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8 道试题
1 . 在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历史上,马克思主义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提供了文化沃土,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成就,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由此可见(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许多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融相通
②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继承者和成功实践者
③马克思主义成功转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位于福建省闽西山区连城县宣和乡境内的培田古村落,至今仍保存着(全国)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它是客家建筑文化的经典之作,人称“福建民居第一村”“中国南方庄园”,有“民间故宫”之美誉。传统村落承载着人们的乡愁,赓续着农耕文明。尽管农机取代了牛马,电灯取代了油灯,但“勤劳节俭”“耕读传家”“天人合一”等价值理念仍然没有改变。传统村落保护,既要塑村容村貌之“形”,也要铸农耕文明之“魂”。这表明(     
①农耕文明之“魂”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村容村貌之“形”依赖于农耕文明之“魂”
③坚守传统价值理念是保护农耕文明的必要前提
④要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中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11-1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3 . 苗绣是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千百年来,苗族群众以针当笔、用线为墨,将自然万物、民族历史绣在服饰上,苗绣也因此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近年来,贵州将苗绣这一文化瑰宝作为产业大力推广,妇女们背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养活家,不仅用一针一线创造出“锦绣”新生活,还将蕴藏着古老文化的苗绣巧妙融入时尚元素,登上国际舞台,形成产业融合互动。材料表明(     
①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②传统文化具有恒久不变的魅力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④文化具有民族性,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1-1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4 . 无论是从长辈手里接过压岁钱,还是在手机上分享亲人红包,讨的都是新年彩头;无论是登门拜访,还是在线拜年,送出的都是美好祝福;无论是重传统,用笔墨纸砚写春联,还是赶新潮,在博物馆里过大年,体验的都是文化风尚……时代在变,年俗也在不断变迁。这说明(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并非一成不变
②年俗不断变迁可以让传统文化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和光彩
③年俗只有与时俱进,传统节日才能散发持久的文化魅力
④创新文化的呈现方式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客家土楼是出于族群安全而以土作墙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具有向心性、匀称性和前低后高的特点,以及血缘性聚族而居的特征。土楼选址或依山就势、或沿循溪流,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相得益彰,蔚为壮观,吸引着无数的国内外游客前往。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土楼蕴含的“天人合一”理念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②土楼建筑给人的壮美感受是主体活动对客体的积极意义
③土楼建筑与自然风光相互交融赋予了文化新的基本内涵
④土楼聚族而居充分体现了客家人对中原传统文化的认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商业伦理道德,提倡“和气生财”,主张“诚实守信”。时至今日,“和气”“诚信”仍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这说明(     
①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
②传统文化具有时代价值
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文化具有民族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7-2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博湖县奇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7 . 近年来,各地中学举行的成人礼,始于周代的冠(笄)之礼。对此,甲同学认为,成人礼应该回归古代已有的冠(笄)仪式,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乙同学认为,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只要在内容上让学生感受到成人的责任就好,复古式的冠(笄)仪式没有价值。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的合理性在于认识到传统礼仪是民族文化的精华
②乙的不足之处在于忽视了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
③传统礼仪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要因时而变并注入时代精神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3-1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8 .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古往今来,中国人都会在中秋之夜祭月、拜月、赏月,以月之圆期盼人之圆。那月光下的中秋,早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一种特定的认同、沟通与凝聚方式。这一事实说明
①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标志
②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的特点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传统文化具体内涵保持不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每个时代对雷锋精神的解读都不一样。20世纪70年代,强调学习雷锋的“爱憎分明”;80年代,强调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90年代,强调学习雷锋的“奉献精神”;而现阶段,我们则更强调学习雷锋精神的爱心、敬业和诚信。这表明(  )
①雷锋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②雷锋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③弘扬民族精神需要对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④雷锋精神的内涵是稳定不变的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2023-03-1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题
10 .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祭祖大节。近年来,随着绿色文明祭扫观念深入人心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许多新祭扫方式悄然涌现。受近期各地疫情管控影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网络祭扫、“云端”缅怀。清明祭扫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真情。这表明(       
①传统思想的延续体现了人们精神生活的传承
②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其精神内核保持不变
③科技的快速发展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基本内涵
④传统文化应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而不断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