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爱琴海岸,古希腊文明跨越千年。而在亚欧大陆的另一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似”“相知”,更是“相亲”的。2000多年前,古代中国、古代希腊的文明之先就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古希腊哲学和文学泰斗辈出的黄全时代,恰恰也是中国”百家争鸣”的思想进发期。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人给遥远的中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丝绸之国”。新中国成立后,希腊船队率先冲破封锁,为中国送来宝贵物资和设备,当希腊面对经济和债务问题时,中国全心全意帮助希腊渡过过难关。

2019年5月,希腊总统访华并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高度赞赏习近平提出的世界文明观,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9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希腊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巩固政治互信,深化务实合作,促进文明对话,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东西方文明古国的智慧、中希两国坚持交流互鉴,向全世界展示了伟大古老文明的和合之美。中希关系的发展彰显了文明古国在现代社会互利合作的勃勃生机: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中希两国加强互利合作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示。
(2)请为"国之文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主题文化宣传活动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2 .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2020年11月4日晚在上海举行。进博会不仅是一个经济发展的展示平台,也是一个点亮世界文化交融的广阔舞台。无处不在的各国文化元素,让人们仿佛聆听一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乐章”。这说明(       
A.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能促进文化交流
B.进口博览会作为文化传播的手段,促进文化交流互整
C.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D.各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遵循普遍的规律
2020-12-10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四中2021届高三期中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这标志着我国建成了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从 1994 年“北斗ー号”工程立项开始,一代代航天人一路披荆斩棘、不懈奋斗,始终秉承航天报国、科技强国的使命情怀,以“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党的事业大于一切、忠诚使命重于一切”的责任担当,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在陌生领域从无到有进行全新探索,在高端技术空白地带白手起家,用信念之火点燃了北斗之光,推动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闪耀浩瀚星空,服务中国与世界。北斗系统的国际化已实现新突破,北斗芯片、模块等基础产品销量突破 7000 万片。北斗高精度产品已出口 90 多个国家和地区,北斗地基增强技术和产品成体系输出海外。全球已有 120 余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北斗系统。随着服务能力的增强,北斗系列正在为全球发展贡献越来越多的中国智慧。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在逐梦北斗“星路”中是如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的。
(2)中华文化丰富多彩,请介绍两个展现我国优秀文化的例子,以此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4 . 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考古成果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通过深入学习历史,加强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传播,让更多年轻人热爱、投身考古事业,让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

所有的考古学成就都是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中国的考古学本身就有着深深的文化交流印记,中国的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窗口,从而不断加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考古学走向世界,也必然能够为缤纷多彩的世界文明书写靓丽的一笔,也能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更深沉持久的动力。


考古成果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5 .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2020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各国以此为依托,建立多层次的茶文化交流合作机制,既展示了不同国家茶文化的魅力,又促进了世界茶文化的繁荣发展。这体现了(       
①各国茶文化的交流借鉴有利于推动世界茶文化的发展
②茶文化具有多样性,各国的茶文化在交流中渐趋融合
③文化是民族的,国际茶日是各国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文化是世界的,各国茶文化都是世界茶文化的一部分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6 . “优良家风”入典、网络虚拟财产被纳入保护范围……民法典既延续中华民族延绵几千年的人文基因,又积极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立法成果,蕴含着法与时转、与时俱进的思想。我国民法典的制定体现了(
①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随时代变化发展而丰富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深刻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中华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极大的包容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北京的紫禁城、伦敦的大本钟、悉尼的歌剧院……提到一座城市,人们往往会想到具有代表性自文化地标,它们或深植于历史文化,或投射着时代风貌,以鲜明独特的符号形象,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征。各国城市文化地标的异彩纷呈体现了(       
A.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D.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8 . 馄饨、抄手、清汤、云吞、包面(湖南)、包袱(皖南)、水饺(武汉地区)、扁食(福建)、曲曲(新疆)……叫法上五花八门,制作上也形式各异,其实是同一种食物。馄饨的至味在街巷深处,就着烟火气息,煮出一碗热气腾腾的生活。由此可见(       
①各地域的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特色
②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③形式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的重要保证
④文化离开社会实践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11-14更新 | 9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抽测政治试题
9 . 2020年10月14日,第五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启动,以线上线下联动形式,服务首都市民和广大文学爱好者。本届活动首次在英国伦敦设立海外分会场,突破疫情阻隔,以文学连接世界。此次活动(       
A.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B.带动他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C.彰显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D.遵循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020-11-14更新 | 289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出入相友,中望相助”、“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西程十万里,与君同舟行”、“道不远人,人无异国”一句句古诗词使疫情期间中国的捐赠品更有温度,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跨越了国界,将中华民族睦邻友好、中望相助的精神传递给世界各国人民,也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正如网友评论:有道义的中国物资,有意蕴的中国话,都和中国人的心意一起送给需要帮助的外国友人。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古诗词的运用为何会使世界人民感受到捐赠品更有温度。
(2)班级举行“我为抗疫英雄点个赞”的主题班会,请你为奋战在抗疫一线的00后们拟二条点赞致谢标语。
2020-11-09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