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1 . 2019年4月1日,“中国——太平洋岛国旅游年”在萨摩亚首都阿皮亚开幕,与中国建交的太平洋岛国领导人致辞:南太热盼中国游客来访。希望借旅游年的契机,扩大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加深相互了解,促进各自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交流应美美与共,尊重和认同不同民族的文化
②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髓,我们应尊重多样性
④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 . 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5 000年历史。围棋是一项将智力、体力、品质、意志融为一体的娱乐活动,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并逐渐地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由此可见(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④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念。“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当代中国,我们就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必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要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大胆借鉴外来文化
③要增强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
④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0-01-01更新 | 239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广西陆川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综合政治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A.是满足两国民众各种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B.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因素
C.规定着各自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D.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
2019-12-23更新 | 2445次组卷 | 107卷引用:广西桂林中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段考政治试题
5 . 从借助高新科技演绎的水上芭蕾《天鹅湖》,到新编民歌《难忘茉莉花》,再到贝多芬的《欢乐颂》,各种经典曲目以天为幕、以西湖为台,进行着一轮轮的跨文化对话,将参加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的中外嘉宾带入一幅水墨长卷,留下了“最忆是杭州”的美好回忆。我们从中可感悟到
①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
②科学技术是文化创新的根本推动力
③文化交流的目的在于促进文化融合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019-12-0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十八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文)
6 . 近年来,我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受到普遍欢迎。这说明
①中国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②文化交流能够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③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交流就是为了文化创新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7 . 文化创新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③消除民族文化的特点          
④促使各民族文化相互代替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8 . 在中国,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年人让座是一种值得称赞的礼貌行为;而在日本,尽量别在地铁里给老年人让座,因为老年人会认为你是觉得他老了、不中用了。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②人们的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   
③文化素养是人们在生活体验中自发形成的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19-12-0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理)
9 .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苏州园林,历来是中国南方园林建筑文化的代表。邮电部曾先后两次发行了“苏州园林”专题邮票,将园林之美、中国传统建筑,人类文化之美定格在邮票上,供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共同观赏。苏州园林代表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①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
②通过人们的自觉欣赏,主动接受,能转化成人的精神力量
③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共同的文化需要
④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  )
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       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10-27更新 | 4012次组卷 | 130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