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近期,某设计师利用汉字形义相生的特质,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以中国传统水墨书写的“山、水、风、云”四字,结合文房四宝的形象,提炼出“字与笔恩重如山”“字与纸如鱼得水”“字与墨如沐春风”“字与砚闲逸如云”四种意象表达,受到民众一致好评。该设计(     
A.通过创新性地表达生动诠释了汉字蕴含的丰富情感
B.是设计师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改造客观世界
C.具有包容性,通过文化的交流互鉴展现其文化价值
D.善于推陈出新,赋予了中华传统文化新的基本特征
2 . 《尚书·泰誓》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左传》载:“国将兴,听于民。”朱熹在诠释《孟子·尽心章句下》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时提出:“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其中就有对这种政治价值的继承。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影响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②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可以穿越时空
③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
④传统文化的价值是在继承中确定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元宵晚会》聚焦北京冬奥、中国航天、中国女足等热点话题,以“欢乐闹元宵、浓浓中国风”为主题,通过科技与艺术、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创新呈现,为广大受众献上一台充满时代感、文化感、科技感的文化大餐。这表明(     
①传统与现代相融合一定能创作出优秀的文化作品
②优秀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③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
④创新了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2022年1月31日晚,央视《国家宝藏》001号讲解员张国立携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登上春晚,揭开了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青铜大面具的神秘面纱,讲述人类文明“何以中国”的时代答案。节目播出后,观众们不仅在自媒体平台为三星堆点赞,更有行动派马上安排行程,大年初一直接奔赴三星堆博物馆,与春晚同款大面具来一次亲密接触。这表明(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②丰富传播方式能为文化创新提供物质保证
③大众传媒对展示文化魅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④注入时尚元素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起源于农耕祭祀、祈求丰收的春节是中国人最期盼、最享受的盛典,穿越千年的春节民俗也是中华文明演化进程的生动记载。虎年春节,传统年俗有了更丰富的表达。以往,年夜饭需要一家人早早准备,现在,许多餐饮机构推出年夜饭套餐,让消费者免去煎炸蒸煮之累,畅享大江南北的美食;以往,拜年要挨家挨户串门,现在,通过录制拜年视频也能送上祝福。创新多样的年俗活动使年味的传承历久弥新。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有鲜明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文化始终对人的生活有积极影响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创新是传统文化富有生机的重要保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勇于担当的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从《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到孙中山的“勇往直前,以浩气赴事功,置生死于度外”,等等,诠释了中华民族责任意识的内在天赋。今天,中国共产党将敢于担当纳入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材料表明(     
①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②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难以磨灭
③没有文化的积累就没有文化的传承
④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在实践中因时而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5-10更新 | 487次组卷 | 7卷引用: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测试
7 . 古人将浪漫写进文字里,而中国航天将浪漫写在宇宙中。月球车叫“玉兔”,探月工程叫“嫦娥”,载人飞船叫“神舟”,卫星系统叫“北斗”,行星探测器叫“天问”,火星车叫“祝融”……这些名字带着人类对浩瀚星空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的美好愿景。这种“中国式浪漫命名” (     
①丰富了传统文化世代相传的基本内涵
②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激发了文化共鸣和科技创新的自豪感
④引领了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繁荣进步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2-24更新 | 1424次组卷 | 26卷引用: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单元测试B卷
8 .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古诗词字里行间蕴涵着对劳动的赞美与讴歌。诗词既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又告诉我们幸福靠劳动来创造。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社会的性质和方向
②古诗词反映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见证
③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它具有维系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
④文化具有教化育人的功能,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和精神指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1-22更新 | 922次组卷 | 6卷引用: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测试
9 .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取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宝库,大意“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告诫全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在今天更有分量也更有意义。这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B.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
C.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发展
D.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取精华,去糟粕
2021-12-18更新 | 175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A卷
10 . 2021年11月20日,在首档考古空间探秘类文化节目《中国考古大会》的首期节目中,依托AI+VR裸眼3D演播室技术支撑,针对每个考古遗址量身打造不同的“视+听+触”场景,实现技术应用的突破与创新。《中国考古大会》首期节目播出后,大家一致认为,节目制作精良、内容丰富、观点表述权威准确、形式新颖。《中国考古大会》的成功原因是(     )
①创造者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②传统文化基本特征发生变化,具体内涵未发生变化
③传媒技术已成为推动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根本动力
④丰富的内涵,活化历史场景无不打动着每一位观众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