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 道试题
1 . 钱锺书先生曾说:“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这表明钱锺书先生主张(       
①文化是民族的,要坚守本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   ②不同民族文化需要相互交流、借鉴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④大胆吸收外来文化,实现外来文化的中国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2019年年底,一个头戴红色面纱的女孩——李子柒走进我们的视野。她是田园生活美学的传播者,视频里前庭有花,后院种地,还有养蚕、缫丝、刺绣等中华传统文化意象,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吸引了750万粉丝。李子柒的走红体现了(       
A.中华文化被世界各国认可和接受B.对外来文化来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传统文化需要在传播的基础上发展D.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3 . 2019年,网上走红的《一百万个可能》原唱克丽丝叮首登《经典咏流传》的舞台。融合中国哲学,将自己对于“庄周梦蝶”的理解与感悟演绎出来。令评委康震忍不住感慨“拥有非凡想象力的庄子,也很难想象几千年以后,一位美国青年站在中国的舞台上唱着他梦见的那只蝶。”由此可以看出(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世界文化由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
③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                 ④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因是(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就是世界的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③文化具有多样性                      ④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020-06-2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深圳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政治试题
5 . 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       )
①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②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6 . 2017年6月,在“盛世公主”号邮轮上,来自中国绍兴的越剧演员用华美的舞姿、清新多变的唱腔和具有浓郁中国江南风情的服饰,为全场1500余名中外观众演绎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故事,让邮轮上的观众享受了一场东方文化盛宴。这一做法(       
A.体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具有相同的特点
B.在“走出去”中实现了中华文化的经济价值
C.彰显了中华文化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D.让外国观众了解并完全认同了中华文化
2020-05-2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地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文)
7 . 自1976年开始,秦兵马俑独立或参与展览,已在41个国家和地区150多个城市展出,每到处就引起轰动,海外观众总人数超过2000余万。这充分体现了
A.文化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D.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具有多层次性
9-10高二下·江苏扬州·期末
8 . 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灯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付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这是因为
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B.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的传播
2020-03-15更新 | 67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2-2013学年广东中山镇区五校联考高二下学期中段考试政治卷
9 . 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和中华文化的集体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潜力的发挥、个人目标的实现以及个人利益的追求;中华文化注重群体关系的和谐、群体目标的统一和群体利益的维护,且具有明显的家族传承意识。这体现了(     
①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有自己的个性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③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没有共性                                 ④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古以来中文就是东亚的通用文字,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琉球都曾经长期使用汉字。今天,在中国复兴的推动下,“汉语热”又在世界兴起。在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还表演了背唐诗和唱中文歌曲。在哈萨克斯坦,全国总人口才1700万,到中国留学,学习汉语的就有1万多人。在俄罗斯,汉语专业大受欢迎,就业情况良好。在巴基斯坦,汉语学得好的巴基斯坦人,常常被当作“香饽饽”招进中国公司。在很多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合作开展的汉语教学活动已开花结果。汉语成为助推经济合作的润滑剂,更是中外民众心里的文化桥。“汉语热”成为全球潮流,究其原因:一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合作交流的增加。二是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魅力无穷。中国儒家传递“和”文化,讲究“以和为贵”、“以和为美”,强调“和则强、孤则弱”。“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华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和而不同,多元包容的价值观,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民众的共鸣和认同。三是政府层面积极推进各种艺术节、旅游年、国家年等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深入。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汉语热”在世界兴起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