儿了》是由来自金砖国家的5位电影导演,分别以时间去哪儿了为主题拍摄的一部电影短片,它以各个国家小人物的故事为切入点,将人与人之间的悲欢离合表现的淋漓尽致。2017623日在成都举办的第二届金砖国家电影节首映式上引发热烈反响。这表明()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世界各民族文化具有相通之处
C.金砖五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D.金砖五国文化得到相互间民众的认同
7 .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最重要历法,影响人民生产生活数千年,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在2016年11月30日,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作为世界遗产
①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是中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既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又有个性                  ④是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2016年12月7日,“跨越时空的对话一一中英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研讨会”在上海举行。在中英双方共同努力下,今年以来,中英两国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主题活动。这反映了
①文学艺术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②民族文化的发展必须依赖外来文化
③各国的文化在交流中逐步走向趋同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外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材料一       文化交流合作是“一带一路”的灵魂。通过中华文化对外交流互鉴,促进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在促进中华文化自身发展的同时,以“中国智慧”丰富人类文明,主动塑造好文明大国的整体形象,让“一带一路”更加体现中国发展的包容性、普惠性、共享性,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和亲和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下文化交流合作的现实意义。
材料二信息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设施,也是互联网时代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物质条件。当今社会,不管是中国还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们,其日常的工作、消费、娱乐都离不开网络服务。因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要加快文化交流合作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互联网的互联互通,以此推动文化的传播与创新。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互联网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传播与创新中的作用。

10 .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悄然掀起了“汉语热”。这不仅体现了外界对中国未来发展普遍看好的内在逻辑,也承载了当前世界各国人民对于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渴望,试图通过学习汉语和解读汉字来破译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历史密码。为顺应形势发展,我国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汉语传播和推广举措,也让“汉语热”持续升温。譬如,整合孔子学院资源,打造汉语国际推广“航母”,打造更多像《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汉语桥》等优秀的综艺节目,增强汉语的吸引力。许多专家学者评论到,以汉语讲述的中国故事为越来越多人所聆听。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以汉语讲述的中国故事为越来越多人所聆听的缘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